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江豚
八月十号,凌晨五点整,在这个人口不多的小乡村里,湿地使者中负责纪录片拍摄的小组成员们摸着黑就出门了。远处的黑幕中射来一束光芒,一个约莫四十岁得中年男子驾着一辆三轮摩托车停在了我们面前。他,名叫黄守英,是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们——这次纪录片的主人翁。今天清晨,黄大哥准备去自己家摆设的迷魂阵处收鱼。
摩托车明亮的前车灯指引着通往前方的路,天空也正一点一点的亮起来。
我们经过十分钟的颠簸后,到达了渔船的停泊地。黄大哥把摩托开进水边的浅滩里,再把渔船给我们拉了过来,忙活了好一阵,我们终于跟黄大哥一起坐上了船,在 渔船“突突”的马达声中,我们开始了这一天的拍摄。
五点半左右,我们到达三江口,也就是黄大哥自家放置的定置网处。据黄大哥说,原本今天是打算要收网的,由于今年干旱的厉害,水位太低,湖里根本就打不上几条鱼,不如早早收了网出去打工,早先一两点出来的打渔时间也推后至四五点了。黄大哥带着他的大女儿和小儿子一起,为我们的纪录片增添了新一抹的色彩。
打渔的过程中他告诉我们,原先涨水的时候江豚也会到自家渔网这边活动,只是从来没捕到过,凌晨打渔的时候还能听到江豚“呼呼”的呼吸声。黄大哥带着他的大女儿收完了自家的六张网,他说以往鱼多的时候可以打上几千斤,现在几斤都不到了。
七点左右,由三江口出发,前往新生洲。我们告诉他,昨天见着江豚了,希望他能再带我们去那看看。晨光微曦,河水泛着粼粼的波光,一层一层的向远方荡漾开去,微凉的风吹在身上让我们感觉到无比惬意。有了昨天意外的惊喜,今天一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抱着无限的希望,希望今天还能再次看到江豚。
八点一十五分,我们的小船已经在水面停了二十分钟,四周还是平静的水面,我们都屏着气,仿佛害怕一个沉重的呼吸声就会惊扰了它们的到来,四周安静只能听见水轻轻相互撞击的声音。可是,江豚们还是迟迟不肯露面。正当我们处于无限失望,准备进行另一项的拍摄方案时,一个队员突然看到远方有水花溅起,是江豚是江豚!我们激动的抱在了一起,江豚们终于是出现了。
发现江豚之初,还是零零散散的一两条出现,随后我们的视线中出现了更多的江豚。据张大哥说大概有十几条,但由于它们游起来速度很快,灵活的在水面和水下上蹿下蹿,给我的拍摄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个时候,我们仍然希望能靠近一些,于是黄大哥把船重新船发动,带着我们追上江豚。在江豚冒头最多的地方,我们最多一次看到了五头,兴奋得无以言表。除了溅起的水花声,我们能还很清楚的听到江豚蹿出水面时的呼吸声。
黄大哥说,早上看到江豚的几率更大,越是水急的地方江豚越多。平时江豚
或许是江豚们都吃饱了,又或许实在是被我们看的不好意思了,它们的身影渐渐的消失在了我们视线当中。
回程的当中,黄大哥带我们来到了他当时和父亲救助江豚的地方。他回忆说:“还是很多年前,我和我爸爸在这里发现了一头搁浅的江豚,听到它的哭声,跟小孩哭一样的,它还一直在挣扎,觉得很可怜,就停下船,两三个人到那个浅滩上把它抱回水里,一把它放到水里,它就游走了。”大哥还告诉我们现在的江豚真的是越来越少,他呼吁大家都要好好保护它,不能让它永远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太可惜了。
大概九点,我们回到岸上,看着黄大哥捕回仅有的一筐鱼,看着渔港里几乎干涸的水面,内心无比的感慨。他说,这些年不止鱼的数量少了,种类也少了很多,原来常常能捕到的鳗鱼银鱼等等现在已不见了踪影。等明天自家的网收了之后,他可能要出去打工了,家人要生活下去,还有四个孩子要读书,虽然养了几口塘的鱼,但远远不够家里的开支。
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人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人和自然之间失去了平衡,人类最终也将无法生存。
(江西师范大学 李婷玉) 只可惜远了点,不是很清楚,呵呵 这个已经算是还好的了,因为野外的江豚真的比较难拍到 引用第2楼江西师大蓝天于2011-08-14 15:11发表的:
这个已经算是还好的了,因为野外的江豚真的比较难拍到 images/back.gif
是的哦!你们真的很幸运的。 你们真幸运!!!太幸运了,我到洞庭湖好几次了都没看到……洞庭湖也有江豚的…… 你们太幸运啦 江豚啊
可惜没看到啊 嘿嘿~ 很好~ 我也见到过~ 我没看到过活的,羡慕 恩很可人爱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