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906|回复: 1

流域管理与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5

回帖

365

积分

溪流

积分
365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6-7 17: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环保倡导行动网络年会
附件下载: 2流域管理与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王亚民).pdf (2.34 MB, 下载次数: 7)
流域管理与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讲人:王亚民

    首先感谢天南给我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和探讨。NGO网络会议我几乎没有参加过,我们做专业的多一点。所以这个得感谢天南给我这个机会,并希望天南以后还有类似的机会我能够多多地参与。
    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有关长江上游的生物多样性,鱼类比较多,鱼类多样性的保护和鱼类管理的问题。为什么讲这样的题目,因为这是我以前的一些研究工作,在座的有很多人是做长江流域的,包括你们做一些其他的水资源流域保护的一些人可能会有一定的兴趣,我就把我以前的经验,我以前做的一些东西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做过一些类似方面的项目,包括流域综合管理的一些战略研究,以前都做过,澳大利亚的项目都做过。也提出了一些他们的理念。我现在做海洋做的多一些,想西沙做的相对多一些。
    首先介绍一下长江上游的一些情况,很多人从媒体上,从各方面了解了一些长江上游的信息了,这是我们国家两个很重要的河流,一个黄河流域一个长江流域,很重要。但是这两个流域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态的危机。这个我介绍一下,时间有限嘛。长江的长度是6271.3公里,包括很多地方,包括青藏高原,在座的有来自西藏的专家,我也经常跑,每年有时候跑了几趟,我很高兴没有高反,所以经常往那里跑。但是阿里我没有去过。四川啦,西部啦,西藏啦倒是都经常去。那么长江上游的鱼类生活的情况怎么样呢,长江上游其实是鱼类特有程度非常高的一条河流,大概鱼类有261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的鱼类分布的有112种,为什么有这么多特有鱼类呢,因为它的地理特点所决定的。它号称世界屋脊嘛,所以它的高原的鱼类特别多。那么保护好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对鱼类还是很重要,当然对其他的生物也是很重要的。
    那么长江上游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海拔比较高,落差比较大,它的水能资源特别的丰富,这就导致流域的保护和水能资源利用的矛盾和冲突。对这两者的冲突呢,从我鱼类的保护的角度来讲是比较强烈的反对长江上游水力资源的开发。但如果从大的生态层面的角度来讲的话,就需要做一个比较严格的环境学和经济学的核算。究竟开辟开发水利工程,开发水能工程是对整个大的环境是有利还是有害,需要做一个比较客观的经济学评估,而不是简单的反对,应为我们是做科学的人,必须拿数据来说话,所以说,不能搞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有它负面的东西,也有正面的东西,它对火力发电是有一定的取代作用的,当然现在还有核电,像我们一般对核电都比较支持和相对赞成的,因为它毕竟带来的环境影响比较小,火电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它需要烧燃料,所以它比较大。那么“两害相遇取其轻者”要怎么办,或者各种各样的环境有害因素碰到一起要如何平衡。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做到利益最大化和危害最小化。这个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赞成或一味的反对,简单的说赞成和反对很容易,但是要从科学的角度,经济学的角度把它讲清楚,这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
