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五环保公益社团:未经反思的公益是盲目的公益
【复旦大学新闻网】多筷好省“集思广益 剑指公益” 复旦大学赛扶团队亮相上海市公益社团论坛[导读] 4月 7日下午两点,来自上海十五所高校环保公益类社团的负责人齐聚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多功能厅,参加了由复旦大学多筷好省项目组发起的是一场剑指公益,集思广益上海市公益社团论坛。...
4月 7日下午两点,来自上海十五所高校环保公益类社团的负责人齐聚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多功能厅,参加了由复旦大学多筷好省项目组发起的是一场“剑指公益,集思广益”——上海市公益社团论坛。同时,论坛还邀请了绿色账户创始人孔令韬、上海绿丝带公益社副主任黄凯鹏、绩财网奠基人缪益萍、神州图骥地名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吴中秋作为特邀嘉宾。在论坛上,与会者就理性公益和多筷好省项目发展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在论坛上,2011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德班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赵政同学做了一篇名为《未经反思的公益是盲目的公益》的主题发言。发言中,他提出了“新公益”的概念。赵政同学认为,所谓新公益是一种愿意从各个角度思考、愿意收集事实和数据、愿意将判断权交给大众的公益,而这种精神正是现在公益活动所缺乏的。接着,分成六个小组的与会者分别对论坛关于理性公益的三个议题:“'作秀'在公益中可不可取?”、“'妖魔化'的极端环保主义”和“公益中的'善'和'伪善'”进行了讨论。与会者上海政法大学的同学所在的小组经过激烈的讨论后认为:能够引起公众思考但不引起公众反感的作秀,是可以接受的。而谈到极端环保主义的话题时,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轻雨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吉阳认为极端环保主义确实会让公众产生错误认知,并有损公益的长远发展。对于最后公益中“善”和“伪善”的问题,来自上海对外学院的张凯伦同学结合小组讨论结果,提出:我们在做公益时,必须要考虑到受益对象的真正诉求,并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不为他们带来新的负担。在论坛的最后,上海绿色账户负责人的孔令韬反思了自己的早年公益活动中的妖魔化倾向,并激励大学生只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就没有做不好的公益,最后他对多筷好省项目的运营表示了肯定,绿色带公益社的专职副主任黄凯鹏则提出了当今大学生做公益所必要的素质:激情、持久和创新,并表达了他对大学生公益的期望。
论坛结束后,上海财经大学牵手社负责人安娜表示,以往在做公益活动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公益背后的真正意义,而通过这次论坛,她开始真正有了理性公益的认识。而在被问到项目中进展的最大障碍是时,复旦大学“多筷好省”项目组负责人李易明同学说:“公众对于传统公益活动的思维惯性难以改变,是遇到的最大障碍。”
来源:绿色中国 复旦大学新闻网 怎么,要打擂台吗
吼!出招吧! 一开始就把调调定下了 看他们的论调也没高明到哪去 看看邀请的几个嘉宾,没有真正做环保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