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q-i 发表于 2012-5-30 16:37:44

深圳塘朗山国家濒危保护野生植物仙湖苏铁大部分死亡


2012年05月30日11:45 中国经济网

一株苏铁树干已成空囊。

一株苏铁奄奄一息。

 塘朗山国家濒危保护野生植物仙湖苏铁,因保护管理不善,导致大部分死亡,由当初的1400多株,锐减到300多株。昨天,记者在塘朗山桫椤核心保护区,见到令人心痛的“惨状”。

  30多株苏铁“尸体”沿溪分布

  昨天,记者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费尽周折步行半个多小时,爬山来到塘朗山北侧虎坑南山区桫椤核心保护区。
  顺着一条狭长的溪道,两旁生长着茂密的植被。往里走近5米,就见到在铁丝网围住的养鸡场内,两棵苏铁已经枯死。继续往里走,在小溪旁的山坡上,时时可见到死去多时、根早已腐烂的苏铁。
  穿过树林,溯溪而上,记者在一棵大树后面发现一对“苏铁兄弟”。这两棵苏铁一株长势尚可,另一株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根部,气息全无。与此相距几米远,记者见到一株胸径10厘米的苏铁,树干里面则满是深褐色、纤维状的树渣,还不时有白蚁出入。用手稍稍用力,树干就欲倒下。树根部,则新长出几片新枝。
  再往里走,记者所见触目心惊。在溪边坡10平方米的范围,记者发现近10株苏铁已完全死亡,只要用脚稍踢一下,它们就马上歪倒,再稍稍踩一下,整个树干就塌软变成一个“空皮囊”。记者看到旁边一棵半死的苏铁,约60厘米高,大部分枝条已经枯死垂坠在地,只剩下顶部4、5枝光秃秃的枝条。树干表皮长了一圈又一圈的青苔,根部发黑,开始腐烂。

  往小溪上游方向前行5米,两旁山坡上零零落落地散布着几棵苏铁,枯黄的叶子从树干顶部耷拉下来,剩下的几根新枝呈深褐色,显然是新枝长出不久后整棵苏铁就死了。
  半个多小时,记者沿溪两边搜索来回寻找,就发现有30多株已死或腐烂的苏铁。

  保护管理不善绝大部分死亡

  塘朗山这片野生苏铁林,10多年里历经劫难。
  2000年1月,记者随科研人员到塘朗山调研野生植物,就在塘朗山长岭皮大补段发现有1600多株苏铁。经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专家鉴定,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野生苏铁种群,后证实为由深圳专家命名的新种:仙湖苏铁。当年,南山区在大补段建起保护站专人看管。
  记者从知情人处得到一份相关资料,因南坪快速路要经过塘朗山的苏铁保护区,苏铁要让路。2004年8月,经过专家考察,南山区绿委决定把受影响的1400多棵野生仙湖苏铁迁移到塘朗山桫椤保护区内虎坑。

  对于苏铁迁移到桫椤保护区是否“水土不服”问题,当时与会专家认为两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基本相同,可以移植。同时,该区绿委办正在申报扩大该保护区的用地面积。然而,令人不解的是,8年过去了,保护区的面积没有变大,移栽到这里的苏铁却大片死亡,目前大小全算也仅存300余株。
  记者碰到在周边管养荔枝的村民。一些村民告诉记者,这些野生苏铁刚栽在这里时,保护区里随处可见,后来因发生虫害等原因,叶子逐渐变黄、变枯,最后就死掉不少。
  不仅如此,桫椤保护区内,大门口周边稍稍平坦、光照较好的地方,都变成养鸡、养鸭、养鹅的场所。铁丝网外边,则是密密麻麻的荔枝林。走在保护区里,空间十分狭窄,几乎见不到阳光。

  专家忧心剩余苏铁难存活

  对于塘朗山苏铁大片死亡一事,仙湖植物园的植物专家李沛琼痛心地说,野生仙湖苏铁是世界级保护植物,苏铁的存在就在于它已适应原生地生长环境,迁移就意味着死亡。现在看来,一是可能原迁移方案论证专家水平不高;二是苏铁年龄较老,迁移后动“骨”伤“筋”,不易成活,这与老年人动大手术没两样;三是后期保护管理没有专业人士参与、跟踪。“再这样下去,剩余的苏铁也会陆续死去,深圳永远找不到野生种群了!”李沛琼无比惋惜。
  华南植物研究所邢福武研究员说,这些野生苏铁种群对研究深圳一带的古地理、古气候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灭绝,损失难以挽回。

  作者:王慧琼来源深圳特区报)

explorer 发表于 2012-5-30 16:46:06

真悲剧!
看看,修路就能让苏铁这样的珍稀树种迁地,可见中国的保护区都是摆设。

巫落落 发表于 2012-5-30 19:08:49

无语叹息。
不知道说什么好~
或者该追究下当年专家的责任~以警后人~

holywood 发表于 2012-5-30 23:46:49

可惜啊

van 发表于 2012-5-31 03:26:03

残念

火箭 发表于 2012-5-31 17:44:03

GDP=搞地皮,形象啊,保护区就是摆设啊

刘洋河 发表于 2012-6-1 22:18:03

他们不是人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圳塘朗山国家濒危保护野生植物仙湖苏铁大部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