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技术流原创:关于济溪网络推广的分析(业余版)
一、网络推广是什么,概念性问题,不解释;二、为什么要进行网络推广?
1 存在推广价值。价值在哪里——就我接触的案例,仅涂料,就有“低碳漆第一品牌”“儿童漆第一品牌”等等,别说,这些关键词在百度指数上居然还能搜索到相关信息;而搜索“环保志愿者”么——抱歉,没有找到与“环保志愿者”相关的指数信息。济溪的价值在哪里?最大的青年环境交流平台(官方介绍:中国最活跃的青年环境组织交流平台),这够了吧。
2 组织品牌传播。就像京交会、深交会,参展的机构真的能指望去了就有基金会看上?无非还是混个脸熟,晒晒自己的招牌,让更多人知道有自己这么一号组织存在。现在不是很多组织为建站发愁么?建站干什么?写到折页和名片上,让大伙都来看看,了解各种动态——看,我们组织的活动不错吧(潜台词:拿钱来资助我们吧)。
3 成本低,容易为公益组织接受。以我们公司的“网站流量”服务为例,当然公益组织可以花比这更少的钱实现更好的效果(NGO的省钱秘籍那是一套套啊,木有办法,穷啊,这方面以知名环保人士郑先生为代表)。
当然,还可以分析很多原因出来,先不写了。毕竟,这不是严肃的推广方案,仅仅是一个很业余的分析。
三、与企业对比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比起“植入性广告”的软文,公益营销比较容易被接受(只要能找到切入点),这世界不缺爱心啊;竞争对手少,貌似现在还木有什么组织专门做网络推广(人手不够啊,项目才是资金来源啊,网络推广是个神马旁门左道啊)。
劣势:渠道缺乏,公司有赶集、58这样的分类信息平台,很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公益组织的NPPCN、GREENGO不给力啊,很多论坛木有合适的版块给大伙发帖子啊;别人要发帖上hao123神马导航站搜一搜就有资源了,我们公益组织的信息往哪儿发!
四、推广策略详解
1 推广前要思考的问题:要推广的群体是谁?大学生?无差别的公众?围绕哪些关键词?展示怎样的形象?我设置的关键词,我想面向的群体他们会经常使用吗?
2 时间和进度安排:网络推广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才能看出效果,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有的还会做第一期、第二期(噢卖泪滴嘎嘎,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投放的力度应均匀,例如每天论坛一个帖,两天在互动问答炒一次。
3 渠道选择:博客……不知道,据说收录效果不错;网站、论坛、问答,经常用;分类信息,算了,我倒是想过如果公益创业就做这个项目,现在还没人做啊没人做……
网站:很多网站都会有自己的入口,啊,NGOCN?额,我说的是搜狐、新浪、千龙等各种资讯站,不是非要有大活动才能联系这些媒体的,新闻点是靠挖掘的,主动写个“大学生应怎样参与环保——访中国最**的**”(非活动新闻稿,纯品牌宣传)神马的,每个网站挨个扔,要有底气炒作自己。
论坛:啊,渠道又是问题。搜集一些年轻人喜欢上的论坛,或者校园论坛,找个还算合适的版块,例如“大学生活”什么的,以大学生的身份分享自己亲历的公益活动,然后提到要推广的组织了,例如“前些天,我在济溪上看到了**的活动信息”、“我参加了由济溪组织的**活动”;也可以用“生活顾问”的形式,例如“大学怎样过的更充实”,列举一二三四五,其中一点就可以提到参加公益活动,就可以把组织品牌引出来了。
问答:就是百度知道之类的,可以问些“谁能推荐几个环保网站啊”(环保网站的被搜索次数貌似蛮高)、“谁能告诉我什么是NGO,最近一直看到这个名词”之类的问题,然后回答时就可以把组织品牌引出来了。
总之,公益组织做网络推广是大有可为的,济溪在网络平台方面一直保持着先进性,更是可以作为先行者。
补充发图,这是新闻渠道的效果,纯品牌介绍,不是什么事件 嗯,首先要有底气、要有信心。这点最重要,其次才是意识和方法。
不过就现在的发展看,有底气也是很难啊。 不好 网络营销,这个确实只是外行。但是确实不能老停留在原地,网站需要发展,环保需要宣传,我们需要交流,不过我确实很像了解济溪的运作模式。 有好的建议说呗 我觉得吧,网络这个虚拟的东西你干其他的东西还可以,但是你要搞什么买东西之类的就不行了,我个人觉得网络的东西好假,不是我贬低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人的素质还真不高,还假啊,网络好多假货,什么淘宝专柜都有假货,唉。。。悲剧。。。还有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有的很便宜,比如说稀土,中国没有的贵的要命,比人说现在中国急需的大米,美国人狂涨。。 额,怎么扯到买东西了
推广只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你这个网站 什么都可以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