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园江河信息综述(2011年11月21日—11月25日)
来源:绿家园灰霾、大雾、黑肺、疾病……这一切,都由我们每时每刻离不开的空气引起,我们的空气“病”了,正在夺走我们的健康,而我们却不可能离开它哪怕片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气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区域性灰霾天气日益严重,已经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而是不断增加人为排放的大气溶胶,因此呈现出灰蒙蒙的浑浊现象。
我们呼吸的空气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糟糕过,公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烈过。一场由PM2.5引发的关于空气质量的争论正在城市上空飘荡,公众对空气的敏感度从未如此之高。将PM2.5列入常规监测评价体系,并公布监测结果的呼吁骤然强烈。
随着公众对环境重视程度愈加提高,空气环境监测也经历了愈加精细化的过程,监测颗粒越来越细、微小,但每一次跨越都几乎经历了长时间试点到全面推广的周折。
近年来,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水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频繁发生。德清血铅、渤海漏油、云南镉污染,一例例环境事件,一个个癌症村,正在不断唤起公众的警觉——环境正在急剧恶化,并且对我国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在很多地方,为了确保GDP的高增长,一些明显不合环保要求的甚至属严重污染的企业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保护,利税大户对GDP数字增长的贡献依然重于一切。最主要的表现是有些地方官员与污染企业存在利益输送,把环境污染的成本转嫁给公众。
2011年11月20日至30日,由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牵头召集,来自学界、媒体和NGO的一行9人,要对世界十大环境公害的水俣病发生地进行为期十天的访问。作为世界十大公害之一的水俣病,有人这样评价:日本的水俣病就是日本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经济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日本走过的这一段路,我们中国正在走着。对于此次考察我们会全程记录,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有关环境污染中,污染后人们的应对、思考与行动记录下来,希望能对我们中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有所启迪。
请和绿家园一起回顾本周重要环境新闻数览
229吨
污水
环境执法人员对晓星氨纶进行突击检查。现场在聚合车间三楼屋顶发现私设3根暗管,将聚合车间及清洗间的污水直接排放至雨水井,污染了外环境。随后经执法人员的反复调查与核实,该公司平均每天将229吨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外排环境。
http://www.ce.cn/cysc/ny/hgny/201111/22/t20111122_21071295.shtml
1006.4亿元
投资
环保部对存在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不合理、环保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的32个建设项目作出不予批复,退回、暂缓审批的决定,涉及总投资1006.4亿元。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11-22/025723502382.shtml
266人
血镉超标
从甘肃徽县县委宣传部获悉,近日,该县境内的“甘肃宝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人陆续出现血镉异常现象。至11月18日,有266人出现超标症状,其中71人住院。
http://env.people.com.cn/GB/16383441.html 特别声音
声音1
“即便按照‘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拼命减排,也需要10年时间,才能恢复到2005年的城市空气质量水平!”——一位环保部官员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11-21/085623498356.shtml
声音2
“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现在的推进PM2.5标准的核心障碍不是监测技术和环境标准问题,而是地方官的政绩考核体系。”——著名灰霾研究专家、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
http://nf.nfdaily.cn/nfrb/content/2011-11/25/content_33811159.htm 走访日本水俣病的故乡连续报道文章的相关链接:
1、http://www.greensos.cn/ContentPage.aspx?xh=97139
2、http://www.greensos.cn/ContentPage.aspx?xh=97139
3、http://www.greensos.cn/ContentPage.aspx?xh=97178
4、http://www.greensos.cn/ContentPage.aspx?xh=97180
5、http://www.greensos.cn/ContentPage.aspx?xh=9718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