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壮壮来昆明
2012年夏天,有一个人要毕业!2011年,这个人说要到NGO工作!
我们期待这个人来到昆明,在昆明、云南这个植物王国,让自然体验××××!
欢迎壮壮来昆明! 现在在哪? 真够优秀滴~~ 这个要努力赞助支持一下! 表示支持 呀~期待~
表示支持哇~ 呵呵 现在不仅仅是壮大昆明,现在全国的队伍都需要壮大 加油!
谢谢...
今天早上一个小朋友把这个链接发给我的时候,真的有点觉得不可思议,后来要忙着粉刷墙壁就没有回复中午收到了包子寄来的绿色昆明的环境教育的书籍,即使很忙还是翻了二十几页,里面的东西的确也很吸引我
只是,在来上海绿洲之前,已经说好要实习到四月底,然后进行双向选择
所以,即使来这里将近一个月,所做的事情和之前所预想的不太一样
但是,还是会继续坚持下去,即使到最后没有留在这里,也能够笑着离开
2010年12月,当三火在网上问我计划大三的暑假去哪里实习的时候,当时突然冒出一句:我要去藏区支教
随后2011年的上半年,在环保这个圈子里,很大程度地消失了,除了还保持去秘密花园的习惯,除了在天津小组偶尔的出现,除了在校环协十二周年准备的时候出现过几天,其他时候似乎已经远离
原因很简单:在2010年11月的时候,整理大学的点滴的时候,发现除了绿色营,除了环保,再也找不到其他的记忆
所以可能才会有2010年12月冒出暑假要去藏区支教的念头
2011年上半年忙着准备去支教的各种事情,包括学习,也曾以为,自己不会再像当初那样回到这里
只是在藏区的两个多月,每天看着那里的蓝天和白云,每天坐在草地上,迎着太阳,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
慢慢想清楚了,自然,对自己的意义比想象中还要多,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不再去害怕,害怕自己的生活中除了环保,除了自然就一无所有的记忆
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坚定了自己要走NGO的路,也真的做好了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的准备
所以,在藏区支教回来之前,和绿色营的老营员说要去绿色营实习半年,从2012年元旦到毕业之前
后来因为很多原因,绿色营那里不找实习生了,十月初看到了中国发展网报上绿洲的项目官员的招聘
然后就这样子投了人生中的第一份简历(在这之前,自己真的没有真正投过简历)
还记得在简历上这样子写的:我知道我没有两年项目管理的经验,但是我希望可以先做几个月的实习生...如果到时合适的话再确定能否做专职
接下来就是电话面试,还记得某天中午接到绿洲那里的电话,然后开始电话面试,再然后对方让自己第二天早上把一份项目计划书发到指定邮箱
下午李老师也给自己打电话问了各种详细情况,也基本确定了实习的事情
.........
@包子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子,所以即使到十一月底十二月初,有其他的更好的实习机会,也没有放弃这个选择吧!包括到现在,云南的诱惑对于我来说,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大,因为在很久以前,就确定了三十岁以后会一直在云南,在云南专门做孩子的自然教育!只是真的很抱歉,至少在五月之前,我会一直在这里坚持下去,虽然现在所做的事情看起来真的和自然教育没有太大的关系,装蔬菜、粉刷匠,但是自己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把要做的环境教育做好!至少我可以在可以支配的时间里完成三个月的小葑漾湿地的自然笔记,然后把自然笔记分享给大家,让来这里旅游观光的人,真的爱上这里!
不过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感谢你的信任...
-------------------------------------------------------------------------------
我这都写了些什么呀,好吧,大家可以忽略掉了 ...
不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经常和大家分享自然笔记和在NGO实习的感受的
绿,是永远的梦! 可惜青新伙伴计划停摆了 十分遗憾,十月份的时候没有发出招聘通知。有的人,只要是在做环境教育的组织,应该都会想尽办法招。昆明不会放弃争取一个自然的好孩子,来到这里展现自然之美。
春节过后,我会去见王书、宋宋等人,听听他们对你来昆明的建议。总之,邀请依然在继续。
但是同时,NGO人不多,工作都是很具体的,“NGO圈内的明星”一样要做一些打印、复印、搬资料上楼这样的工作。所以,如果你最后来到昆明,做的工作依然会很基础,依然需要做很多小事。
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做的,需要依托团队,需要依托整个圈子。环保NGO走到今天,“战.死”在前面的不是一个又一个的人,死掉的要用一批又一批来形容,要是每个时代只有一个人的话,他们早就不干了,必定会孤独得干不下去。
如果你来到昆明,这里有PCD在做的“昆明蜗牛行”,倡导大家慢生活;有乐益青年交流中心,在持续的推动可持续生活;有无数的有机蔬菜店、CSA等,做绿色有机消费;有真善美书家,益行工作组等等......所以,昆明不缺大层面上的“可持续、绿色”气息。
如果你来到昆明,这里有参加过绿色营的很多营员,海螺、春花、宋宋、黑豆,一旦有一点儿气息,这群人迅速的就能聚拢在一起,形成一股能赶上或超过广州的自然体验力量。所以,昆明也不缺智囊、分享团队。
昆明是一个慢生活的城市,我住的小区,出租车司机会避开早高峰,九点以后才开着出租车去上岗;公交车枢纽的报亭,早上太冷也是不开门的,会等到太阳出来,才慢悠悠的卖东西。昆明人对自己很好,相对自己很好,所以自然体验、环境教育并缺乏参与者。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决定30岁以后来昆明做自然教育,但是昆明有很多个理由欢迎你的来到。今天看到一天微博:
“张维迎正在富平学校年会上讲故事。他老陕家里有颗杏树。杏还青时他就开始吃。杏熟时树己光。他一直认为自家是一小苦杏树。他发达后返乡,妈妈端出一盘杏,大、甜。他问,这是谁家的?咱家的呀!妈答。他悟出,凡事要坚持。杏如人生。不是杏小不甜,而是你没坚持到那天才去尝。”
我想说30岁太久,只争朝夕!如果确定了自然教育是自己的方向,那么立刻、马上就应该开始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