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上海市大学生绿色论坛第五任主席,上海海运学院绿色联盟理事长肖志强。时间有限,我就从我自己的工作得出的一点点体会,简单地和大家探讨要真正做好一个学生社团需要构建的九种体系:支持体系、宣传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项目开发体系、健全的财务体系、组织文化建设体系、培训体系、保障体系、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等及这些体系的建立需要的社会合作。
首先,是支持体系,毕竟我们是学生,我们没有收入,但我们还要做学生社团,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主动构建我们的支持体系。主管团委、学校领导、专家学者、校外相关部门等都可能成为我们支持体系中的一部份。我们协会在成立之初就邀请了上海市大学生绿色论坛的导师陶康华教授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做我们的顾问,学校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专家教授也被请进了我们的顾问团里;请团委的老师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在学校很多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也就顺利的成长起来了。当然,我们支持体系中还包括上海市环保局团委、浦东新区环保局团委、相关街道团工委等。我们会定期向支持体系中的老师们递交我们的活动情况,让他们了解他们所支持的社团的发展状况,而且在特定的节日还会给他们送上我们最衷心的祝福,以感谢他们对我们的无私帮助。在建设这些支持体系的时候,大部分要借助社会组织的帮助,要善于借力,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达到资源共享,使活动的成本和产出效益最大化。
第二、是宣传体系,宣传体系里包括板报、海报、刊物、网络、媒体以及最重要的宣传方面的人才。我们协会的基础宣传途径包括海报、宣传板、内部刊物,还通过党委宣传部下面的院报、院刊、广播台等载体传递环保信息,在大礼堂放电影前,在食堂电视播新闻前播放环保教育短篇。通过电视台、报刊报道我们的活动,通过网站www.lvlian.org和全国各地的朋友们进行广泛的交流学习;还包括今天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协会,推荐我们的管理模式。只有借助广泛的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才能扩大我们的影响度,使更多的人关注我们所作的事,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第三、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包括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制度、激励制度和换届选举制度,怎样把最适合的人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是每一个社团负责人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个体系的建立健全关系到其他体系的建立和稳定,更关系到协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这就需要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协会定位的管理机制了。我们协会结合了大力培养绿色人才的社团定位,制定了部门制与项目制相结合,理事会、智囊团为强大辅助机构的“绿联现行管理模式”各部门都有职能项目组、常规项目组、非常规项目组,合理分工的同时又突破了部门的限制,使得管理型人才、稳健型的人才、创新型人才都能本部门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把人才的培养重心放在项目负责人层面,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是愿意尝试带项目的同学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骨干在带项目的同时去思考、学习、提高。而部长级以上的同学主要是为项目负责同学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协调各个项目有序地开展,着力于创造一种和谐的团队氛围,培养团队精神和社团文化。
第四、项目开发体系。怎样制定一套项目开发的体系,使我们的社团活动既能保留优秀的传统项目,又能开拓创新,开发新的项目,所开展的项目还需要考虑活动的规模、档次、学生参与度、影响范围、创新性、可延续性等等问题。活动开发,是和所有的体系都有关系的,应该是一个社团核心的部分,也是每一个社团负责人最关心的事情。我们协会现在运用我们的“部门制和项目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外学习和交流,同时在协会内部运用“头脑风暴集体讨论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着重讨论三个问题:一、我们身边有哪些突出的、不突出的环境问题、环境隐患?校园内、外?市内、外?国内、外?整个地球又有哪些环境问题?二、我们是否真的想为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三、我们所认识到的这些问题,我们能为之作些什么?我们能否通过一种创新性的方法解决一些问题?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就能得出很多的项目设想,然后再通过“头脑风暴”去完善这些设想,形成项目书,确定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团队。主席团做好项目的申报和协调工作,帮助项目负责同学解决他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我们的项目开发、组织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广泛地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与居委会,街道、环保局、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NGO组织合作,参与他们所组织的一些活动,做出自己的特色,还要做得踏实一点。
