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们”污染的是良心和文明
据4月12日《证券日报》报道: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五家环保组织近日发布在华纺织行业污染调研报告,李宁被点名排污量大,用水效率低。此言一出,百姓一片哗然。想不到,一直以来让我们以穿上李宁牌服装为荣的大企业大品牌,竟然舍不得在治污上投入资金、花大力气,在治污上交不出令人满意的答卷,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企业以赢利为目的是天经地义,然而,任何企业并不是孤立地生存于天地之间,它们都离不开养育它们的环境,包括土地、水、空气,当然最重要的是供养他们的衣食父母——消费者。懂得回馈社会,回报消费者,是当今社会企业道德、企业素质、企业品质和层次的应有之义,然而,在如今特殊的发展阶段,在特殊的社会转型期,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与此相背的奇怪现象:有的食品生产厂家采取各种见不得人的勾当蒙蔽消费者,在食品生产中添加各类危害身体健康的东西、或以次充好、或偷梁换柱、或使用过期有害的原材料加工生产食品,把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视若无睹、置若罔闻、肆意践踏……有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损害不闻不顾,造成严重的污染,给土质、水质、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给周围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而如此作为的目的无不是以最小的成本换回最大的利益,全然忘记了生养它们的社会,实在让人诧异。
环境是生存的根本。在转型期的中国,环境状况困扰着每一个中国人,因为环境如何将最终决定着国民的生存质量,甚至是关系到子孙后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即使现在发展得再好,如果给子孙后代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污染严重的生存环境,那么也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追逐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的天性,但是企业掌握在有理性的人手里,是由人在管理着,而且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品质和层次。西方文明掠夺式的惨无人道的发家史已经被牢牢钉在罪恶的耻辱柱上,发人深思。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共生共荣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在当下的中国竟然还存在着这样的污染企业、非法生产现象,这实在是让人费解又让人作呕的极端自私极端个人主义的行为在发酵,影响恶劣,必将遭到所有消费者的唾弃。
品牌的确立难,而抛弃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能够成为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的代表,李宁公司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摸索,香港上市至今,这家企业更是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了近八年。如今李宁这个昔日令国人骄傲的运动品牌背后的企业,却似乎交出了并不太令人满意的答卷。根据此前李宁公布的2011年年报显示,去年李宁年度之整体经销成本为29亿元,比2010年25亿上升13%,占总收入32.6%。李宁仍持续加大对品牌宣传的投入,李宁牌广告及相关推广费用为14亿元,同比增长10.8%,占收入比重同比上升2.7%。当代中国研究所钟瑛认为:“企业过度发展寻求利益无视环境保护,对于污染处理过程中的不当做法有侥幸心理,环保与经济发展共同重要。而上市企业更是应该注重个人形象,不能将成本压力转嫁而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另外,李宁在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远没有其广告投入的多。
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是一个老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的却不只是李宁品牌一个。道理人人都懂,人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而落实到具体企业、具体企业行为上,却涌现出那么多行动上的小矮人,着实让人难堪,让文明蒙羞,如此作为者还有何脸面面对那些养育他们的衣食父母?这样的良心债、文明发展的债,但愿中国的企业家们都能够别再欠了,欠多了,肯定会有公道出来的。
[稿源:红网]
[作者:于治国] 哥从不买李宁,一直都是安踏,它倒是还没被爆出什么丑闻,希望坚挺依旧! 哎,曾经觉得李宁的标志和质量都好,为什么会这样呢?利益啊,到底是会熏心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