    那刚才已经和大家说过了,特有鱼的种类特别多,占了鱼的总数的42.95%,应该是在我们国家的其他河流是没有这种情况的,这是它的地理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它的落差特别大,你看到西藏也好,到四川西部也好,云南也好,你看这翻不完的大山,开车就知道了,刚刚翻过一个大山,就发现前面有一个更高的大山在等着,有一种一眼看不到边的感觉。这是它的地理特点所决定的。那么长江上游有很多国家的保护动物啊,鱼类保护,比如说中华鲟这些都是很著名的保护动物,还有其他很多很特别的我就不在这里一一详细地介绍了。很多特有鱼类,特别多。长江上游的特点是什么呢,他们就溶氧的要求比较高。长江大部分河流比较湍急,对于它们经过几千万年几亿年的适应,已经适应了这种溶氧高的生存环境,所以它对溶氧的要求比较高。那么他们一般在春夏季繁殖,这个跟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因为长江上游海拔比较高,所以它冰化的相对比较晚,很多鱼类的繁殖有滞后的效应,它们比其他地方的鱼类繁殖要将近晚一个半月到一个月,这是它的特点。尤其是水温,这是鱼类繁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般它们对水温的要求是18度左右,这是它的生物学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生物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是有些东西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它是从进化得来的一种适应性。所以它是不可能无限制的上下浮动的,所以它有一定的特点。有些可能低一点,有些冷水鱼可能13度、14度进行繁殖。
    产卵场主要是一些,去过青藏高原的都知道了,很多地方小河流的河塘是相当多的。还有一个,它们繁殖以后会进行漂流性的卵。鱼类繁殖后,它这个卵要进行长时间的漂流才能进行正常的发育,如果达不到漂流期的话,鱼的受精卵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发育,没有办法正常的孵化,有的可能需要漂流400到600公里的距离,卵才能正常的孵化。这其实是与我们的水利工程有密切关系的,完全改变它的水文学的特征了,这些漂流的卵最后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命运。还有珍惜的鱼类,很多珍惜的鱼类它是漂流性的东西,包括幼鱼也要漂流,它们也是经过几千万年适应的,现在有些水利工程已经阻断了它的路线了,一个就是它的洄游产卵路线,第二个它的幼鱼和卵漂流的路线呗阻断了。这导致了一些鱼类的灭绝和绝迹。现在有些已经找不到了,因为做的比较早,青藏高原做起来难度非常大,水温很低,这里的工作条件要求非常苛刻,你看很多人到了那,人就不行了,不用说干工作了,还要到水下去干一些其他的工作,还冒着很低的水温的话,那个就完全更做不到了。很多人上去人就立刻不行了,还没有下去就不行了,到那边人就掉头回来了。所以这方面的资料就非常非常的少。
    比如说长江上游一个非常著名的是白鲟,也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淡水鱼类,它们可以长得很大的,它的体长可以长到2米到3米,体重可以长到250公斤到102公斤的。它主要是分布在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的下游的江段,主要是金沙江附近,它现在已经影响到了,这个后面再讲。还有包括中华鲟。中华鲟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典型的鱼类,但是长江已经找不到中华鲟了,因为水利建设。所以说长江上游的中华鲟已经差不多灭绝掉了。这是它的生物学特征,它跟春夏产卵的不一样,它是在秋季产卵,10月中旬和11月的上旬产卵,主要产卵场分布在长江上游和金沙江的下游。它是大型洄游的种类,它实在海里面长大的,长到十几年,然后它性成熟以后就要上溯到长江上游进行产卵,这要经过漫长的游泳的过程。有很多人看过那个大马哈鱼,他们就是往上面游,游来游去的。中华鲟原来也是到长江上游产卵的,后来葛洲坝规模实现以后,鱼到了葛洲坝的坝下就被隔断了,上不去了,然后很多鱼撞得头破血流的,因为它的繁殖学的本能要求它们必须往上走,这个繁殖本能跟动物本能是一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它就拼命的往上撞,结果撞翻撞的头破血流的还是没有办法。前几年特别惨,看到鱼在下面,转啊转,然后撞啊撞,最后特别惨,这是葛洲坝,修了以后的话中华鲟在长江上游从此就很难找得到了。中华鲟的威胁是怎么样的,实际上葛洲坝修了以后长江上游已经没有排卵场再存在了,那么中华鲟有些产生了适应性,在下游,在葛洲坝下角的一小块地方,很小,不能满足大批量中华鲟上溯产卵的需求,相当于大家住房子一样,原来上游有很多很多、很大很大的房子,突然发现上不去了,只好在坝下,有一间很小的房子,大家挤在一起,鱼类心情也很难受,所以很多鱼就不能正常的繁殖了,不能正常的产卵,就自己把自己的卵给消化降解掉了,只有一小部分霸气十足的鱼,他们能找到一小块地方正常的产卵。
