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叶孟霭 当谈到改变时,看到政客对于今日永续发展危机的作为令人感到失望,而投资客只会追求短期的最大利益更令人不抱一丝期望。作为绿色消费者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尽管NGO仍持续致力于永续经营的理念,但是得到的关注有限;即使对于选民还存有一些期待,但他们似乎并没有太热衷参与。因此,绿色消费的巨大责任便落在居领导地位的龙头企业身上。虽然企业还是需要政府和投资客在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企业却已经不再期待,不幸的是,企业对消费者也是如此。
近几年绿色消费的光环已经褪色,企业往往会自动将消费者的关注程度打个折,这是因为消费者言行不一,口头上支持绿色消费,实际购买却是另一回事。
尽管如此,仍然有少数的消费者忠于有机食物与公平贸易产品。即便过去几年经济不景气,英国以外地区的消费还是持续成长中。
反观英国,永续发展的价值早在几年前就已过时,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听到廉价就等同于破坏、不健康、不负责与残酷等意涵都感到意外,更令人难过的是,相当高比例的英国消费者并无意改变成永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当然,这种观点并不会出现在台面上,大家都喜欢抨击企业,却不会抨击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消费者,何况多数人都是这些言行不一的一份子。
时下企业强调的是让消费者在降低供应链风险、增加透明度、做对的事等方面有所选择。也因此,公平贸易、有机、伦理品牌也在这个艰难时期持续蓬勃发展。
不久前甚至有不少的人期待政府可以理出头绪。真是可悲呀,英国人已从对企业界半独立式的依赖,转为全然希望政府可以加以管制跨国企业。上至褓姆国家,下至褓姆企业,不断左右着消费者的选择,翻修著名义上通往永续消费的黄砖路。(编按:黄砖路出自绿野仙踪,原指美好未来,在此暗示大企业以赚钱为优先而非真正投入永续发展)。面对经济大环境之下,今日龙头企业没有获得政府的支持、投资客的兴趣,以及极少数主流消费者的肯定,则企业所能做的会是什么?可以确定它不会是永续发展。
资料来源
We Consumers Talk Green, but We Buy Brown
延伸阅读
不只是说说而已-「道德消费」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