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258|回复: 3

南极那个大洞,正在缩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2 16: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极上空的那个大洞,正在缩小!


最新数据表示,2012年南极臭氧层空洞正在缩小。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南极平流层下部温度较高,但这依然体现出《蒙特利尔议定书》对于臭氧层保护的积极作用。只要全人类共同做出努力,还是有能力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

南极上空的那个大洞,正在缩小!

南极上空的巨大臭氧层空洞,一直被视作为人类破坏环境的最重要标志,而最新的观测结果表明,这个大洞正在缩小。造成南极臭氧层空洞的“杀手”正是耳熟能详的氟利昂——这种人工合成的,稳定、无毒、低活性的气体,一度被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中,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发现它对臭氧层的危害为止。而自从在南极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以来,情况一直呈现恶化的趋势,直至今年,我们看到了相对乐观的结果。

据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卫星数据显示,2012年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平均面积为1790万平方公里,在过去的20年中这个面积是第二小的。2012年记录到的臭氧空洞最大值发生在9月22日,面积212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据依然相当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国土面积的总和。臭氧层空洞的历史最大值发生在2000年9月6日,面积达2990万平方公里,比今年的最大值高41%。
1.jpg
2012年9月南极臭氧空洞示意图。(图片来源:NOAA)


“人类制造的化学品中的氯元素是导致的臭氧层空洞的罪魁祸首,而目前在南极平流层中仍存在着相当可观的氯。”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大气学家保罗•纽曼(Paul Newman)介绍说,“气候的自然波动使得今年南极平流层较温暖,进而促进了臭氧层空洞的缩小。”

自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开始实施《蒙特利尔议定书》来减少最重要的臭氧耗损物质氟利昂的排放。目前大气中的臭氧耗损物质浓度已经停止上升,并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从这样的情况看,大气中的臭氧浓度将不再降低。

紫外线照射不仅是皮肤癌的重要诱因,过量照射会对地球生物造成巨大伤害,而臭氧层是地球的天然保护盾,它可以过滤掉大量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臭氧层空洞首次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此后年年均有记录。臭氧耗损物质能在大气中存在很长时间,这也决定了臭氧层的恢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纽曼认为可能要到2065年南极臭氧层才能恢复到当年的水平。总得来说,随着臭氧耗损物质浓度的逐渐降低,大气臭氧浓度将停止下降,这都要归功于国际协定对耗损臭氧的化学品生产的管制。

今年在臭氧层空洞监测到的臭氧总量最小值为过去20年来的第二高,标志着南极臭氧浓度逐渐趋于良性变化。根据NOAA的地面测量结果,10月5日,南极点臭氧总量为136 DU(Dobson units,大气臭氧浓度单位),12月1日,臭氧总量为124 DU。通常认为臭氧总量达到240-500 DU时,才可以认为臭氧层空洞完全消失。
2.jpg
20年来,人们相继用不同仪器设备对南极臭氧层空洞进行监测得到的结果。(图片来源:NASA)


苏奥米国家极轨合作卫星(Suomi NPP)上的臭氧成像探测仪(Ozone Mapping and Profiler Suite, OMPS)首次观测到这次臭氧层空洞恢复的现象。这台仪器是建立在一系列之前服役的臭氧监测仪器的基础之上的,例如臭氧总量绘图光谱仪(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 TOMS)、太阳回波紫外光谱仪(Solar Backscatter Ultraviolet instrument, SBUV/2)等,这些搭载于卫星的仪器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持续对臭氧层进行监测,而OMPS继承了这一使命。

除了每年例行观察臭氧层空洞的构造和范围,科学家们还希望借助OMPS的天底探测器来更好的理解平流层中部和上部的臭氧破坏情况,以及通过临边探测器测量平流层下部的臭氧变化情况。“OMPS的临边探测器能够侧向监测,从而获得臭氧在不同高度的浓度变化。” NASA大气物理学家、OMPS临边探测器首席专家帕万•布哈提塔(Pawan K. Bhartia)介绍说,“在对南极平流层下部臭氧层空洞中的观察中,它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臭氧耗损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NASA和NOAA就一直致力于借助陆地仪器和一系列搭载于卫星、气球上的仪器对臭氧层进行监测。长期的臭氧监测仪器包括TOMS、SBUV/2、平流层气溶胶和气体实验装置、微波临边探测器、臭氧监测仪和Suomi NPP上的OMPS。下一代极地轨道环境卫星——联合极地卫星系统(Joint Polar Satellite System)将会取代它们的位置,不过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Suomi NPP将一直坚守岗位。

编辑的话:氟利昂从地面释放后,一般需要15年才能影响平流层的大气,更是需要接近100年才能基本分解完全,因此人类对于臭氧层的破坏是长期而巨大的。1987年9月,人们开始意识到氟利昂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多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分阶段限制这种化合物的使用;1996年1月,氟利昂等氯氟碳化合物正式被禁止生产;2012年,南极臭氧空洞出现好转趋势。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还是有能力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随时掌握南极臭氧层动态,请访问 这里 。

随时掌握南极臭氧层动态,请访问 http://ozonewatch.gsfc.nasa.gov/


编译自: NASA: 2012 Antarctic Ozone Hole Second Smallest in 20 Years

来自:果壳网
如需首页发布文章,请站内私信

0

主题

44

回帖

63

积分

溪流

积分
63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2-11-12 19: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 环保之行终有回报

7

主题

7

回帖

23

积分

水滴

积分
2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发表于 2012-11-12 22: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见到成效了 我觉得全球气候变暖也可以的 偶也
发表于 2012-11-15 10: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臭氧层只受氟利昂的影响么?有点夸大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作用吧
每个人都关心自然环境,理解、参与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改变世界,爱济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4 06:08 , Processed in 0.03475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