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听一点,中国的环保才刚刚算一个起步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现在,我们还不能要求所有的人立马来环保,得有一个过程,虽然环境恶化得越来越快。
激情?热情?说白了,在做了实际活动后没有得到见效,没有得到肯定,再强烈的热情也会被打消。但是只要我们自身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做好自身周围的环保,感染一部分人来加入,再由这些人去感染更多的人,形成一个下坡的雪球,越滚愈大,最后,那个环保不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虽然这个时间可能会长一点,但是这样起来的环保才是一个没有空架子的实体,才能走的更远,即就是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学生——社会人
热情——能力
这个该如何突变?
突变?
如果不在大学渐变
就等着刚毕业时被“突变”吧
得到你的认同,我很开心,但是我们应该想办法让这个集体进行反思,从探讨中得到启发和共鸣,是不是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我们时常面临这样一种矛盾,是活动重要呢 还是使命重要呢 如果能把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恐怕是最完美的结局,但是,在学生时代、还是走入社会,大家都喜欢量化考核,记住,是中国特色的量化考核,于是很多人就流于形式了。但是,我们能不能先把使命和特色确定了,然后按照这个确定我们的活动呢.?
我能否把你的意思归纳为渐进式环保呢?诚然,一步一个脚印确实很踏实,很好。但是如你所说比不上环境恶化的速度,那么我们能不能像我说的,对青年环保这个群体进行分层思考,让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把渐进式的速度加快呢?
是啊 我们都在思考 然后行动,有这样一句话叫存在,做,拥有,我们可不可以抓紧思考然后行动呢?
从学生到社会人要经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痛,而热情变成能力却需要持久的耐性。如果不被社会化的痛苦击倒,我想很多事情都可以解决了,是么?
佛家还讲顿悟和渐悟呢 是吧?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人生设计好的,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