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在疑问这个~~~
最近看了几分调研报告,开始看点书~~
翻翻电脑的资料,看看以前做的活动……我质问自己,哪个活动能让人成长?哪个活动能让大家真正的学到什么东西?做来做去,好像在玩一样!几个人忙来忙去,为了一个活动的前期,大家感兴趣了,来了,参与下,然后散了!下一次,又是几个人忙来忙去,这一次大家不敢兴趣,不来了,没意思!我疑问着,自己在做什么?又应该做什么?
有人说, 一个社团,力量有限,能做的太少……我一直不相信这样的话!一直觉得只要大家用心做,能做的太多了!突然觉得好像自己在迷茫协会的方向……
楼主提到的问题普遍存在。要想改变此状态,我想第一步就是从纳新入手,对自己的社团有一个定位,选择适当的人数并严格执行,宁缺毋滥。
甚是喜欢协会老人家说过的一段话...
作为一个深爱着协会的过来人..我最希望看到的..并不是协会账上有多少钱..不是增加了多少会员...不是做了多少个震撼社会的大项目..也不是一年做了多少个暑期营..我最希望看到的是协会里面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个大家庭里面快快乐乐的成长..学会独立思考..明了社会责任感..最终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虽然..作为前辈,,我很开心能看到协会的大幅度发展..但是..作为一位兄长...我并不希望前辈们的期望会成为你们的负担与枷锁.....
每次看到那个视频都甚是感动...跟大家分享下...
做快乐环保!但不是不可以哭!
有些人注定做一辈子环保
有些人注定一辈子环保
有些人做一阵子环保
有些人这阵子不环保
有些人一辈子不环保
各种都是有的
是为了把环保做得更好才去先做一个社团去领导,有个组织,有个集体,这样才能把环保做得更好
不知道要表达什么中心
如果只看标题
制度是没有问题的
很多公益社团的部门制同样能做很好
还是要看用的人
的确,策划或者宣传或者实践,再或者外联,我们经常这样的说,可个人总感觉没必要分的那么清楚,我们的立足点是环保,不是那些所谓的部门,对,很多包括我们协会各部门分的清楚的都有了界限,各司其职?总感觉用在协会不合适,这个部门觉得自己的事做完了,活动参与不参与无所谓,那个部门觉得那是别的部门的活动,呃。。。。我表示对此很纠结。。。
做着做着就成了社团
而不是 环保社团了
人靠谱,即使没有多少制度,不分什么部门,也可以做出些事吧
在运作部门制还是项目制的过程中
关键是是否真正理清思路了
是以一个活动的运行需要进行配合
还是各自为政,还是做活动时还要多花时间协调,或者脱离活动的应付任务
究竟是以目标,以要做的事为中心,
还是以 你 为中心,或者 应付 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