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tr][td=5,1,653]9)DOWN HILL[1]  下斜坡[1] |   
                                                 ■技巧 
1.放低鞍座,脚蹬与地面平行,站在车上(如等待姿势)。脚蹬的位置不是与斜面平行(如左图)。 
2.腰向后沉,重心放在后面。腰向后沉的程度要看倾斜度、速度、技术水平,但是不要过于向后。因为腰往后沉前轮负荷变轻,结果直线前进的稳定性变差。 
3.要以车子向前推的要领伸直手腕,并控制把手。自己以为腰已向后沉了,怕摔倒而紧紧握住把手,这种姿势是不好的。 
4.用1~2只手指来调节刹车杆,时时控制速度。 
5.手腕及膝盖不要弯太多,适当地弯曲才能起缓冲作用。假若弯曲太多无法吸收冲击。 
6.眼睛直视前方,判断前面状况,并即时采取措施。 
7.齿轮的调整是:开前齿轮,以防止链条松而脱落。后齿轮要随着速度进行调节,使脚蹬不空转。 
8.疲倦时可以把腰放在鞍座后部,但是不能坐得太稳,随时准备起身,坐得过於稳,遇到裂缝时,臀部会被鞍座捅一下,重心向前移而容易摔倒。下坡时最好不要坐,但是斜坡过长时有时不过避免地要坐一下,直立姿势会使脚颤抖。最好的方法是把腰暂时放在鞍座后部,像用大腿夹鞍座似的,并随时准备起身 
 
倾斜度小的山坡 
眼睛不要看地下,要直视前方。把手向前推,以防止身体过於向前。体重均等分散在两脚上。
快速下坡 
速度达到下坡比赛般高速度时,降低上半身,压车体的同时减少空气的阻力。
危险的动作(在斜坡的途中脚着地) 
如相片臀部在鞍座的前面,会被车推倒,遇到这种情况时,臀部放到鞍座后面,放开两只脚。实在没有办法时放弃车子,身体爬在斜坡上。千万不要和车子同命运。   | [tr][td=7,1,649](10) DOWN HILL[2]  下斜坡[2] |   ■技巧  
1.采取站立姿势。 
2.要看清楚将要前进的路线。 
3.起步时尽量放低速度,好像把车推向前的要领。 
4.腰要尽量往后,但是腰不要过于低,若过于低时,前部变轻,失去直线前进的稳定性很危险。 
5.眼睛始终要望前方。 |  
6.结束后以站立姿势进入平地,此时再次把手向前推,腰向后。 
※在陡斜坡上的刹车要慎重 
为了预防锁上车胎,应该以拖曳般刹车。感觉到危险时,把后刹车少许处于锁的状态,并拖曳后轮,倒下车体扒在斜坡上。 |     降低速度察看斜坡状况。把上身向前移动。放松刹车,腰往后。防止腰落下,脚用力蹬。 
进入陡斜坡的方法     |  
 进入斜坡的基本姿势是直角进入。但是陡斜坡或者凹凸不平的斜坡时(中等程度),链条会碰到路面或者看不到前方而感到不安,此时稍微斜方向进入斜坡也可以的。 
请看相片 
第1张相片:尚未下坡前腰不要往后。假若尚未下坡以前就把腰向后,车速变快时,身体就被拉得很直,这种情况下不能吸收冲击。  
第2~4张相片:如相片般,把身体往车体移动到极限,然後把车推向斜坡。 
※手腕及膝盖不要过分弯曲,尤其是手腕弯曲太多很易向前摔倒。 
※假若斜坡的地面没有凹凸不平的地方,有意识地把车向前推下去。 
右相片:这是危险的进入斜坡的姿势。 
害怕而过早地把腰往后,这种姿势看不清前方,另外进入斜坡时不能吸收冲击而容易摔倒。 |  
 |   |     进入高低不平的斜坡的方法  
1.降低速度,注意将要进入的路线。 
  
