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滇金丝猴的是96绿色营的那二十来个大学生?
你真以为保住云南德钦那片原始森林和滇金丝猴的是96大学生绿色营的那二十来个大学生?先看一下这次事件的时间表
1995年
12月初, 云南环保志愿者奚志农来信呼吁停止砍伐滇西北原始林,保护珍稀动物滇金丝猴。唐锡阳先生将信转交国务院环保委主任宋健;温波在高校组织学生集会要求保护金丝猴;自然之友发出“支持奚志农,保护滇西北原始林”呼吁书并送达姜春云副总理。北京媒体广泛报道了这一消息,引起舆论重视。有关领导对呼吁都作了肯定批示。
1996年
1月4日 ,自然之友集会,由云南奚志农、深圳杨欣和北京常仲明分别介绍他们保护滇金丝猴、保护长江源和在京郊建立小型保护区的情况。这是自然之友参与保护滇西北金丝猴和青海可可西里藏羚羊的首次动员会。
7月25日-8月25日 ,自然之友理事唐锡阳先生和夫人玛霞女士发起并组织,由唐先生亲自带队的“’96大学生绿色营”赴滇西北白马雪山考察圆满成功,获得丰硕成果。
7月25日,原外文出版社美藉专家、热忱的环保志愿者、自然之友会员、唐锡阳夫人玛霞•马尔柯斯女士因癌症不治,在“绿色营”离京当日清晨在北京逝世。唐先生仍毅然带队按期出发。
10月4日 《金丝猴的召唤——‘96大学生绿色营影展》在全体营员的共同努力和自然之友的大力支持下,于北京图书馆电影厅开幕,向公众展出。
1997年
1月5日 《白马雪山影展》在昆明展出。唐锡阳、梁从诫等应邀到昆明参加开幕式。
1月15日 举行关于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问题研讨会。沈孝辉作主旨发言。在讨论基础上,形成了梁从诫3月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的相应提案。
1998年
8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反映滇西北德钦县仍在砍伐原始森林的报道《补贴到手,斧锯出手》。这个报道是经当地自然之友会员提供情况并协助电视台现场拍摄的
这段故事唐锡阳介绍版http://forum.gsean.org/read-htm-tid-1376.html(以版本排版太烂,希望有时间的同学整理下,标注重点更好,很有反思价值哦。另一地址见http://www.ynepb.gov.cn/color/DisplayPages/ContentDisplay_39.aspx?contentid=20228)
以上缘于不满一些人对绿色营的失实拔高,也是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推荐之文章了解绿色营以及若想解决一些事情可供借鉴的地方。
要解决一些事情,不是三五个月,不是十几天的事,要持续推动改变
媒体 学者 专家的关注支持参与,以及动员体制内的积极力量
此次事件,高效社团积极响应,那现在环保社团对环保事件的关注及响应如何?
看看96年绿色营的人员: “我们绿色营的阵容相当整齐,11所高等院校的21名学生,其中包括一个博士生和三个硕士生。他们所学的专业包括生物、地理、林业、环保、文学、教育经济管理、自动化、体育等9个学科。近年来一直活跃在自然保护战线的环保作家沈孝辉参加了。年轻的多产作家哲夫也从太原来了。野外考察滇金丝猴将近十年的龙勇诚也参加了” ----------不同阅历,不同视角的多元化人员才能有更多的思想碰撞
…………
越来越觉得现在绿色营越办越走样,希望大家读读当年的一些东西。
ps:自己在重新阅读这些内容的时候一是仍颇受启发,其二,都十几年了,现在竟然还在犯当年都已经解决的毛病 绿色营在前进,我们是否始终记住了一二三四。 不尽职的宣传者太多了 我们做了一二三四吗?现在各种营泛滥,最初的梦想。、、、、 还是看好绿色营啊,只是在选人方面我希望更加严格一点,就算我没选上也不要紧,只希望绿色营可以更优秀。 前几天看了以前湖南营的一些东西发现还是有很多东西真的变了, 只是我想在绿色营可以收获的出来感情还有其他的什么呢?还是要看我们带着什么样的目的去收获吗?有目的性好吗?我觉得如果目的性太强了也不好。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很多时候觉得我们是为了做绿色营而做绿色营,真正怀着前十年那样的心态参加绿色营的人往往是最后的受伤者 好些项目 没做多久就夭折了而目的是什么呢 长期关注,推动改变,勇敢执着无私而富有爱心的普羚,才是我心目中的好项目 只看过标本,期待一睹真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