    达氏鲟是长江上游特有的鱼类,它是略为小一点,这也是退变的状态,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跟大熊猫是一样的。其实很多东西都比大熊猫要濒危很多,像这个白鲟的话可能比大熊猫要濒危十倍百倍甚至上千倍。大熊猫的野外种群大概有接近2000头,白鲟现在可能找不到一头了。但是因为大家关注这些奇怪物种比较多,水里面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大家不关注,其实有很多长江上游物种都比大熊猫要濒危。但是因为宣传比较少。达氏鲟比较少一点,达氏鲟他们在搞人工繁殖,这是达氏鲟的情况。但是它不需要洄游。胭脂鱼。胭脂鱼现在也做得还可以,胭脂鱼他们现在也开始在搞人工繁殖,胭脂鱼也比较大,它可以达到四十公斤,也是比较的鱼类。因为它们交会的时候,它们有婚姻色,体色会发红,所以管它叫胭脂鱼。它的体长可以达到接近一米左右,也是比较大的,它的繁殖期在三四月是正常的排卵季节。还有一种是最近比较关注的川陕哲罗鲑,这个主要是最近大渡河搞那个水利工程,小南海的水利工程,然后可能会对川陕哲罗鲑影响比较大,它分布在岷江水利和汉江金沙江的支流,这个影响比较大,国家保护动物。那么具体的生物学特征我就不再介绍,因为时间比较短。具体的技术内容我就不在介绍,大家可能不是专业做这个的。
    那么长江上游鱼类的威胁主要有哪些呢?我大概按照它的重要性大概排了一下。首先最大的一个威胁是水利工程建设,因为长江上游正在搞梯级开发,它的规划已经很久之前就被国务院批准了,所以梯级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搞,我每次开车今天看着漂亮,明年再去看的话拆的一塌糊涂,河流也是弄的一塌糊涂的,后年去看的话还不如明年。每年那些小的河流都出现一些问题。所以第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水利工程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过度捕捞的问题,这个在一些下游比较显著,主要是那些渔民捞那些鱼捞得比较多。第三个是水域污染。还好,因为现在长江上游的经济不是特别的发达,所以他的污染源相对少一点,除了一些矿业有些污染,其他的工业相对比较少。所以我按照顺序大概有3个主要的威胁。那么这水利工程,大家可能知道三峡工程已经建好了,当时我们是做了三峡工程的论证,对鱼类造成哪些威胁做了个论证,现在正在搞长江上游的梯级开发。比如说,以前有个统计数据,长江流域上已经建了大概460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水坝。这是89年的数据,现在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据了。这是很惊人的数字,这对流域的环境,河水的流量流速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影响具体体现在哪里呢,首先体现在水温的分层,河流的水温情况完全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水温降低,你们可能不太关注这些问题,我们生物学特别关注,因为温度对生物学是很重要的因素。第二是造成溶解氧的降低,三是造成下泄水的氮气过饱和,你们可能不太关心这些问题,其实这些对水生生物是很重要的,包括对人也是很重要的。潜水员要得潜水病,潜水病是什么原因,就是氮中毒。鱼类也一样有氮中毒的问题,氮气过饱和导致鱼类的氮中毒。潜水病是要人命的,一旦氮气特别过饱的话人就要死掉了,要拿高压氧舱把氮气重新压回去。鱼类是没有人拿高压氧舱压回去的。第四个问题是水体的透明度的增加,这个还列为次要一点,第五个是河流水文形成改变,第六个是它的一些阻隔作用和景观破碎的,主要大概有这么多影响。
