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于:中山商报 2006年12月21日 第 489 期 A10版
化工废液被倒入河里、电厂燃油发生泄漏、儿童血液铅含量超标……回顾2006年,一批后果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历历在目。然而,人们也看到,即将过去的一年,各级政府正以积极的姿态,日益重视环境问题,并致力于研究应对之策,力争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云南省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多项生态环保措施,有效保护了泸沽湖的水质,为数万只红嘴鸥越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新华社发
难以忘却的环境事件
从环保角度来说,即将过去的2006年,我们经历的重大环境事件不算少:8月,吉林省蛟河市吉林长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异地处理生产废液的运输途中,将约10立方米废液人为倒入/牛河内,致使河水受到污染;9月,甘肃徽县的铅污染事件,致使数百名儿童血液中铅含量超标,其中不少被确诊为重度铅中毒,引起轩然大波;同是9月,湖南省岳阳县城饮用水源地新墙河发生水污染事件,致使砷超标10倍左右;11月,四川省泸州市川南电厂发生燃油泄漏,污染长江,造成不良后果……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事故,在人们的心头留下了阴影。
环保形势依然严峻
环境问题无小事,事关百姓身体健康,事关地方和谐发展。因此,群众重视,政府也重视。
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逐渐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据了解,群众对环境问题的投诉和信访正在以每年大约30%的速度递增,这一方面说明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在增强,对环境的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些地方和部门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
从一年中发生的这些环境污染事件来看,有的是突发的、偶然的,有的则是人为的、有意的,有的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则是可以预防的。抛开突发性的环境事件不说,个别企业为节约经济成本,不惜牺牲环境,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陷入“先污染、再治理”的发展怪圈,这都对环境产生极大的伤害,理应为破坏环境付出应有的代价。
政府积极应对环保难题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过去的一年,对于频发的环境事件,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度,认真加以应对。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各地纷纷建立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实行分级管理,以提高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而各级政府加大对一些重大环保事件的查处力度,严格推行“环保问责制”,则让人们看到了政府对治理环境问题的决心,近期湖南等地严肃处理了一批环保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便是明证。
此外,今年全国设立五大区域环境保护督察中心,11月,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成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面向社会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近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会议又提出,今后几年,将着力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工作,用10年时间形成覆盖环保各领域、门类齐全的环境政策法制体系,这也是政府为应对环保事件所做的努力。
总之,各地在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不断协调当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展望2007年,有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有了广大环境工作者的努力,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让我们的家园更环保、人与环境更和谐,还是值得期待的。
(新华社南京12月20日电)
原址:http://www.zsnews.cn/News/2006/12/21/613981.shtml 政府也重视环保??非常好呀!
那只是严重的、人们看得到的呀!那看不到的呢?? 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哦 引用第1楼见鬼于2006-12-23 11:04发表的“”:
政府也重视环保??非常好呀!
那只是严重的、人们看得到的呀!那看不到的呢??
“上面”能否看到,本身有关系,也与“下面”是否全部如实呈报不无关系啊! 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学会理解,换位,政府其实也不容易呀。 是啊,政府不容易,要多理解哈!
污染是一个过程
而治理环境更是一条漫长之路 11月,四川省泸州市川南电厂发生燃油泄漏,污染长江的事件看了报道后真让人气愤,负责人还慌报,可恶至极!毫无良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