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贴】给全国环保联动活动地区协调人的攻略
环保公益伙伴们,请问:
几个北欧小国的管理模式,跟英国法国日本式的中型国家的管理模式,跟像美国中国俄罗斯的大型国家的管理模式,甚至像欧共体、欧盟等超主权组织的管理模式。
请告诉我,这几种管理模式,能千篇一律么?
做好一个环保志愿者,与做一名环保社团的干事,和做一名环保社团的管理者,到做一个合格的地区活动协调员,甚至做一个全国联动活动的负责人,以及做一名环保NGO专职……
每一种角色需要的能力、经验、技巧、心态,是一成不变的么?
从量变到质变这句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很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1,量变是什么?数量的改变——所有人都能理解到这一个层次。
2,质变又是什么?是质量的改变?是性质的改变?还是,很多很多数量改变的统称?不能说摸象盲人就完全不对,他们有一定的真理成分,但是盲人们没有找到质变的根源。
质变不仅是一种外显的表现不同,外显表现不同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是,事物内部各元素(不可再分)间的关系重组,1和1就是两个1,独立的两个1;但是1+1了以后(1和1就发生了关系),1+1就等于2了。
哲学有什么用,除了职业哲学家以外,基本上不能当饭吃。
我就是说着玩的,说这个的目的,就是从哲学高度回答前面两个问题:
不能;不是。
在济溪这么久了,经常见到环保社团的老人告诉小朋友:其实济溪上有很多宝,小朋友没事要多看看,有帮助。
小朋友们,你们看了?没看?
很多老人觉得,一些小朋友们没有看,是小朋友他自己的责任,个人觉悟问题不够高。
但是作为一个版主,我总是感到自己有责任,从自身找原因:
济溪目前的信息推送,达到最优的形式了么?
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这里不详细讨论。但是我会尝试用自认为目前最优的形式,推送这一个给地区协调人的攻略。
这种推送形式,有点类似于【无名氏环保快报】(←请点击),但是某些地方又进步于它。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这将不是一本下载在自己电脑里面,PDF形式的电子书;而是一个链接,就能获得的网页信息的逻辑链接群。
我把这定义成一种,21世纪的作家,为了适应读者在网络时代阅读习惯改变的编辑文本的方式,起名叫链接写作法。这是一种全新的又简便容易上手的写作方式,如果有一天你看到别的作家也在用这种方式编辑他的文字,别忘了,第一个定义这种方式的人,是谁。
这种方式,能让读者更加迅速地了解作者的意图:事件背景、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上下文逻辑。优势还是明显的。
2,这不是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网页内容,而是一种可以生长的信息。只要注册在济溪,你也可以作为这个攻略的作者之一。
我是第一作者,规定了大纲;你们是读者,同时你们将反馈跟帖在下面,你们就成了第二作者,而我也成了你们的读者。如果每一个读者都成了作者,那么就是另外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例子咯!好处不言自明。因此,我邀请每一位读者,仔细阅读,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家之言毕竟偏颇,我只是做了几次的珠海地区协调人。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谈,不如集中各路协调人的建议和感受。于是,我也会邀请我认识的地区协调员,来谈谈他们的经验。
这个段落说明这份《给全国环保联动活动地区协调人的攻略》的信息推送方式。 这一栋楼,是一个流程的大纲:
以时间的顺序,将地区协调人在一个项目周期要干的所有的事情,凡是能存进电脑里的,都进行跟踪式的描述。
这得益于,我在2011年珠海地球一小时的协调工作立项之初,就注意做好了痕迹管理的工作。想到今天会出攻略。
一,申请项目阶段干了什么事?,
1,获得全国的项目申请的说明
2,申请项目
二,制定目标阶段
1,根据全国说明,结合自己的特点,设置目标
2,分解目标,细化执行工作
3,编制岗位
三,招募团队阶段
1,宣传岗位
2,筛选人员
3,岗前培训
四,项目执行阶段
流程
1,各干事目标明确
2,团队内部相关业务流程明确
3,各干事的执行与监督
模块
4,与媒体的公关过程
5,与项目直接对象人的公关过程
6,与政府的公关过程
7,与合作伙伴的公关过程
8,各种团队内外的危机化解
五,项目总结阶段
1,项目目标的总结与评估
2,行政目标的总结与评估
3,与全国协调提交成果
这一栋楼,就在探讨,地区协调人本身,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技能,心态,经验等
以及怎样做好,从一个社团人到一个地区协调人的蜕变和养成。 很怀念以前的环保快报,可惜没能坚持做下去 很有好的流程,谢谢! 帅气,学习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