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格君 发表于 2012-2-21 23:41:48

每季词条

公开信与新闻发布会
    国内环保组织介入公共环境事件的策略之一。针对具体环境事件,环保组织借公开信或新闻稿,展示NGO的证据、表达观点,这些信息也成为媒体报道事件的信息源之一。
       6月以来,针对哈药集团污染、渤海油田漏油,以及云南曲靖的铬渣污染等事件,自然之友、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等环保组织发布了7封公开信,瞄准的对象是哈药集团、港交所、纽交所、国家海洋局、农业部、环保部。
为反对牛仔竞技赛事来华演出,国内动物保护组织7月以来召开了三次新闻发布会。

公益薪
   公益行业的属性之一,公益领域从业者的心病之一,基本等于待遇低、缺乏保障,和政府、企业两部门相差甚远。
   7月的《社会创业家》和8月的《中国财富》对此开专题讨论。

集体行动
    即一帮人一起行动,不一定理性,不一定目标一致,但表面上是大家走在了一起,名义上可能是散步或者晒太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之一。如果难以理解,参看大连PX事件,类似案例还有厦门PX事件、番禺市民反对垃圾焚烧事件等。
    值得多说一句的是,这种行动方式不同于环保组织的做事方式。
    现实世界里,二者似乎是“井水不犯河水”,对此环保NGO也很纠结。面对集体行动,环保组织站在旁边观看、不插手,固然可以保全自身,但似乎于使命不符;参与事件组织的话,本组织可持续做事情的空间可能就此断送。

网络化生存
    几家、数十家环保组织走到一起,即可组成一个工作网络。可能配备秘书处,或者什么也没有只有名字。国内可见的网络有关注气候变化的中国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CAN),关注绿色选择的绿色选择联盟,关注水议题的水网,关注垃圾议题的中国垃圾信息工作网络(CWIN)等。
    非议题性的网络更多,一场花心思的培训之后,因为价值认同或者人际情谊,一张无形地人际网可能就会诞生,这种网有时也被称为“圈子”。LEAD培训办了十几期,广为人所知,参与过LEAD培训的人彼此碰面,常会聊到,你参与过某某期,他参与过某某期,完了同志情谊油然而生。
各种网交织在一起,是一个有机的行业,喜欢武侠的人会说,这也是一个江湖。

国际舞台
    一个抽象概念,类似“市场”,但落实到具体事情上,这个舞台可能在某个酒店会场或者某个NGO的办公室里。
    舞台上不仅有官员和企业家,越多越多的环保NGO从业者踏上舞台,表达意见,为服务对象争取权益。NGO的服务对象可能是某类人,也可能是某类动物,甚至整个地球。
    国际舞台空间有限,有刚上去的,有被挤下来的。
    中国环保组织是国际舞台上的新角色,国内能扮演好这个角色的组织或者人不多,大家都还在学习、观摩。但舞台上的呼唤声似乎很大,希望中国环保组织多上去讲话。
    学习这方面的知识,需要多关注气候变化等国际化议题,这里有最新鲜的知识。

中国环境保护倡导
    依据新书《中国环境保护倡导指南》的定义,中国环境保护倡导,是指在中国环境保护活动中,中国民间环保组织通过掌握充分事实,依据法律框架,利用司法资源,运用一定的策略,引导、发动公众,使其有序地加入,为政府进行治理建言献策、监督呼吁,从而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