  
2.以斜方向进入斜坡。 
  
  
3.像跑提岸般下坡,不要过分刹车,这样会引起摔倒。 |  
 | 进入复杂地形的斜坡的方法 |    
为什麽脚踏要和地面平行? 
假若双脚只有一只脚降低,会发生什麽情况呢? 
1.体重较容易加在降低的脚上,会破坏均衡。 
2.能够移动体重的范围变小。 
3.降低的脚蹬容易碰到石头等,成为摔倒的原因。 
山坡的路面总是不平坦的,有凹凸有窟窿,骑手下坡时不能只把臀部往后,还要根据路面状况,随时要采取应变措施。遇到复杂的状况以前就有所准备。若参加比赛应变要快。下坡的姿势基本上是一样的,多实践掌握好要领。 |   |  
  
 
  |  
   | [tr][td=1,1,717](11) CAMBER 横方向过斜坡  |   
横过斜面时,要控制左右摇摆的身体,同时也要注意车胎的情况。 
■技巧 
1.体重稍微倾向斜坡下方,以防止横向滑行。 
2.上身保持直立或者稍微向斜坡下方,保持均衡。 
3.后轮向斜坡下方滑行时,把手转向斜坡下方保持均衡。若把车体转向斜坡上方时,后轮较容易滑行,因此要小心控制把手。 
4.速度要保持一定。 
5.脚蹬原则上保持水平,但是脚蹬碰到斜坡的高处地面时,降低斜坡的低侧的脚蹬。    ※如右下图:假若脚放在斜坡的低侧时,会成为这种姿势。
   | [tr][td=3,1,721](12) GAP  骑入凹凸路面 |   
※越过凸状路面的要领是,设法让前轮擦过凸状物顶部,若前轮顺利通过的话,后轮自然会跟上来。这种做法的关键是凸状物的大小,因此注意观查凸状物的大小。 
■技巧 
1.助走:根据前方的凹凸路面的状况调整速度。 
2.准备:靠近凹凸路面时,身体稍向前。 
3.冲向凹凸路面时腰向后,前轮浮起,进过凸起路面顶部。 
4.吸收冲击并着地。 
后轮开始上凸状物时,弯曲手腕吸收冲击。把手推向前时,前轮就会顺利着地。 
※凹凸的路面较大的地方,移动体重来吸收冲击。根据凸凹情况,把车向后或者向前来调整,脚蹬也跟着情况调整。1).走进凹处时加速度,向前推前轮。      2).踏蹬并调节速度。       3).上去时握把向身边拉,上身俯盖车体。      | [tr][td=4,1,714](13)CORNERRING 拐弯 |   
山地车的拐弯主要是倾斜车体来进行的。 
■技巧 
1.拐弯时必须慢速:进入拐弯处以前,速度要尽量降低。拐弯的中途刹车时,车体会横方向滑行,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相当的技巧。若遇到非刹车不可的情况时,放松后轮。前后轮都需要刹车时,车体起身後才能进行。 
2.眼睛要直视拐弯的出口处:车体是跟着眼睛直视的方向前进的,因此视线要向着你要前进的方向。 
3.踏蹬:拐角的弯度不太大时,可以踏蹬,但在拐弯处,原则上放低外侧的脚蹬来转弯。 
下相片:在非公路上拐弯时,经常发生后轮滑行,此时握把转向逆方向。
 (上)LEAN.WITH 
车体和身体的倾斜方向一致,这是基本的拐弯姿势。
 
 (中)LEAN.OUT 
车体向内侧,身体向外侧。适合於尚未弄清楚拐弯处全貌情况,或者非常靠近拐弯处时采用的姿势。
 
(下)LEAN.IN 
身体的重心比车体更向IN的方向倾斜。这种姿势适合於较易滑行而车体不能过于倾斜的场合,以身体的倾斜来抑制离心力。| ■拐弯的练习 |   
■ 在平地上放置目标物件,然後沿着它拐弯。让后轮滑行并调整,通过这种练习掌握后轮的滑行及保持均衡等技巧。开始练习时只让后轮滑行,习惯之后,以90度、180度的弯度练习。通过练习左右方向的拐弯也能够自在地进行。 
■ 练习时把空缶等物件等距离排列,或者利用马路上的按一定间隔种植的树等。练 |   |  
习把手的转换动作,拐弯后马上调整好姿势,转入第二个拐弯....。拐弯时内侧的膝要打开(如左下相片),以便支持全身。 
右上相片是沿着在路上压出来的车辙拐弯。 
  
