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生态信息简讯第9期
2011年11月16日 第9期内蒙古地区
呼伦贝尔市多措并举确保冬季枯水季节水环境安全
进入冬季枯水期以来,呼伦贝尔境内河流水量逐渐减小,水体自净能力变差,容易造成水体污染。为确保群众用水安全,保证呼伦贝尔市出境断面稳定达标,呼伦贝尔市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加强枯水季节水环境监管…一是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二是加强水质监测工作。…三是强化预警机制及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内蒙古政府网,2011-11-11)
内蒙古河套灌区首次实现水情实时监测与调度
…内蒙古河套灌区在总干渠、干渠和分干渠均建成了水位闸位采集系统,可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查询和分析,有史以来首次实现了全灌区联合、实时、精确检测与调度…(新华网,2011-11-15)
——东居延海连续7年不干涸
…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2010-2011年度调水工作近日结束。这一实施了12年的生态调水工程,使黑河尾闾湖泊——东居延海实现了连续7年不干涸…(新华网,2011-11-13)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信息中心
2010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信息中心挂牌…内蒙古环境信息中心的主要成果为环保物联网监控平台。…创新成果:…用一个声音说清污染源状况、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实现“三个说清”:一是通过说清污染源状况,迈上污染源“三位一体”精确监管的台阶。“三位一体”即通过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获取企业排放污染物浓度、流量等在线数据;采用视频监控对企业停运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放行为进行识别和取证;在全国率先采用电厂脱硫运行工况在线监测,以正确判断脱硫设施运行是否正常、自动监测数据是否可靠、总量核算是否准确;二是通过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迈上环境监测预警的台阶。环保物联网监控平台实时接入全区空气、水质、噪声、沙尘暴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借助3S技术为各级环保部门提供全区范围的高精度遥感影像和电子地图数据服务,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建立空间分布关联,实现监测预警与污染防控业务的协同化管理;三是通过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迈上数字化应急响应指挥的台阶。环保物联网监控平台建立了全区风险源企业和重点危险化学品档案,一旦应急事故发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事故方位、周边敏感点分布、周边大气和水环境参数,开展污染物扩散模拟预测,指挥调度应急监测、应急处置工作,实时传送现场视频…(中国经济导报,2011-11-15)
40.149亿元
…日前,内蒙古再次拨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5.11亿元,截至目前,内蒙古共拨付此项资金40.149亿元,占全部资金的99.26%。…我区提出以“标准亩”作为补贴的基本单位。根据天然草原的平均载畜能力,测算出平均饲养1只羊单位所需要的草地面积。通过系数折算将自然亩面积换算为“标准亩”面积,按禁牧补助6元/标准亩、草畜平衡奖励1.5元/标准亩确定不同地区的补奖额度。…(新华网,2011-11-12)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认真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机制政策
…新巴尔虎左旗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禁牧总任务750万亩,草畜平衡奖励1440.37万元,农牧业生产资料补助户6500户,每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总资金10915.28万元,其中:禁牧补偿资金7155万元,草畜平衡奖励资金3435.28万元,牧户生产资料补贴325万元。(内蒙古政府网,2011-11-11)
东北
上万居民10年背水喝
…鸡西市梨树区街里社区近3万人正在遭遇饮水难题。记者调查发现,在梨树区街里社区,居民家里虽然都有自来水却没人敢喝,收取水费不按用量按人头儿。经济条件好的买水喝,条件不好的只能背水喝。居民们说,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将近10年。…(中国广播网,2011-11-9)
追踪 上游污染致鸡西饮水难 穆棱市环保局称水质达标下游先自查
…位于上游穆棱市有污染企业将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沿河居民因水质问题而买水饮用的还不止鸡西一地。…(中国广播网,2011-11-11)
穆棱市官方回应穆棱河污染事件 承诺力争3年使水质好转 (东北网,2011-11-12)
12日,针对11日被媒体报道的牡丹江穆棱市境内穆棱河水质污染一事,该市做出官方回应,2户排污企业受到处理,3家采砂企业被取缔。
黑龙江穆棱河污染致饮水难 环保局长自称负全责 (中国广播网,2011-11-13)
黑龙江穆棱河污染致数万人饮水难10年
穆棱河上游被污染,下游数万人遭遇饮水难的问题已经存在近10年。黑龙江省有关部门是否知情?又是否采取过有效的手段加以治理?污染难治理、水质难保证的背后真的是行政失灵吗?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又会做出怎样的回应呢?有关事件进展,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新浪网,2011-11-14)
钱江晚报:“环保”,还是“自保”? (中国经济网,2011-11-15)
黑龙江完达山区首次拍到野生东北虎远红外照片
11月8日,一只野生东北虎在黑龙江省完达山区东方红林业局奇源林场活动时,被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东方红林业局合作设置的远红外自动触发相机成功拍到。(中国低碳网,2011-11-12)
完达山或存种群
据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消息,黑龙江完达山地区近日再次发现野生东北虎行踪,并且还拍摄到影像。为此,专家推测,该地区可能有东北虎繁育种群。(中国网络电视台,2011-11-13)
吉林野生东北虎保护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11月5日,吉林省林业厅在长春市组织召开了《吉林长白山区野生东北虎及其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规划》论证会。…(国家林业局政府网,2011-11-10)
专家称保护区扩大成必然
