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派社】湿地使者开展入户寻访
绿派社湿地使者开展入户寻访2011年8月13日,江西财经大学绿派社湿地使者进入九江市湖口县洋港村开展入户访谈活动,以了解洋港村村民对周围环境和动物的知识和态度,为世界自然基金会收集相关信息,寻找典型人物及事件。
为保证此次活动高质高效地开展,活动负责人将湿地使者们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二至三人,在当地渔政部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分别前往不同的村民家中进行访谈。当地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此次调查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村民们对湿地使者们提出的问题基本上给予了详尽细致的回答当地村民在问题调查过程中普遍对长江濒危动物,如江豚的保护工作表示支持,并表示当地政府、渔政局等相关部门对非法捕鱼行为的打击力度较大,这对当地环境和动物保护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村民们也希望通过“湿地使者行动”能够更好地保护当地鱼类资源,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经过一上午的努力,整个入户访谈取得圆满结束。湿地使者小组成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入户不仅对当地村民对周围环境和动物保护的知识和态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为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收集到了部分信息,各成员还通过这次入户调查学会了尝试如何去与不同的年龄阶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交流,同时在这交流的过程中,获取关于江豚保护的问卷上面所提到的问题。
环境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话题,它与每一个人类都息息相关。环保不仅需要一批又一批环保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与坚持,更需要每一个人都身体力行,像洋港村的一些村民那样,从身边的事做起,保护江豚,共同呵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龙猫】
平凡的渔民,不平凡的感动
沧桑的脸,深深的褶皱,被烈日灼黑的皮肤,洗得发白但干净的衣服,微颤的姿势——许大爷像一本记载许多故事的书一样,一页一页地摊开在我们面前。他是一个曾经亲历过救护江豚的老人,面对登门造访的我们,他毫无保留的为我们讲述着那尘封记忆中的往事。
“二十多年前,我和我老伴打渔去,当时我们还年轻,她划船,我收网。”大爷想起当年,眼中流露出一种神往,一点也没有七十多岁人的老态龙钟,“那天是和往常一样,我们了收网,正要回家,突然见到岸上有一只灰色的大鱼”,大爷拿手比出一米宽的样子,“这么长,我看它似乎不行了,赶紧划船靠过去。”大娘这时走了过来,说“我老伴不到岸就跳上船了,见那物还活着,身体上下起伏着,从大小颜色判断应该是江猪。”“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这江猪保护我们的,就要让它活”,大爷接过话,“我赶紧双手小心的把它抱住,让船赶紧回划,到了水深处,又轻轻的将它放回水中。”大爷欣慰的笑了,“那江猪子,大概是冲到岸上,给它点吃的,将它往水里一放,它一下子就窜没了。”大爷比出当年抱江豚的手势,眼里充满欣慰与爱。
记录下大爷和大娘的故事,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就离开了。其实,他们的言行举止并没有一点夸张严肃,反倒平淡真实——也许江豚救护在他们心中就是一件应该做的事。也许对于万物,他们都报有一片赤诚的爱心,但是平凡与真实,却让人感动。回头望见他们慈爱的笑脸,我们在心中许下了最真诚的祝愿——健康、安好。
【糖精精】
8月13日的入户恰似一次启程,翔哥和我们跑东跑西,渔政局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找到曾经与江豚有过接触的人,其他队员就分别走访每家每户。或者总会有些坎坷--语言、无人搭理、无人可访等等,我不相信一蹴而就。大家在一点一滴进步着,从丢三落四到每天早上准备充分准时出发;从结结巴巴到轻松自如的交流。有时候为了为挖掘某些人物和事件查缺补漏,技术组的同学利用空闲时间(一般是夜晚)再次寻访。从湖口的洋港到南北港,从星子的大塘村到大岭村,我看着队伍一步步成长,也看到自己一些些收获。是这样一些人,让我偶尔的失落,然后重燃起希望慢慢变成燎原之势;是这样一群人,我起初忐忑不安,最后敬佩每一个人。以主人公的角色,把一切做得尽善尽美。最后一天,从大岭村回来,大家在公交上高歌做,我拿着厚厚的问卷,看技术组的人员浏览着让人应接不暇的故事和人物的视频。慢慢的收获,否定一切我曾经对这个团队的否定。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为湿地使者行动发光发亮。
【美丽定格】
<龙猫>
<蜂鸟>
<晨晨>
<田野>
<黄瓜>
<茜茜猪>
平凡的美丽,不平凡的感动。正是这些平凡的渔民们让我们对他们的行为泛出敬重。
当大家的心都在那么短暂的一刻为了同一目标连在一起的时候,大家的希望又何尝没有增添一分? 把保护江豚的这个群众意识普及是非常重要的 那把扇子我也有 哈哈 恩,今年很给力,继续保持。 感人............. 湿地使者加油! 湿地使者是长期的项目
出了保护江豚,还有哪些项?
PS:村民们是真的很淳朴,还是只是个别几个? 继续努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