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真的是好文章。
我居然看完了。
当年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堂课是这么去上的,他给了很多他自己60年的研究过程中,他自己写过的文章写过的著作,他说你们要分布按照计划的,找出我一生中的弱点,哪儿有错误找出来。他自己知道,你我不一定知道,进而驳倒他。就是老师鼓励学生造反的,造他的反,想做科学研究,你连我的毛病缺点都找不着你跟我能学什么,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我记得很清晰,是说如果你不具备有理有据的驳倒前人,说明你没有出息,你不可能有出息。他自己知道,他说我60年前的,我自己都知道错误百出,但是你们不一定能找到,你找到你还要有根有据的驳倒它,这是你第一课。
所以从那开始我觉得,一个严格的科学训练,对我以后做任何事挺重要的。因为养成一个习惯,不是拍脑袋而来的。理性是在于考虑做任何事情都不是拍脑袋而来的,一定是经过你的筹划的。这我觉得这就是个理性的逻辑的过程,就像科学研究一样,你做一个科学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你要有道理要问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那么做。为什么你有这个期待,没有那个期待。你期待的这块有突破有发现,好,理由是什么?你一定要有预期理由。
尽管说我们说对未知世界,对未来的科学现象谁都不知道,因为没有人做过。但是你的可行性里面就涵盖你的预见性,你为什么预见这个模式,这个实验一定会得出那个结果。而你的预见性的来源是什么,什么能佐证你的预见就是合理的预见,不是瞎想空想。是在于你基于对前人的判断。
所以我觉得当年那几年的学习,养成了一些习惯,不仅仅是说对我自己后来的科学研究会比较顺利的推进,很重要的当以后在那种习惯性的科学的逻辑思维,还有自问和质疑,到后来像我们做商业、做媒体,现在想起来也是受益匪浅。
比方说我们当年一开始人也少,一开始那样的环境下,我们天天会听到许许多多的建议,这建议那建议你听着都是有道理。你究竟是说你要自上而下来,还是自下而上来,你就是向东还是向西。最后还是要你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你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更重要,我觉得问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会是我,我要做成什么。实际上你自己在质疑的过程中,自己就明白了要做什么要做什么。
格兰凯特,我觉得他每次晚上主持完《新闻60分钟》之后,都要说一句话,情况就是这个样子,明天见。我觉得真是一个搞媒体的人应该说的语言,他就是说,他在追求着客观,但他又不代表客观,他追求着正义,他也不代表正义,他追求着真理,他也不代表着真理,他追求着道德,他也不代表着道德,他没有那种架子拿出来,就是我是代表什么什么东西,我要告诉你怎么怎么做,然后他拿着一把尺子来丈量周围的人,告诉你如何如何,我觉得他就是说我在探究着真相,我就告诉你情况就是这个样子,明天见,我能做的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他在美国公众评比过程当中,他被称为最受美国信赖的人,我觉得这是表达工作的最高评价,就是应该我讲出来的话,你们相信就可以,我觉得这是他们媒体里面做的这样的事情
现在对我影响最大的那个老师。我喜欢。
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