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每一组织运转活动必不可少的。如何筹款,如何花钱,如何记账,如何节约,如何向你的资助人及时报告等等都是一个组织从新生走向成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学习的课程。
钱从哪里来?
就学生环境保护社团而言,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基金会资助、企业赞助、奖金、接受捐赠、义卖和其他义举的收入。考虑到学校内社团的特殊性,可能还存在会费收入和学校拨款这样的来源。
较为初级的校园社团会比较依赖学校的支持。随着社团的积累发展,活动的能力的提高,企业赞助也是非常常见的形式,但是申请企业的赞助就存在一个如何在活动中实现他的利益的问题。因为有这样的要求,一些宣传性质较弱的项目就不太容易得到这方面的支持。
个人的捐赠也是非常常见的资金来源,但这些个人往往不是有经济收入的成年人,而是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为了他们的活动能够进行下去,他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同时也把自己的零花钱生活费也投入到活动中去。这种精神是极其可贵的,但是这并不应该是一种常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依赖这种资金来源的方式。
基金会的资助是非常好的资金来源,能够提供资助的国内基金会不是很多,但是针对学生组织,一些专门的小额资助已经建立的起来了。自然之友,GREENSOS,绿石等组织都能提供针对学生社团的小额资助。这些组织主要资助的一些项目是比较社区化的,影响和效用往往不能为企业所认同。申请基金会资助对于社团来说是非常好的锻炼,通过申请,可以全面的评价社团的项目,了解如何进行预算,如何评估进展,如何写总结报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资金的来源可以尝试。义卖。义卖的物品丰富多样,可以是自己设计制作的卡片,可以是高年级同学用过的书籍用具,我还知道一个国际学校的小朋友通过义卖自己烤的饼干来筹资,实在是一种极为有趣的筹资形式。其他的义举也可以得到资金的回报,曾经有一个法国人,从新疆骑车到北京,按他所骑行路程的公里数接受捐赠,然后把筹到的钱捐给需要治病的孩子。或者我们可以义演,自己社团的成员组织一场演出,针对全校的同学,然后将门票的收入算入社团的活动经费。放一场电影,也可以收集门票的收入。通过这些活动筹集的资金也许不是很多,但是在另一个方面也加深了成员之间的感情,提供了彼此交流合作的机会。
针对专门的活动,可以采用捐款的形式,拉上标语,摆开桌子,可以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比较多的资金快速开展活动。但是,采用这种形式必须要专款专用,而且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向给予资助的同学们及时汇报活动的进展,总结活动的成果。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筹集资金,我们都需要及时整理活动的信息,将其发布到互联网上,或者通过其他的方式让别人了解整个活动的进展。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对资助人和组织负责,同时其他人可以针对活动的进展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另一方面组织者也可以借这个机会整理思路,或者在完成阶段性的工作后,用前期的工作成果继续去申请资助开展后续的工作。
特别是申请基金会资助的组织,一定要定期的交总结报告。这样做为以后继续申请相同或者其他的资助打下了基础,因为基金会就那么多,他们之间会互相交换信息,好的组织总是得到大家的青睐。
筹到钱以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我们还要学会如何把钱花好。
提前预算。
预算学会节流的最好方法,在做一件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之前,要写出一个完整的预算方案就要求组织者向其他有经验的人询问调查。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把预算写的令人信服,而且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可以有目标的讨价还价,进一步控制成本。你会发现这样可以省下来不少钱呢。
学会节约。
一个真正环境保护主义者其实就应该是一个节俭的人。如果你现在还不是,那么在组织活动以及活动中进一步的学习吧。减少花费是一种技巧,需要时时用心留意。尽量不要用手机接电话,而是通过短消息和固定电话联系;把需要通知的事情逐一写下,在一次见面或者通话的时候完成;出行前研究地图,留出充裕的时间,这样就不会因为找不到路或者赶时间而需要打车了;复印的时候要求店里双面用纸,也许还可以有价格上的折扣,如果没有就可以把省下来的白纸要回来还可以做其他的用途;上网之前写一个需要完成任务的清单,如果一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任务,就预存一小时的网费,提高效率,做完重要的事情以后再聊天……社团里的朋友可以在一起分享这些技巧,虽然很不起眼,但是真的能够给大家带来实惠,而且这也是实践一个环保志愿者生活的开始。
开源节流,希望每一个学生环境组织都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为更美好的明天不断输送绿色力量。
转载自绿色大学生论坛http://www.gsfchina.org/article/articles/c/15.html 对我们社团项目的资金的运做有帮助,以前老是在想钱从哪来??从哪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