…根据吉林省林业厅公布的数据,2010-2020年期间,吉林将再兴建10个自然保护区及相关生态走廊。此外,11月5日,《吉林长白山区野生东北虎及其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规划》也通过了专家论证。目前,《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东北虎保护行动计划》已在制定中,并将在此基础上出台相应的保护工程规划。黑龙江森工总局副局长董杰说:“我们正在积极筹建以东北虎保护为主的‘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完达山东北虎自然保护区’,从根本上为保护和恢复野生东北虎种群创造有利条件。”(新华网,2011-11-15)
污水排入松花江
…早在2002年,肇东市涝洲镇养鱼农户鱼塘内相继出现大量死鱼,坤泥沟下游平原水库内三个乡镇,一个农场共几十家农户近2万亩鱼塘、稻田和草原受到污染,累计损失达几千万元。种种迹象都将污染源指向了位于上游的一家生产味精、化肥的企业——成福集团。… 污水排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人大副主任头衔,成企业排污保护伞…(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11-11-10)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政策措施充分落实
…检查了哈尔滨文昌污水处理厂等36余个项目,内容包括重点行业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重金属污染防治情况、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饮用水安全保障情况、危险废物化学品处置情况、政府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污染减排政策措施完善情况,污染减排资金投入情况。…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完成减排目标的114.23%和178.4%...(环保部,2011-11-10)
黑龙江:“八大经济区”加速领跑
...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即“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中国产经新闻,2011-11-14)
吉林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进入新阶段——系统管理全面提升
…被列为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后,中央财政将为吉林省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7亿元,吉林省按1∶1配套资金7亿元。至2013年,吉林省将投入14亿元用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吉林省农村环保已开始步入系统管理、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的新阶段,要以解决农村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目的,对地域空间上相对集聚的多个村庄实施同步、集中治理。(中国环境网,2011-11-9)
松辽委召开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松辽流域区划方案专家咨询会
…会议听取了松辽委编制人员关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松辽流域三级区划方案》区划原则、指标、方法、水土保持基础功能评价方法及三级区命名方法等方面的汇报…(水利部,2011-11-15)
吉林省首次大规模农业地质调查结束
…近日,吉林省《农业地质调查报告》在长春通过验收…这份被评定为优秀级的报告显示,吉林省总体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安全,具有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土壤环境优势。研究区内生产的玉米、水稻等大宗农产品,全部是安全食品。…(新华网,2011-11-6)
全国
“按日计罚”条款消失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已经向全国人大办公厅递交了《环保法修正案》的送审稿。与9月7日确定的《环保法修正案》“草案稿”相比,“送审稿”有些关键性规定被删除,即包括“重大政策应进行环境影响论证”和“按日计罚”的条款。…“重大政策环境影响论证”条款消失:《草案稿》在第3章第15条第二款,该条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拟定的对环境有显著影响的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草案,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论证。至于被删除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一条款遭到不少政府部门的反对,他们对环保部门在政策制定上参与的必要性表示怀疑。”…“限期治理”取代“按日计罚”:“按日计罚”条款,即草案稿第41条的规定:对违反有关法律规定排污,受到环保主管部门处罚,并被责令改正或者限制改正,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经催告仍不改正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环保主管部门,在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同时,可以自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治理改正期限届满之日起,至改正之日起,根据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染损害程度,每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一位环保专家对记者表示,限期治理并不能替代按日计罚,前者无法改变现在企业违法排污严重的现状,而是充当了企业环境违法的保护伞。…在实际操作上,很多地方政府出于维护GDP的考虑,很少采取责令停业或者关闭的手段,也就是说变相地放任了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21世纪经济报道,2011-11-15)
环保部自揭环保法律法规短板——环保法律体系中无约束政府行为的法律
