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306|回复: 9

关于资源回收利用的一些想法

[复制链接]

397

主题

37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91

优秀斑竹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13-6-21 09: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样的资源才是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呢?假设把资源转化成商品付出的成本(物质、能量、时间、劳动力等)的价值为E1,资源转化成的商品的价值为E2,显然,只有E2>E1时,这样的资源才是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某种铁矿石的含铁量为5%(对不起,我不是专业人员,希望大家不必纠结于这个具体的数字),那么这个铁矿石应该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含铁嘛。但是应该不会有谁对这样的铁矿石感兴趣,因为用这样的铁矿石炼铁,炼出来的铁的价值还不抵炼铁过程需要投入的费用。
    但是在环保中的垃圾领域,特别是一些“理论家”们,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垃圾中几乎所有的东西理论上都是有价值的,都是资源。但是在回收利用这些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投入的价值,或许已经超出了回收来的这些资源的价值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多少人会有去做回收再利用的主动性呢?除非有强制执行的制度性制约,或者有人(包括自己)愿意以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名义为这一过程中的“价值亏损”买单。
    比如城市里厨余垃圾堆肥种菜,这看似是解决城市居民厨余垃圾的一个好方法,能够解决问题。但是一旦对其做投入产出的价值合算,或许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比如我是一个城市居民,我的工资水平并不高,就按一天100块钱或者一个小时10块钱算吧。如果我付出一个小时的劳动成本用于垃圾堆肥种菜,种出来的菜的价值不值10块钱,那我对这项工作就不会有兴趣。当然,或许对有些人来说,空闲时间饲弄些“花花草草”也算一种精神享受,也是有价值的。但是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宁可用空闲时间读书看报上上网睡睡觉,种菜对他来说是比上班更痛苦的事情,一个小时收益20块钱也未必愿意做。如果想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对少数特定人群有效,那么就不能指望靠这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样,秸秆发电也属于类似的情况。秸秆能燃烧,能够产生能量,是有价值的,但是想要利用秸秆发电,就涉及到秸秆的收集、粉碎、运输、干燥处理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投资回报率,就不要指望这样的方法能解决问题。
    环保领域中还有许多相似的案例,在此不一一例举,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己想一想。
    环保是一项系统工程,真正想要解决问题,就不要只看其中的某一个环节不考虑其他因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被封印的左手 + 1

查看全部评分

127

主题

2477

回帖

2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5982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社区明星在线持久荣誉溪友

QQ
发表于 2013-6-21 10: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干电池的回收处理是典型例子。

397

主题

37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91

优秀斑竹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2: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治理污染是目的,回收利用只是治理污染的手段。从这一角度讲,是否需要回收利用就不能只看回收利用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算”了。但是从人性的角度讲,如果“不合算”,肯定没人愿意去做,但出于环保的目的客观上又需要这样去做,又该怎样去实现?
    我这里提出了两种方式:靠制度去约束,以及有人愿意为“价值的亏损”买单。
    靠制度去约束,这样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制定制度本身就是为了让人们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是不多会受到欢迎的。而且促使人们遵守制度,是让人们出于对违反制度的后果的畏惧。这样的问题就在于,谁有权力制定这样的制度,以及谁有权利对违反制度的人施加惩罚,什么样的惩罚。
    政府有权力制定这样的制度,环保组织没有权力制定这样的制度,民众自己制定这样的制度要建立在多数人认可之上,而且这样的制度对不认可的人几乎没有约束力(对违反制度的人的惩罚缺乏理论依据及实施能力)。
    如果政府的制度只停留在“禁”与“罚”的层面上,制度通常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政府禁止农民在田地里焚烧秸秆,却又没有给出其他的处置方法,或者给出的方法实施代价过高让农民无力承担,这样的制度显然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制度应该如何来是定,以及如何确保能够实施?
    靠有人愿意为“价值的亏损”买单。这要看应该由谁来买单了。是由政府来买单,还是由当事人自己来买单,或者是想促成某些行动能够实现的组织(包括基金会)来买单?
    在我看来,按照“谁受益谁买单”的原则,全体受益应该由全体来买单,也就是政府来买单,而不是个人。当政府还没有意识和意愿替公众来买单时,又该怎么办?
    由当事人自己来买单?由于价值是亏损的,当事人自己买单就意味着当事人自己的损失,从人性的角度,我对当事人能主动“牺牲自己,以利大众”不抱希望。要想强制他们这样做,又回到了之前“制度约束”的范畴了。
    我想说的是最后一条路:想促成这些行动能够实现的组织(包括基金会)来买单。如果组织的钱是基金会资助的,也就相当于基金会来买单。如果基金会的钱来自于公众,也就相当于公众来买单,这也符合“谁受益谁买单”的原则。
    最后我想问,基金会愿意为此买单么?
发表于 2013-6-21 12: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还是看个人兴趣爱好不同。有的人喜欢种花种草,有的人不喜欢。喜欢的人能行动起来堆肥已经很不错了
发表于 2013-6-21 13: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早上刚用厨余做了一瓶酵素,就等着发酵了
发表于 2013-6-21 13: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的酵素残渣被倒出来,准备晾干,做肥料

72

主题

1859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7607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3-6-21 16: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假设把资源转化成商品付出的成本(物质、能量、时间、劳动力等)的价值为E1,资源转化成的商品的价值为E2,显然,只有E2>E1时,这样的资源才是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第一,按照好像是马克思恩格斯说的那个叫什么理论来着,价值是包含劳动时间的。E2必然大于E1,因为E1只是加工,必然还有最原始的原料

第二,我跟认为,当E1的投入小于“投入新资料或者新能源说需要付出的成本E3”的时候,这样的资源才更有价值。



第三,楼上的,你刷楼哦~~~

397

主题

37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91

优秀斑竹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7: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水:“假设把资源转化成商品付出的成本(物质、能量、时间、劳动力等)的价值为E1,资源转化成的商品的价值为E2,显然,只有E2>E1时,这样的资源才是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第一,按照好像是马克思恩格斯说的那个叫什么理论来着,价值是包含劳动时间的。E2必然大于E1,因为E1只是加 .. (2013-06-21 16:19) 
我说错了,这里的“价值”应该是“交换价值”,也就是“价格”。

7

主题

286

回帖

8万

积分

太平洋

积分
80488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6-21 17: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有人会用物质价值来衡量一件事要不要做,有的人会用精神价值来衡量,要看天平的哪一头沉下去了。如果我们把要处理的垃圾集中起来,让愿意堆肥或愿意种菜的人来弄,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要不要支付费用,或许就不一样。就像,让社区的每户人家都将垃圾细致分类很难,而且大多数地方没有分类细致的垃圾箱,分完也没有地方放。但如果有专人分类,对于“专人”来说,这又能是一份有收入的工作,就会有改观吧。不过一多想又觉得问题多多。
走的可以更远,看的可以更多,可以沉默,可以唱歌。。。

9

主题

208

回帖

275

积分

湖泊

积分
275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6-27 04: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收所用成本与回收本身价值总会发生矛盾,这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不算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客观因素,人口的增长,我们不可以改变;主观因素,通过传播理念减少现有人口基数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量。



落后生产力最终还是靠科技的发展,事物的本质是发展,这方面我们不可避免,既然这样不如通过科技提高生产力,当然这个前提是以牺牲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代价去发展科技。




这个让我联想到,对于一些有经济、设备、技术基础的高校环保社团可以侧重专攻环境友好型相关科技;对于多数没有太多技术、经济基础的社团在传播理念方面应做到实处。
阿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6-15 15:34 , Processed in 0.03952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