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熊猫还珍稀的普氏原羚仅存1000只 模拟气候分析 它们正走向灭绝边缘
http://photocdn.sohu.com/20111217/Img329332803.jpg“普氏原羚在全球的现存种群数量仅1000只左右。从某种程度来说,比大熊猫更为珍稀。作为濒危物种,气候变化对于这一物种很可能是灾难。”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进化与保育研究团队胡军华博士说。
胡军华博士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采用了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工具,模拟2020年至2080年气候,以分析普氏原羚未来生存条件,为今后更好地保护这一珍稀物种提供参考。
比大熊猫稀少 全球现存仅千只
胡军华博士介绍,“尽管普氏原羚长得类似于藏原羚,但其实它与藏原羚只是同一"大家族成员"。”原来,长期以来普氏原羚被误认为是藏原羚的一个亚种。随着动物学家对普氏原羚的更多了解,人们才发现这是一个“误会”,将普氏原羚列为一个独立的物种。
“平时一提到亟待保护的有蹄类动物,人们所熟知的就是藏羚羊,而对于普氏原羚则鲜有人知。”胡军华解释说,历史上普氏原羚曾广泛分布于青海、内蒙古西部、新疆东南部、甘肃北部和宁夏等地,而在1994年,人们仅在青海湖的环湖地区发现300只左右,“在大力保护下,截至目前普氏原羚的数量才有所增加,不过也只有1000只左右,其数量比国宝大熊猫更为稀少。”1998年,普氏原羚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动物,1996-2008年被列为IUCN红皮书的极危级物种。与此同时,作为全国15大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之一,我国启动了“普氏原羚拯救保护工程”。
模拟气候 未来生存状况堪忧
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罗斯、英国、德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珍藏有普氏原羚标本,国内也只有少数机构藏有标本。胡军华说,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有蹄类,“相比于其它野生动物,濒危物种在面对气候变化时显得更为敏感和脆弱。正因如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蒋志刚研究员在1994年时便开始关注普氏原羚,多次前往它们生活的环青海湖地区,观察和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等方面。”
胡军华介绍到,他们这一个科研团队采用了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工具,“我们基于2020年、2050年和2080年未来3个阶段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不同大气环流模型与气体排放情景模式,分析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普氏原羚的分布区变化格局和濒危等级状况。”
胡军华表示,普氏原羚目前的生活地区为海拔3200至3800米的环青海湖地区,“如果未来气候变得更为恶劣,再加之人类活动、可供进食的草场面积进一步缩减等各方面原因,我们最不乐观的估计是,普氏原羚的适宜栖息地或许会在现在基础上减少50%,那样该濒危物种将受到进一步的生存威胁。”他认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对濒危物种的影响,这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成败的关键。
天府早报记者郑其摄影方炜
普氏原羚
别名滩原羚、黄羊,1875年由俄罗斯博物学家普热瓦尔斯基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发现并命名;全身黄褐色,臀斑白色仅雄性有角,双角角尖相向钩曲;现已知残留种群主要生活在环青海湖的少部分地区。 确实很需要保护了,听说兰大绿队在保护普氏原羚方面做的很好啊! 一路祝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