…近日公开的《“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 》…对于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行为,法律监督和制约制度不够完善。除了约束政府行为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环保部表示,环保社会监督的法律机制亦不健全;对环保违法刑事制裁乏力。…政府不作为造成环境顽疾久治不愈:环保部副部长潘岳认为,现行环保法在规范政府环境行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缺乏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法律体系中缺乏调整和约束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政府在环保方面不作为、干预执法及决策失误是造成环境顽疾久治不愈的主要根源。”…潘岳“一些地方政府在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错误政绩观指导下,大搞地方保护主义,成为环境违法行为的保护伞和挡箭牌。许多地方环境污染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看似责任在企业,实际根源在政府。…政府不履行环境责任以及履行环境责任不到位,已成为制约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缺乏程序和渠道:…“环保社会监督的法律机制不健全。”环保部公开的《规划》表示,现行环保法律关于公民环境权益、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纠纷调解处理等规定尚不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环境监督以及自身环境权益维护缺乏程序和渠道,公众的环境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对环保违法刑事制裁乏力:环境犯罪游离于刑事处罚之外的现实始终存在。…其中原因…《规划》认为,“对环保违法惩罚力度弱。整体而言,现行环保立法关于环境违法行为法律后果的规定,行政处罚普遍偏轻,民事赔偿范围过窄,刑事制裁乏力。”…较低的环境违法成本,难以对违法行为起到有效的惩罚和威慑作用。…《规划》认为,至少十个方面存在立法空白。…土壤环境保护、核安全、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生物安全、遗传资源保护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电磁辐射、光污染、重金属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方面,还没有制定法律或行政法规。一些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如排污许可、总量控制、区域限批等,缺少实施性法规。一些国际环境条约签署后,缺乏国内配套立法。…环境监管制度内容交叉重叠。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中确立的环境管理制度达二十多项,但不少法律制度的内容重叠、交叉,甚至相互矛盾。(法制网,2011-11-14)
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实施——水电规划要做规划环评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印发实施《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办法》明确,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国家主要河流(河段)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召集审查前,根据需要组织现场踏勘、专家咨询、座谈研讨等审查准备工作。…审查小组的专家从环境保护部依法设立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行业专家名单中随机抽取,应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生物多样性、地质环境、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审查小组中的专家人数不少于审查小组总人数的1/2。…《办法》规定,审查小组应当客观、公正、全面、科学、独立地对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审查意见。审查意见应包括:基础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适当性;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及改进措施的有效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水电规划的合理性、可行性的总体评价与优化调整建议,以及方案实施建议。(中国环境网,2011-11-15)
国家地表水 水质自动监测实时数据发布系统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实时发布)
2011年第45周
2011年第45周(10月31日-11月6日):本周松花江流域黑龙江呼玛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嫩江白城白沙滩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延边圈河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中国环保部政府网站数据中心,2011-11-9)
中俄
中俄边防官兵联手加强边境地区野生动物保护
…随着近年中俄两国不断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使中俄边境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野猪、狍子、野鸡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多,野生动物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但这也给边境地区村民带来了麻烦,每年不少野猪、野鸡等野生动物会成群进入农民庄稼地觅食,而一些村民为保护自己财产会发生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对此,鸡西边防支队与俄罗斯边防部队加强合作,建立起联防打击合作机制,共同对两国边界地区特别是两国共有的兴凯湖、乌苏里江等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进行巡逻,共同打击捕猎野生动物等违法活动,维护了边境地区生态环境。…(新华网,2011-11-11)
候鸟迁徙
:青海湖鸟类数量达6万余只
新华网西宁11月5日电…最新的一项环湖监测显示,当前聚集在青海湖的水禽32种、猛禽2种,鸟类数量共61400余只,越冬大天鹅陆续飞抵青海湖,目前数量近千只。(新华网,2011-11-5)
鸟类数量超过23000只
新华社甘肃甘南11月7日电…7日清晨,尕海湿地迎来一场飘飘洒洒的降雪,但尕海湖没有出现冰冻,上百只骨顶鸡在尕海湖里悠然自得地戏水觅食。得益于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改善,今年前来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湿地栖息繁殖的鸟类数量超过23000只,这个数字为该保护区建立以来吸引鸟类较多的年份之一。(新华网,2011-11-7)
江西筑牢道道安全防线
…白鹤东部种群数量仍将维持在3000只左右,并将在11月中下旬分别抵达安徽升金湖、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等地越冬,其主要栖息地仍在鄱阳湖。…(新华网,2011-11-9)
“度蜜月” 尚属首次鸳鸯越冬记录
福州新闻网讯 10日,有市民在福州市郊发现一对野生鸳鸯安家落户小溪里,开始了甜蜜的生活。专家表示,这是首次记录到野生鸳鸯在福州越冬。…(福州新闻网,2011-11-11)
观鸟正当时
http://photocdn.sohu.com/20111114/Img325576979.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