第五、健全的财务体系,协会的日常开支、活动经费、奖励费用的来源在哪?怎样才能使这些经费用得透明,是否用在刀刃上?在有突发事件的时候,怎样去解决?能否保证每一学年度的工作计划照常进行?怎样消除主管部门、会员和外界对这个敏感话题的疑虑?经费来源中会费、团委经费、赞助、捐助等形式都是比较普遍的。但我想每个协会还会有另外的生财之道的,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我们协会的财务制度现在实行“财务报销双签名制度”:由支出财务的同学持有自己签名的单据交主席审核签名,然后到管理财务的秘书处副部长处登记、报销。再由秘书处副部长在一定时间内整理好交副主席统一到分团委报销,主席到分团委核对报销情况。每年在我们的《周年志》上都会有协会的财务报告,接受大家监督。财务这个问题,可能是制约着我们许多社团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幸运的是,现在只需要有一个很好的项目,
第六、组织文化建设体系,简单来说就是怎样使我们协会有一种家的感觉,怎样增强会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怎样调动会员的积极性,怎样使整个组织保持一种高昂的斗志,怎样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我对我们协会的朋友们说,我要把绿色联盟建成一个家,一个和谐的,促人上进的温暖的家,让每一个绿色联盟的成员都能自豪的对外界说“我是骄傲的绿联人”!怎样建设这样的一个家呢,我思考了一年多,觉得大概应包括协会的宗旨、口号、荣誉、会标、歌曲、舞蹈、文化衫、帽子、团队游戏、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各方面的综合作用,还包括协会内部能够畅通的交流,以及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去激发气氛。
第七、培训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新生培训、骨干培训、负责人培训,怎样使新生更快、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协会的管理模式、发展历史、荣誉,树立起自豪感、增强认同感;使中高层管理骨干学习建立项目开发体系,完善管理理念和增强团队协作精神;让协会候补领导班子学会总体把握各个体系的建设,分工合作,学会组建团队,调动团队积极性。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将近花了一年的时间思考、编写了一套内部培训教材。主要有整体的协会概况介绍:比如说协会名称的意义,宗旨、口号、协会精神、文化,工作理念,管理模式,发展目标等等,还有专项的外联运作培训、项目运作培训,宣传制作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还配合有趣的团队游戏以调动积极性。
第八、保障体系,我觉得一个好的领导人,更应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使会员在协会里有所收获;思考骨干为协会做出贡献后,协会能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些什么帮助,怎样运用支持体系为骨干争取其应获得的认可和荣誉;怎样为后继的领导人组建一个更优秀的团队,为协会创建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怎样使退下管理岗位的前辈的余热能继续照亮协会发展的道路,使这些前辈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应该属于价值观里更高层次的需求了吧。每一个为协会无偿付出的同学都应该在协会里的道她应该有的那一部分,虽然这有点理想化,如果哪个学生社团负责人能意识到这个问题,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他出到社会后将是前途无量。
第九、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很多协会都会遇到很多突发事件,比如说上级的突然指示、项目意外、后备人才储备不足等,有的能化解,有的不能化解,不能化解的也许就会使协会的发展遇到很大问题。我们往往很被动地等待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是否可以转换思想,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在突发事件还没发生的时候有意识地思考这一问题,在日常工作安排,人力物力安排和体制建设的时候有意识地顾及这一问题。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最后,在这九种体系外的问题我着重谈谈对社团负责同学的工作看法:一个稳定的组织的负责同学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四部分:一、听取各项目负责人、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形成未来半年或一年乃至五年内的协会工作计划,发展目标,宏观调控,总体协调。二、听取各项目负责人、各部门的工作总结,形成一个完整的学年工作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未来的工作。三、上传下达,处理各种突发事项,收集各种对协会发展的有利信息和资源。四、做好与协会骨干、普通会员包括卸任前辈的交流工作,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强化自身的环保意识和完善自身的管理理念。
综上所述,一个学生社团要更完善地发展,它的领导班子要有很强的整体调控能力和分工协作精神,还要发扬民主精神,善于听取普通会员的意见,加强和成员的沟通,善于运用“头脑风暴集体讨论法”集思广益,才能使一个学生组织健康地发展。
当然,我们毕竟是学生,能力和精力都限制着我们工作的开展,上面所要健全的九种体系,多少有点理想化,但不管我们是否都能建立,但我觉得至少我们应该先有这样一种意识,同时把这种意识传递给接班人,辅助接班人完善管理理念,逐步构建这些体系,并合理分工,专人专管。也祝愿今天参加大会的朋友们所在的社团尽早地完善这些体系,在学生环保运动中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
顶! 好东东 能大概列举一些你们曾经或现在遇到的有关这方的困难吗
想详细了解一下 顶了............ 呵呵,企管的理念么,支持 写的很棒
我转到我们论坛上了
^_^
对社团很有用
谢谢 感谢楼主了~
谢的相当的好呢~呵呵! 写的很好啊,总结的很细致,但是这些你确定能很好的实施?中间你们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啊? 好东西,留下,谢谢楼主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