非常危险!右相片是利用车辙拐弯的极坏的例子。利用车辙拐弯,但是太靠近车辙时,前轮会上升到路面,或者后轮会移开。 |  
 | [tr][td=2,1,700](14)STANDING STILL 站在车上停止的姿势 |   
站立在山地车上,停止不动的状态下保持平衡叫作STANDING。自行车行走时不会倒,但停止不动时难於掌握平衡,因此通过STANDING STILL的练习来掌握平衡是非常好的,这种技巧将会在非公路上骑行时会发挥它的威力。
■技巧 
转把手至45°,放松手臂,刹前后轮,把力量放在较容易使用力气的脚上(右脚或左脚上)。 
相片说明:
1).旋转把手至45°,刹前后轮。
2).平衡的调整是:向内侧倒时,把手向内侧并踏蹬。向外侧倒时把手回复原状。
 ■练习 
第一步:首先尽可能慢慢走,为防止走的快,刹前后轮。右脚(或左脚)为基点,相当於时钟的2~4点钟之间的位置小步踏蹬。 
第二步:慢慢走、停止(停止瞬间也可以),此时把手转向正在踩蹬侧45°较容易保持平衡。将会失去平衡时不是脚着地,而是踏蹬向前并保持平衡。 
停止时把右脚(或左脚)的脚蹬稍微向上(时钟的2点钟方向)时,可以立刻踏蹬。 
第三步:以向前向后来保持平衡。 
第四步:经过练习後,要能够做到:从座着的姿势站立,放手,以站立停止不动的姿势来操作山地车。 
※ 有些人很难掌握该技巧,请试一试如下(相片)的练习,把前轮以直角推压墙壁等物来练习。 
 
    | [tr][td=1,1,700](15)RIDGE  在独木桥上骑行 |   
这又是掌握平衡要领的练习。若能掌握好该要领,走山路时将发挥作用。 可以利用街道上的一些路障(如相片),最好是高20~30cm,宽20~25cm的路障,(小心来往的车辆!)开始时走1~2m,逐渐增加距离。 
■技巧 
◇视线始终注视前方,只顾看车胎就不能保持平衡。 
◇车体保持直线状态,由身体来维持平衡。 
◇刹车时会有拖拉的感觉,脚会感到有些阻抗。 
◇速度尽可能要慢。 
※不能用把手调整平衡,用腰和膝盖来调整平衡。| [tr][td=2,1,697](16)WHEEL LIFT 提高前轮的姿势 |   
提高前轮称为WHEEL·LIFT;提高後轮称为JACKNIFE。提高前轮也是掌握平衡的技巧,这并不是简单地提高前轮就可以,该动作应该是移动体重使前轮提升。掌握好该技巧,可以挑战上落阶梯、超越横向放置的原木等。 
(1)储蓄力量。 (2)踏蹬 。 (3)继续踏蹬。■技巧 
1.要轻的齿轮比。 
2.尽可能减速。 
3.弯曲膝盖,重心向前,俯身。 
4.右脚或者左脚(比较有力气的脚),从顶部踏蹬下去时,整个身体好像往后升高般感觉。继续踏蹬的同时伸直身体。 
利用踏蹬力及体重的移动来举起前轮。此时千万不要设法提升把手来举高前轮。 
5.举起前轮後,继续踏蹬,保持平衡,由踏蹬和刹后轮来保持前轮的高度。 
6.感觉到举得过高好像会向后摔倒时,在后面落车。或者刹后轮,降落前轮 |  | 1)减速,上半身下沉。 |  | 2)边起上身边开始踏蹬。 |  | 3)踏蹬举前轮。 |  | 4)利用踏蹬及后刹车。 |   |  
(左相片)假若前轮过于举高 感觉到会向后摔倒时,在后面落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