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缘
绿缘文/落尘
1
和环保结缘,是在高中。在这之前的我,在环保方面最多就是一个独善其身的人。
其实一直很相信缘分。一个决定,从此就把我和绿色紧紧地拴在一起。伟鹏来找我当秘书长时,我对环保和组织一无所知。唯一能够让我同意和他一起创办环保社的理由,就是我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情。
高二学生创办环保社团,至今想起仍是刻骨铭心。“摸着石头过河”,是我们总结经验的时候用得最多的词汇。从资源的筹集到文档的整理,从创社倡议到指导老师,没有一项不是我们几个创社元老亲力亲为的。在所有学生都忙于看书解题的学校里,我们几个显得非常无助。
然而,当一个个废纸回收箱出现在每个教室里,当教室里的废纸回收箱堆满了草稿纸,当草稿纸被每个干事回收到存放室,最后售给废纸回收商变成社团经费的时候,所有“绿茵”的成员,似乎都能触摸得到“绿茵”蓬勃发展的未来。
原来社团不叫“绿茵”环保社,是叫“绿•因”环保社。取名字的时候,是想借用文字谐音让社团名字有趣一些,既与“绿茵”谐音,又能在名字当中制造一种逻辑关系——绿色,是因为有了环保社。后来,因为社团外的人屡屡误认为我们写了错别字,我们不能不“更正”自己的写法。现在偶尔回到高中的学校,看到“绿茵”二字,总是能回想起为社团取名字时的争论和被误会时难以解释的尴尬。
其实叫“绿茵”未尝不好,往往默默地发光发热的,正是最简单最朴实无华的。
2
也许是看惯了教室里天然去雕饰的废纸回收箱,也许是看不惯大学校道里那些随处飞扬的传单,也许是离开环保社的日子里空落落的心情……一个没有环保组织的大学在我看来是荒谬的。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想起“绿茵”的时候,会想到倡议书上赫然写着的5个字“诗意的栖居”。我常常觉得,缘分是最美丽的诗句,如同仓央嘉措写的这几句诗。原来在环保的道路上,我并没有因为离开“绿茵”来到了珠海这个新的环境而隔断我和绿色那或深或浅的因缘。相反,在没有环保组织的大学里,我们这些曾经的环保卫士,需要重新整装待发,用原有的经历和经验,去实现更重要的绿色使命。
“新社团策划大赛”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施展绿色抱负的平台。只要创社策划写得好,在展示环节把社团特色体现出来,挤进前三的社团就不用通过层层考察和审批,可以直接立社。
在几位同样有志于投身环保事业的学长指导下,±2℃环保社成功创办。当然,“绿茵”起步要面对的所有问题,“±2℃环保社”也避不开。所幸大学里资源多,消息多,辐射范围广,有很多组织的经验可以借鉴。
去年的“地球一小时”,当整个学校漆黑一片的时候,“±2℃环保社”的所有成员,都知道自己一个星期以来奔走在每间宿舍的汗水,没有白流。1、2栋宿舍用阳台灯拼成“2011”字样的时候,每个人的心中,会不会也有一盏小小的绿色的灯?
那一天,感动我的还有一张图。一个朋友把他们学校熄灯的图片发给我,他跟我说:“看到你这么努力地在为环保付出,我也想做一些事情。”夺眶而出的泪水告诉我,认同、感染和带动,是对环保人最好的反馈。
现在人在广州了,看着珠海那边以前的干事现在的部长会长相册里那些生面孔,他们总会说向我们交了差。而我和其他3个创社元老,也会看着逐渐壮大、辐射出去的“±2℃环保社”和那股向往绿色的力量,欣然而笑。
3
现在我不用再以环保社创始人的身份活跃在组织之间了,广州有很多环保组织,他们甚至形成了一个绿色联盟。能够以志愿者的身份延续绿色情缘,对一个与环保结缘的人来说,已是莫大的幸福。在暨南大学绿色青年志愿者协会里,我又看到了一批拥护绿色的人,他们用“青山、碧水、蓝天”的口号,深深地感染着我。
在环保的道路上,原来我们并不孤单。
当然,环保之路很长,在需要自己走在绿色前线的时候,所有与绿色结缘的人,都应该能够站出来,完成自己的绿色使命。 谢谢倩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