    这是三峡工程的一些情况,大家应该知道的很清楚了,坝高高长是185米,全长是有175米,这是它具体的情况。那么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产生库区的水域环境改变,重庆现在完全改变了。重庆原来是那个川江附近水域环境完全改变了。那它的下游水域达不到繁殖水分,这个是很要命的一件事,很多生物没法正常繁殖,这个是断子绝孙的事,不正常的事。下游水分达不到繁殖水分,影响中华鲟产卵场这已经没有办法了,因为葛洲坝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一些坝下的白鲟也是在减少,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很多年没有找到白鲟了。第三个是川陕哲罗鲑栖息地的缩小,这是三峡的影响,再加上其他水库的影响就更大了。一个一个叠加的影响更大,这技术性太强,没必要介绍的太细。这些影响都很多,比如它的幼鱼的话由于三峡工程的修建,漂流影响幼鱼不可能通过三峡水库,漂流下坝,那么它就是死路一条,没有办法就是死路一条。中华鲟只有葛洲坝的坝下才有一点,上游的话是找不到了。达氏鲟还好一点,但是这些水利工程建完后,三峡当时产生一点影响不大,但是其他水文一个一个叠加上去影响是非常大的,胭脂鱼就不再介绍了。那么长江上游是在搞梯级开发规划特别特别的多,所以通常讲梯级开发。所以我经常将长江上游已经不是一条河流了,而是一个池塘接着一个池塘的池塘群。你看它的剖面就知道了,这是刚才说的小南海。这是梯级开发,一看就明白。这是原来河往下流的,现在修完水利这是一个水库连着一个水库。所以现在长江上游不是一条河了,大家不要把它看成一条河了,这是一个池塘连着一个池塘的池塘群落。这是一个这样的状况。那么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就是氮气饱和这一类一系列的问题。
    那么究竟该如何保护呢。当时我们提出一些这一方面的建议,首先建自然保护区,不准再建水利工程,这个比较成功的策划是我做的,建自然保护区,原来想在长江上游建一个保护区,叫特别鱼类保护区,结果最近几年不断的被调整,不断的为水利工程让步,不断的调整它的区域,调整它的范围。这是第二个加强水资源与流域环境的保护这主要是控制污染的问题了。它包括一些水流量的控制,生态流,对于很多鱼类它是需要生态流的,在它的繁殖季节一定要有些水流下来,否则这些鱼类没办法活的。比如有一些黏性卵的鱼,它要把卵产在水草上。然后刚刚产完卵,刚刚产在水草上忽然发现没有水了,水草全都露在水平面上变成干得了,那这些鱼都死掉了。那些鱼对水面是有一定要求的。我刚刚产完卵,忽然没有水了,卵肯定干死掉。或者刚刚产完卵,忽然一大堆水下来了,卵被淹掉了,氧气不足,卵也就死掉了。当然都死路一条,只是找那种死法,是干死还是被淹死的问题。所以要注意到有些生态流的调整,鱼类产卵需要有些水流,保证鱼类能够正常的孵化出来。第四个是搞人工生殖项目,我现在已经在做,效果怎么样需要进一步的评估。第五个我一直坚决要搞过鱼设施,但是水利部门反对,因为花钱很多。因为这事我们原来还是想了很多策略,但是现在水利部门一直不太同意,因为搞这东西投资很大,一个过鱼设施大概几个亿的投资,然后这么多的水利工程建设投资非常大,所以水利部门一直不太赞成。第六个是调整下线流量。这个和生态流是有密切关系的。
    那么长江上游究竟哪些河流比较重要呢,我们做一个对他们的统计的分析,金沙江的地理位置比较多的,金沙江是比较重要的,但是金沙江现在基本上保不住了。第二个从物种丰富度的角度来讲现在比较好的是几条河流,首先最好的是青衣江,青衣江现在已经搞很多水利工程了;第二个是赤水河,这个好一点,这个搞了赤水河保护区,没让他动,贵州省政府是非常意见大,一直要在那里搞,结果一直顶着不让他搞水利工程,所以现在他也不吱声,因为舆论压力比较大也不吱声了。沱江,沱江是第三类的。所以从这几个角度来讲的话,其实最重要的几条支流的话青衣江,赤水河和沱江要优先把它保护起来,当然大渡河也是需要保护的,但是大渡河和这些比还是有差距的。那么有很多保护物种,我在这里就不介绍了。
    那么归类几条建议,首先要评估现有水电开发规划,不要都批了,应该回去审批一下,调整这个水电开发规划,否则会有很多问题。第二我就不再讲,因为这是上流啦,包括这个过鱼设施建设,我就不再讲了,还有调整流量啦,建立休渔制度了我就不在这里介绍了。其中一个特别是要建立流域的综合管理,流域的综合管理其实现在中国已经逐渐开始搞,因为多部门的协调问题是很难协调。我个人建议流域管理必须要水利部门来牵头搞,而且政府专门设一个协调的机构,因为水利部门仅仅是专门管理水资源的,不是管理生物和其他的资源,不是管理污染的,所以流域的综合管理一定要摆脱水资源主管的印象,一定要有一个政府直接管的协调的机构,而不是由水利部门来负责综合管理。所以流域不是一个仅仅水的流域,而是由各种因素构成的流域。要建立流域管理规划使得土地进行规划和水利合理性资源规划,这是规划的建立。这是目前要做。
