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460|回复: 1

#垃圾之旅·关注新农村垃圾问题#西昌市海丰村垃圾处理现状调查

[复制链接]

20

主题

33

回帖

157

积分

清泉

积分
157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6-25 14: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来源:http://www.greensos.org/seminar/case/13165.html


海丰村垃圾处理现状调查


一、调查背景1.1海丰村相关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农民对环境的认识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加之,广大农村无法与城市享受同等程度的关注,垃圾处理问题更是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农村甚至成为城市垃圾的消化地,环境不断恶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村容整洁”目标相去甚远。    西昌市川兴镇海丰村作为西昌市新农村建设的代表,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样在垃圾处理上也可以反映出西昌市郊区农村整体的垃圾处理水平,对海丰村的垃圾处理现状进行调查可以让我们对西昌市新农村垃圾处理现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此背景下,由西昌学院新生态环境科学协会组建的垃圾项目小组在201212月到20134月之间对海丰村的垃圾处理情况进行了多次实地访问调查。
    海丰村位于西昌市区东南约9km处,临近邛海泸山景区,比邻小渔村,全村居民近700户,3000余人,多为常住人口,外来人口较少且流动性大,人口数量不超过全村人口的5%。海丰村经济以农业为主,蔬菜和葡萄种植面积大,部分村民以小渔村游客为依托办起农家乐,村民收入水平较高。近年来,由于邛海湿地公园的建设征地和苗圃公司租用承包土地,使得部分村民以就近或外出打工为生。此外,海丰村作为西昌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基础设施较为齐全,交通便利,公交能够直达 ,居民出入便利。在此情况下,我们成立了由大一,大二,大三各年级同学组成的调查小组。以事实和实际情况为基准进行实地调查访问。然后基于调查所得的数据,在充分考虑当地的综合环境下,对海丰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比较客观结论。
图一,海丰村地理位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2我们选择海丰村的原因经过小组的讨论,我们选择了海丰村作为我们案例地点,原因有以下两点:
1、海丰村是凉山州第一批确定建设的“新农村”,其新农村建设已有一定的年限(近5年),其建设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海丰村在垃圾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急需我们去发现、探讨的。2、海丰村距我们学校较近,为了对调查目标进行比较详细的调查,也考虑到我们的时间安排、费用以及我们的经历(我们曾在海丰村进行过环教,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些方面的原因,最后我们选择了海丰村。
二、调查计划及方法
2.1调查计划
    2012年10月经过GreenSOS的帮助和协调,我们于12年12月正式开始了我们的调查,具体的调查计划以及人员分工如下:
表一 调查计划表

活动阶段
时间
具体内容
第一阶段
2012年12月1日--2012年12月15日
活动前期宣传
活动人员招募及培训
第二阶段
2012年12月16日--2012年12月20日
实地勘察了解海丰村垃圾处理情况
对了解的情况进行汇总整理
讨论出下次调查的目标
2013年2月28日--2013年3月20日
进行几次调研,对当地村民,政府和清洁人员进行访问,弄清在垃圾处理问题上各方的态度,说法,看法等。
对当地村民人均垃圾量进行采样调查,估算。并对垃圾组分及比例进行调查。
对阶段成果进行整理,进行阶段总结
召开阶段总结会议
第三阶段
2013年3月23日--2013年4月5日
对前几次调查的结果查漏补缺,继续补充调查。
2013年4月6日--2013年4月19日
汇总调查资料,完成调查报告
完善报告,召开总结会议
2013年4月25日--2013年5月25日
再次进行调查,完善项目报告
评选优秀组员,召开表彰大会
召开项目总结大会

