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最后的香格里拉”迎环保大考
稻城亚丁位于四川甘孜州稻城县,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2011年,稻城亚丁旅游人数达到2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3亿元。环境专家忧虑,如果稻城游客数量暴增,可能会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
稻城亚丁旅游人数暴增,可能会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
总投资32.18亿元的6个旅游开发项目集中动工,其中之一就是投资1.34亿元的亚丁机场候机楼。尽管拥有“最后的香格里拉”美誉,但由于路途遥远,加上地处高原,拥有顶级自然资源的稻城犹如“深闺美女”。2000年稻城亚丁旅游人数仅达 5000人次,旅游收入50万元;2011年,稻城亚丁旅游人数达到2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3亿元。但与两三百公里外的云南丽江相比,仅2011年,其旅游人次已超千万。
根据媒体报道,亚丁机场通航后,客流将有一个井喷式增长,预计通航初期年游客量将达到50万。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院印开蒲指出,稻城亚丁拥有丰富的冰川资源,以及洁净的空气,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景区如果游客容量超载,加上可能的气候变化,会出现严重后果。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资深记者维吉尼亚多年前考察亚丁后表示,这片“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不仅属于中国人民,而且属于世界人民。“我们不要因为太爱它,反而把它爱死了。应适度利用,重在保护,绝不可‘杀鸡取卵’。”
大众旅游不宜
“我们不仅有亚丁神山,还有许多尚待开发的旅游资源。”稻城县旅游部门相关人士说。
稻城的温泉群,可谓顶级。在各卡乡尼龙村,有个洞查卡温泉群,“随便找个地方,一钢钎下去,泉水要射出一两米高,”当地人这样形容。
每个泉眼的出水量、温度均不相同,且具有不同的疗效,可治疗胃病、风湿、关节炎等。昼夜流量达8000立方米,出水温度在68-80℃,温泉资源非常优越。
藏于雪山侧的卡斯地狱谷,长约18公里,海拔从央迈勇雪山旁的4950米降至沟口的2850米,落差达2100米。谷内自然景观与佛教书籍中提到的地狱谷相似。走出地狱谷,便可进入仙境般的稻城亚丁景区。走一趟卡斯地狱谷,也就完成了从“地狱”到“天堂”的升华。
然而,由于交通不便,目前稻城亚丁旅游以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休闲、度假等产品发展滞后,旅游产品结构非常单一。“客人基本上是一日游。未来,将构建由不同场所、不同时段、不同天气、不同季节等因素组合而成的让心灵得到深层次体验的多元产品系列,创造在特定场所为人提供与自然对话的空间,让游客充分感受这一世界级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魅力。”制定稻城亚丁旅游规划的专家这样说。
“我们将主要针对高端旅游者群体,开辟生态游、高层次的文化游、徒步游,白领阶层及青年游客市场。”稻城亚丁景区管理局局长黄文俊说。
印开蒲在过去三十年,深入稻城亚丁考察七次。他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表示:稻城亚丁建机场是“有必要,但只能做小规模的高端旅游。”
9月10日,一家C680小型飞机平稳降落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稻城亚丁机场的跑道上
印开蒲认为,稻城亚丁不适合像九寨沟、黄龙、张家界等地发展大众旅游,大量游客进入容易导致碳足迹增加,加速冰川融化,此外对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都不利。但通过小飞机接待高端游客是可行的。“据我所知,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地区,还建有这样的小型机场,采用高收费的方式,吸引高端游客。”
目前,坐飞机俯瞰景区已成为全球高端旅行的一个新方式。印开蒲表示,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以及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高空俯瞰对旅行者来说,已不再陌生。“稻城亚丁机场建成后,可以发展私人航空运动俱乐部,让游客在空中俯瞰青藏高原的雪山、河谷、草甸。”
此外,配套建设的空中救援系统,对景区发生突发事故或灾害的应急处理,都能带来帮助。
生态旅游宜推行
尽管对建高原机场持肯定态度,印开蒲更建议游客选择自驾游,一路探索,近距离感受它的草原、高山、峡谷,这种体验式旅行更有意思。
他回忆自己第一次稻城科考,完全是用双脚丈量那片净土。那是1973年,他随四川西部植物考察队来到位于稻城县的日瓦乡,翻越海拔4300米的俄初山口,向南到达稻城县和木里县交界处的东义区俄牙同乡,再返回行程约200公里。由于不通公路,整个考察工作全靠步行,一共走了20多天。
当考察队在翻上俄初山口稍作休息时,习惯了四处眺望的印开蒲把目光转向东南方,忽然发现远处有几座高耸入云的雪峰,一瞬间,他就被那俊俏的身影深深地吸引住。当地藏族向导告诉他,那是亚丁小贡嘎神山,三座雪峰仙乃日、夏郎多吉和央迈勇分别代表观音、文殊和金刚三尊菩萨,保佑着四方平安。“那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地方,森林茂密、古木参天、溪流蜿蜒、牧草如茵,住在那里的人就像生活在天堂一样。”
稻城亚丁机场建成后,迎来的游客井喷将对当地带来巨大的文化冲击。“当地的传统文化是山下农业,山上牧业,现在都开发旅游业了。”
印开蒲表示。这样一来,如何协调景区、旅行社和原住民的利益,显得尤为重要。“不能让当地老百姓对旅游反感,因为保护当地环境,最终还得依靠当地百姓。”
印开蒲建议,从国家层面讲,应该研究如何更合理地制定休假制度,分散假期,而从旅游业来说,游客人数控制十分关键。此外,游客的环境教育也必不可少。
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曾发表文章《荒野,此地无价胜有价》,强调无人工干扰的“荒野之美”,“荒野是生命的源头,荒野是古老的乡愁,让我们重新走进遗存的荒野地,找回自然也找到自己。”
近年来,台湾的荒野保护协会开始将“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的生态旅游概念推广到大陆。“无痕山林”是美国通行逾20年的户外伦理运动。其推行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研究与伙伴关系的方式,倡导大众在走进自然野地时,尽自己所能,减低户外运动对于环境的破坏。
台湾“无痕山林”运动第一人郑廷斌举例说,美国大提顿国家公园的寂寞湖,在离公路的尽头10英里、海拔9035英尺的高处,多年来只有极少人去过。后来旅游开发,这里每年涌来几百万人次,脆弱的高山植物被践踏至再也无法长出来了。岩石、卵石遭受了无数营火的灼伤,地面的朽木被捡得一干二净。人类及人类存在的痕迹已经成为寂寞湖的主要特征。
“这是一个悲剧。”郑廷斌说。如今,在“无痕山林”模式的指导下,在寂寞湖周边设有一个禁止野营的缓冲区,只限于白天从大本营沿着小径前往参观。虽然很缓慢,但那里正在逐步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