    那么实际上河流的问题刚才也都讲过了很多问题,有污染的问题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黄河断流导致黄河渔场的退化。黄河有很多鱼类见不到,比如黄河刀鱼很出名的,现在已经见不到,因为黄河已经没有水流到渤海当中了,所以渤河附近的渔场就退化,很多鱼类慢慢消失了。还有水土流失的问题,现在在长江上一看特别明显,很多河流比较浑浊吗,它其实就是水土流失,因为植被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非常严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个黄河流域还好一点,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的流域问题已经大大的得到了改善。现在反而是长江流域的问题比较多。还有洪涝灾害。所以应该解决流域的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要实施流域的综合管理,要建立流域管理的机构,要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是上游生态补偿基地的建立,上游为生态做贡献,下游就会从生态获得好处。那么要建立所谓的生态补偿机制。要统筹兼顾上下游之间的环境损益。其实做环境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大家做环境只是从纯技术的角度讲的比较多,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你就能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和方式。第四要建立完善的生态建设区域和整治区域。第五要重视修复下游的水生态环境。大概这么多策略。这是流域综合管理的一些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在这一一的展开讲。这是技术性很强的问题。这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要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构建的比较多,可是流于形式,我参加很多环评,没见到几个,每次我都提了意见,可是大部分都是不被通过的环评。在国外也有一些先例比如美国的田纳西河,这些地方我都去过,这些我觉得没必要再介绍。还有一些小流域的整治。做一些小流域的整治这方面的工作。小流域的整治相对比较容易操作,大的河流的话只能做综合管理,小流域可以做些整治工作,进行一些具体的整治工作。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这些流域的整治。这是以前的一些小流域整治的情况。原来这个植被很差,然后整治的话,相对变得很好。我看时间有限,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几个问题。大家可以课后再探讨。谢谢大家。
提问与分享
张頔:你好。我想问一下,现在我们水能的过度开发公认已经的是有超于国际的合理值了,但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是能源百分之八十靠煤炭,我是不是能理解为实际上水能的过度开发造成的巨大破坏,可是实际价值却是大的。
王亚民:是这样的,我们国家其实对于水能的开发,不同部门观点不一样。有认为不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还有大量水能没有利用,但环境保护领域的人认为水能已经出现很多很多环境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办,这个需要整个国家从整个经济使命的角度,做一个平衡的考虑。既不能单纯反对水能开发,也不能单纯强调环境保护。如何把这两者协调好是很重要的。很多NGO都反对水能开发,但在我们国家的现状,我们的资源非常紧张,做环境的人讲,其实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口问题。我们有13亿人,如果我们只剩三亿人,这些问题可能都不再是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解决环境问题最大的办法就是寻找人口转移的区域和场所,比如到美国移民2个亿,到澳大利亚移民1个亿,到加拿大移民1个亿,然后,东南亚再移民一个亿,我们日子也好过了(笑声),谢谢!
