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德国人卢安克,22岁时来华旅游,爱上中国,于是到中国留学。从1999年起,他只身一人深入中国山村从事义务教育。2001年开始,更是一头沉入广西最穷最偏僻的东兰县坡拉乡广拉村,一个不通电话、不通公路、只会讲壮族土语的山村,在那里他教导村童讲普通话、学文化。
协助农耕出钱修路
他和村民相处愉快,、割禾、打谷,为村民设计脱粒机,并将德国家人汇给他的钱用来为当地修路,终于使山村有了一条宽0.6米、长不足300米的水泥小路。他还教村民改造居住环境,人畜居所分开。
屡遭磨难无怨无悔卢安克的行为初时一直不获理解。他曾因未办“就业证”而在内地义务教德文,被公安罚款3000元人民币;他借住的村屋房东偷走他的钱;他教孩子的方式被官方斥为“不入流”;甚至有人指他是“负有特别使命的间谍”。不过,他都不为所动,终赢得民众和舆论尊敬。
不久前,协助卢安克进入中国的德国“华德福教育基金”广西办事处因到期未获当局延续而关门,他为能继续留在中国,于是向中国驻德大使馆申请加入中国籍。不过,按中国法例,只有在国家一级机构工作4年以上,或为中国作出特殊贡献的外国人,才合乎入籍条件,官方表示“爱莫能助”。今年8月,签证到期的他只好暂返德国。
教育界吁弹性处理曾与卢安克共事的内地义工徐添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卢安克的离去不但在东兰县山村引起反响,也在广西乃至中国教育界引起关注。有教育部门官员曾函外交部,请求特别考虑卢安克的要求,让他回到中国,回到对他依依不舍的东兰山村的村童中间.卢安克,德国汉堡市人,今年32岁。1990年夏天的那次为期3个月的中国之旅,改变了这位德国青年的人生——从此中国广西的这片乡村成了卢安克实现理想的热土。
1996年底,卢安克大学毕业半年后,回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中国。卢安克考虑再三,认定真正需要他的地方是农村,于是他来到了留学时就曾居住过的广西阳朔县高田乡北沟村,在这里,他一住就是半年,活脱脱成了一个“农村青年”。只要村里人喊一声,爱干农活的卢安克马上就跑去帮人家干活,犁田、割禾、打谷子,什么都干。到现在,卢安克帮村民打谷子已经打了5年了,每一次打完了,他都会中暑,发高烧,但他还是愉快地,无偿地帮村民们干着农活。
他决心在中国农村宣传和推广华尔普教育。卢安克从熟悉的阳朔做起,推广他的华尔普教育,之后的几年间,他在阳朔、南宁、马山、北京等地来回奔波,进行了许多次实验性教学,但由于手续问题、经费问题受了许多挫折。课余,卢安克常常带学生们一起户外教学,干农活或是出去看看乡村的山水。2001年7月卢安克来到广西东蓝县隘洞中学任教,这里比阳朔县条件更加艰苦,他经常课后走很艰险的山路去学生家家访,向学生家长介绍他的华尔普教学法
前年了,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他的文字,他的影响,他的网站,进一步了解了他的事迹~~
当时,最大的感受是:钦佩!震撼!欣喜!欣慰……
真不知道,他除了可以激励我们前行之外,还有什么…… 离开中国了么? 引用第2楼holywood于2007-01-03 01:24发表的“”:
离开中国了么?
网上说 \"他只是暂时离开了 他会想办法尽快回到中国的\"
感动!!! 这样未免也太讽刺了! 也许是讽刺
但是那么多的人真的是需要他的,好多各界的人是希望他回来的
不过又有那么多人不执行中央下达的各种利民利国的政策,却总是在这些事情上叫劲、死板……
无奈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