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安大协湿地团队佐坝乡分队宿松之行
把水还给自然——记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湿地团队佐坝乡分队宿松之行
2011年4月29日至5月2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家林业局主办的2011年湿地使者行动在安庆市宿松县展开。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共有12名湿地使者参加该次活动,其中五名前往佐坝乡,其余队员向千岭乡进发。本次湿地使者行动的主要任务是针对龙感湖、大官湖以及泊湖附近的渔民做一份有关于生态渔业以及当地经济状况的调研问卷。
鱼雁初探
鉴于安大环协去年曾经在佐坝乡鱼雁村做过湿地使者的活动,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因此活动的第一天从鱼雁村开始。鱼雁村居民分布相对集中,大概分布在卓山、下港和张湾。本组五名队员一人留守其他四人分头行动。由于鱼雁村的居民对湿地使者行动并不陌生,所以很配合湿地使者的工作。62岁的王大爷说:“我记得你们去年来过的,小孩子们很不错啊,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说!”由于近几年大承包户的出现,鱼雁村的传统渔民也在逐渐变少,这也为湿地使者的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为期一天半的鱼雁之旅劳累却充满了人情味,湿地使者们离开之前,鱼雁村的一位小姑娘很不舍得问什么时候湿地使者还会再回来,她期待着湿地使者再次走进鱼雁村!
环湖一瞥
四天的调研活动中,环湖村是湿地使者停留时间最短的一个村。该村大多数为大承包户和部分现在已经专业的渔民。据了解,该村的承包户最少承包湖面200多亩,年投入成本20多万,收入可观。而其他没有承包湖面的渔民90%外出打工,少数留下来帮承包户工作。初到该村的时候,渔民们对湿地使者的活动目的不是很了解,略有怀疑情绪。当湿地使者们出示了学生证,并向他们解释使了该活动的源头及目的后,渔民们便打消了顾忌,很乐意的与湿地使者们交谈起来。
得胜之寻
湿地活动第三天地点选在得胜村。得胜村是个相对比较偏僻、居民分布分散的村庄。湿地使者到达该村后,得胜村的书记很热情地自己驾车将湿地使者们送到渔民集中分布的地点,并详细介绍了该村的渔民分布情况以及得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村支书热心的帮助下。湿地使者们很快找到了刚从湖里打鱼归来的渔民们,并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访谈和问卷调研,获得了大量有效资料。
汪昌咀行
汪昌咀是本次湿地使者行动佐坝乡小组的最后一站。据悉,该地湖面已经全部被承包,传统渔民早已转业,或外出打工,或从事种植业,或在当地的渔业公司务工。在雨夜公司务工的渔民,他们没有工资,但是渔业收入与公司6/4分成。湿地使者对当地的渔业公司相关人员就当地的生态渔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现状作了详细的访谈,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外来渔民的生活概况。当地渔业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湿地使者们:“现在湖泊污染越来越严重了,比如说,以前经常会看见的很大的水鸟现在都消失不见了!湿地真的需要好好保护啊!”
短暂的2011年湿地使者行动结束在即, 队长洪秀凤同学如是说:“在这四天里有艰辛有感动有惊讶有欢乐……,除了对湿地保护的感悟还很多很多无法言说的东西将会因为湿地使者行动而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短暂的四天里,我们真的收获了很多很多!”
撰稿人:夏晶晶/张梦轩
嗯嗯
可是除了我们的收获,是否给当地带来影响和改变了呢? 活动大家都在搞啊,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每次活动结束后,后续工作的开展或说是努力方向? 穿上湿地使者的文化衫就是一种责任 恩,这次我们时间有限,只能对当地的情况做个了解,至于后续活动,我们还在策划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