陈立伟:补充,王教授刚才提到生态流恢复的问题,其实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也是在这条路上做的事,比如在长江流域的话,如果没有坝的话,它是自然的流程,所有鱼类就会比较自由的生活。但是由于坝的建设导致生态性能的阻碍,被隔断,我们现在提倡的工作就是想争取吧这些大坝的管理者说服,要他们在适当的时候把水文放回去,要尽可能的模拟自然的状况。还有一个问题其实也是涉及到经济的考虑,经过推算,按三峡来算的话,按照设计去运作,去放水的话,应该有额外发电量的45亿元人民币,拿这笔钱的话,可以去在中下游找些水文区,再扩大湿地,所以的话可以把生态和经济综合考虑。
张伯驹:我提一个问题。因为特别有感触,刚刚一个是垃圾议题,一个是长江上游鱼类的问题,差不多09年到12年,做梦都做这两个梦,一个是小南海的事,一个是垃圾的事,所以很有感触。我其实想问一下王老师,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中下游,梯级开发进程中,从NGO角度来看,也在做一些工作,但据我观察,NGO之间并没有能够特别好的协作机制。举例说,很多的本土组织事实上也在做一些抗争的事情,这些抗争的事情会有这样一些规律,要建一个大坝,我们开始高声的为它怒吼,但是缺乏一定的策略。然后大坝建起来了,我们就哭一场。我们就是一个悲情的英雄,继而转到另一个大坝,高声怒吼,然后去重复这样一些事情。如果我们真的有幸反对一个大坝,我们的功绩可以说好几年。因为我是其中之一,所以不涉及会不会干道不高兴。这是在行动中比较客观的一个观察。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TNC有一块做得特别地好,包括整个优化大坝这一块,就是说哪怕你大坝建起来了,我没有挡住,但是我们怎么加强放流,人工,包括鱼道,这些工作。但现在其实很多本土的行动者,他们会认为这样的行为,就像TNC一样,我直接说了,(这样的行为)说是有点助纣为虐,说是在帮助三峡总公司建大坝,但是从我的角度,因为小南海的事情,我们跟TNC算是比较紧密的合作,其实我很理解这样的工作,就是说当我们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悲情英雄,那这个坝一旦建成我们就不管了,我们去下一个坝继续战斗,但有一些人他们愿意让这个坝的影响稍微小一点,你建起来,但是对鱼类不要是100%毁灭性的,可能90%,要做这些工作。所以我在想,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您怎样看待这样的一些工作,还有NGO,就像卢老师刚才也说道垃圾的领域,比如说现在主要鱼类保护区,或者说长江干流现在面临,应该是计划是38个水利工程,加上石塘,小南海,几乎不可阻挡的情况下,或者说大部分都不可阻挡的情况下,NGO的行动空间有哪些?从科学家的角度。
王亚民:我看很多NGO呼吁宣传工作做的比较多,实际上的效果也能略微的要小一点,我个人的建议是这样的,因为NGO的话作为很重要的力量来补充正规军的需求是很有必要存在的。但是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宏观能力和说服能力,因为我们首先相信政府的人是有理智的,也是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的,那么他们跟政府看东西角度是不同的,所以你觉得很有道理,但他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觉得你的道理根本站不住脚,那么如何能够把政府说服,把有关决策者说服,那么你必须站在与其相似的角度去说服,让他们能够接受你这个问题。从大的宏观角度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那么你要逐渐提高自己的宏观能力,然后你才能去说服他。否则你只掌握了1%的东西,人家掌握了80%的东西,1%的人要说服80%的人,这个确实是有难度的。所以只有提高我们NGO的能力,能够走在政府的前面,比如说政府他看到80%,我们能看到88%的话,那么你就是有说服力的。首先你要认为那些人他们是理智的,他们是有能力的,他们是聪明的,他们不是傻瓜,那么他们为什么做出跟你不同的决策呢,是因为你看到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不完善的,是有瑕疵的,是不科学的,那么他肯定不会接受你的观点。我任务要提高我们NGO的宏观的专业能力是很重要的。谢谢。
(速记整理,仅供参考)

0

主题

9

回帖

9

积分

水滴

积分
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6-8 00: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5-13 08:25 , Processed in 0.03940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