关于2011年湿地使者行动的一些解疑
各位湿地使者伙伴:大家好!
在经历了一个又让人折磨的一晚后我想我应该给你们做一个对于今年活动的“保姆式”的解疑!
希望大家认真对待你所希望经历的任何事情,可能我下面的言语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一些“激动”,请理解!
湿地使者行动已经形成了做一届换一批人,“前人不对后人”负责的尴尬局面,我想以后的湿地使者行动再不会只承担培养人的角色,更多会考虑从湿地环境保护的实质出发,发挥其角色。在这里我希望看到这封信的2010的伙伴,特别是队长等负责人能贡献一些力量,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段也多带领和指导今年的湿地使者队伍。这是作为你们的老朋友我的一点请求!
我不敢对以后的湿地使者行动的发展做规划或者展望,这不是我能决定的事情!但是从今年来看,这个项目的布局是一个大面积、网络化的品牌宣传;一个去年项目的延续(湿地绿地图推广);两个定点(成都和安庆)的项目实践。这可以看出项目会越来越趋向“有效实施”的策略。可以明确的是以后的湿地使者行动不会资助没有准备的队伍,不会花费资金、物资、师资在培养队伍上。我在去年有建议希望长期参与湿地使者行动的社团发展自己的湿地项目,至少成立湿地小组,平时有在这个领域的学习和简单实践,这样你才有可能被资助型项目和组织认可得到资助和参与一些品牌项目!
下面我再一次解答今年湿地使者行动——湿地绿地图项目的一些问题:
1、 项目只针对2010年完成绿地图制作的30支队伍,对于没有参与去年项目的社团不在范围内。
2、 申报时间截止时3月18日,也就是今天晚上!这一点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请见http://forum.gsean.org/read-htm-tid-69377.html的活动时间表,我很难想象临近这时间节点,越来越多的人问我这个项目截止时18日还是28日!
3、 项目是设计3次活动,核心是要有湿地绿地图的概念和元素运用;对于去年活动地是城市和周边湿地的可以直接用制作的绿地图作为工具来策划城市观众参与是导赏活动;对于去年活动地是保护区的,如果离保护区路程再3个小时内的可以考虑去保护区,如果太远或交通不便的则更多选择在城市湿地,而去年做的图作为辅助;
4、 3次活动的设计我指引大家去参考和模仿自然之友和天下溪的活动,比如自然之友登山组和观鸟组的活动设计。只要大家设计的活动是关于湿地环境教育和行动的家可以!我这里立马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源举个例子:
时间:3月26日
地点:湖南省植物园
主题:认知我们身边的湿地
内容:参观WWF湿地环境教育展厅;湿地植物认知(湖南省植物园里面有个湿地珍稀植物培育基地);观鸟(里面有个鸟语林,可以重点讲解下湿地的鸟类);湿地环境教育游戏(植物园里有水域,在水域周边的空地或林地进行几个小的生态游戏);去年湿地绿地图赏析(可以再策划下一次活动去洞庭湖,那么这些人都可能成为下一次的参与者);呼吁26日晚上熄灯一小时(配合这个大项目的宣传)
注:以上活动我只是临时起义,在真正策划还要考虑时间、路线、各个主题活动的细节设计
参与人群:长沙的普通市民
推广:前期(怎么样组织参与人群,或与报社合作,或和绿色潇湘合作,或和某个户外俱乐部合作,或自己在豆瓣、红网、华声论坛、58同城、人人、开心等网络平台推广招人);中期(现场微博播报);后期(以Newsletter的形式发一个活动总结,配合图片、视频材料在网络传播)
好了,这个活动我在15分钟设计完成,你们一个团队还办不到吗?这样大概的一个雏形再花3个小时完善,不就很好吗!一个湿地使者队伍核心的3-4个人还不能策划出好的活动吗?
5、 我再一次强调现在申报的队伍必须有接近一半的成员是去年的核心,这样你们的活动开展起来才有质量,才有行动力,可以今年的新成员锻炼安排行程,落实具体工作,而去年的的成员承担带活动的角色!这样一个活动只需3个新人+2个老人就基本可以了,甚至更少。
6、 关于资助,800元三次活动足够!活动参与者自己负担交通和食宿,这个资助是承担活动组织的费用!
7、 我再一次申明,三次活动全部必须以普通市民为主体,每次活动学生参与的人数不能超过20%(不包括活动实施者)。对于活动设计参与人群主体是在校学生(不包括中小学生)的请更改活动方案! 三火叔叔果然发火了啊~
(给你改了两个错别字,别火啊) 换届之后各种不靠谱啊!!! 但愿如你所愿~~~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啊!人才 这样的要求才有行动力,才有质量
果然老辣
居然能这么近做湿地项目,发展一个类似湿地小组是很有用的 “湿地使者行动已经形成了做一届换一批人,“前人不对后人”负责的尴尬局面,我想以后的湿地使者行动再不会只承担培养人的角色,更多会考虑从湿地环境保护的实质出发,发挥其角色。”
其实,对于人员这个问题,应该比较现实一点,要知道,这些湿地使者们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主业还是学习!他们只能通过业余时间来进行环保的有关活动,他们并不是全职的环保人士。
在他们做完一届湿地,也就是一年过去了,大学也就只有4年,他们需要面临考研、就业等实际的不能再实际的问题;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精力放在社团活动上面;这就需要人员的继承,也就是一批一批的换人,这也是学生社团可以生存的基本吧。
大学生环保社团,做活动,考虑的是人员培养继承和环境保护的实际的双重因素。希望三火哥能理解啊! 回LS的,我了解到协会有些人参加了湿地后在协会担任职务,却基本不做事情,有的也很快就退出协会,那么他去湿地是为了什么?
你说的考研就业什么的,也至少是大三才开始考虑的吧,而安大环协的制度你不知道么,是大二开学来换届,然后负责下一年的事情,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干嘛要占着茅坑不拉屎,有的人就因为没参加暑期的实践而留不下来,但是他们也许能做的更好。。。。。。。
再问你一句你为什么又要留下来坚持到现在呢??????? 这个活动我在15分钟设计完成,你们一个团队还办不到吗?这样大概的一个雏形再花3个小时完善,不就很好吗!一个湿地使者队伍核心的3-4个人还不能策划出好的活动吗?
呵呵 人家都民主需要十几个人一起商量的 不过能这么细致说 很有耐心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