2.2调查方法
我们想通过本次项目带动我校学生对西昌市新农村垃圾处理现状的调研,提高对垃圾处理现状的关注度。一方面,对西昌市以海丰村为代表的新农村垃圾种类的变化、垃圾处理方式的变化、当地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的变化情况等进行一个调查。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调研,让我校大学生能进一步学习到垃圾分类及处理的相关知识,让他们认识到西昌市新农村的垃圾分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此次调查我们主要采取访问和观察的方法,对海丰村垃圾处理的利益相关方(村民、环卫工人、当地政府)进行询问以获得信息。调查中,由于海丰村的面积和人口数量比较大,但我们的调查人员有限,所以在调查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分组分区进行访谈。具体的调查流程如下图:
图二,每次调查流程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案例描述
3.1垃圾处理现状
3.1.1垃圾组分
     村中日常产生的垃圾主要有厨余垃圾(菜根菜叶、果皮、剩菜剩饭),可回收垃圾(包装纸、塑料袋、塑料包装物、玻璃瓶、易拉罐、废弃衣服、鞋)和其他垃圾(砖瓦陶瓷、渣土、纸巾),比例大概为4:3:3。此外,由农业生产产生的农田垃圾(农作物秸秆、塑料薄膜)也较多。
图三:垃圾组分示意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1.2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海丰村生活垃圾处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村中垃圾池里的垃圾,一般由
图四: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村里聘请的清洁人员定期清运到垃圾处理厂,如果遇到垃圾太多,则焚烧后再运走。一类是村民自发堆放的垃圾,一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地焚烧,燃烧后的灰烬任由风吹雨淋,最后被带入沟渠及田地。
图五: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1.3农田垃圾处理方法
     农田垃圾中塑料薄膜,农药包装等垃圾由村民自发带到垃圾堆扔掉,最后焚烧;农作物秸秆来说,一般是饲养马和驴的农户会晒干收集起来,用机器粉碎,当做饲料,没有饲养的会就地焚烧还田。
图六:农田垃圾处理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1.4垃圾清运周期     大马路由市环保局请的清洁工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清扫一次,每次1人。村里的小路由村里请的2名清洁工4-5天清理一次,时间不固定。
3.1.5垃圾分类情况大部分村民对生活中产生的能够卖废品的如硬纸板,矿泉水瓶,啤酒瓶,废铁等会自发地收集,而对于不能卖钱的垃圾则一起扔掉,没有分类。
3.1.6人均垃圾量由于海丰村垃圾池数量不足,加之分布不十分合理,只有部分村民将垃圾倒入垃圾池,其余农户都是将垃圾倒在路边、农田空地上或树林里,这使得想从垃圾池中的垃圾量来估算全村人均垃圾量变得不可行,所以我们采取对农户进行抽样调查来估算人均垃圾量,结果大约为0.7kg//天。
3.2垃圾处理相关硬件设施3.2.1垃圾池数量及分布
    通过几次调查,在全村我们共发现了5个大小不一的垃圾池,除了主要公路边的以外,其余4个均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有些甚至只剩墙壁,此外其分布也不合理,部分垃圾池里居民家太远,部分垃圾池太小,太矮,不能装下多少垃圾。3.2.2垃圾桶情况
    调查中,我们只在海丰小学村发现有垃圾桶的存在,而且数量不多,年久失修。因此,部分村民习惯将垃圾顺手扔在路边,给清扫带来不小的压力,据反映逢年过节时村中道路旁垃圾较多,严重时影响出行。3.2.3沼气使用情况
海丰村村民使用沼气并不普遍,全村大约有30户建有沼气池,但使用情况不容乐观,所以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会占很大比例。从村政府了解到,国家对农民建沼气池是有补贴的,村里也对此有过宣传。3.2.4排水沟情况
由于村中以往的住房建设没有规划,居民都根据自己需要来建设房屋,导致现在很多排水沟渠成为死水沟,慢慢被垃圾和泥土填满,不能发挥排水功能。同时散发恶臭,让过往的人们难以忍受。
图七,垃圾池分布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3相关人员态度1、村民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知,海丰村村民对当地环境评价比较差,特别是对村里的垃圾处理情况意见很大,认为是村政府办事不力,没有很好解决村里的垃圾处理问题,垃圾没有及时得到清理,给大家带来不便,对村民健康构成威胁。调查中部分村民表示,如果政府能有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案,并积极实施,他们都愿意配合,哪怕要自己出钱出力,只要垃圾问题能得到解。2、村政府
在访问中村政府表示,海丰村现在的垃圾处理情况已经较以前有了比较大的改观,村支书说以前村里没对垃圾集中处理时,大家都是把垃圾扔到池塘,沟渠,树林里的,情况比现在糟糕很多;村支书也坦然,现在村里面的垃圾处理并不是面面俱到,并觉得主要是因为部分村民的习惯和素质问题,将垃圾乱扔,造成清理的困难,村政府也没有权利对大家的行为进行奖惩,很难约束大家的行为;同时,村里的相关设施也不是非常齐全,全部集中处理还是有难度的。3、清洁人员
   调查中我们遇见的清洁工均为女性,而且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比较轻松,但工资水平太低,一般在750——850元之间。清洁工分为两种,一种是清扫主干道的,他们认为只要把道路上的叶子或垃圾扫到路下边,路上不脏就行,对于环境的危害没想过。一种是村里聘请清扫村中道路的,只是把垃圾运到荒田里或垃圾堆里烧掉,由于几次调查都没见到本人,他们的看法就无从得知。
四、案例分析4.1现象背后的原因
虽然,村民和政府的说法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如村上说全村有近300户使用沼气,但村民们都说很少人用;对于垃圾处理的宣传村政府说有过,但村民们却说没有见过),但纵观全村实际情况和组员们调查时的见闻基本可以得出导致海丰村垃圾处理现状的原因 ,现在整理如下:1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垃圾池少且设置不够合理,很多地方没有垃圾池,有些垃圾池离村民居住区远,村民倒垃圾不够方便,所以才会将生活垃圾倒在房前空地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垃圾池有但垃圾还是满地都是的原因之一。基础设施不完善又主要是因为当地政府对垃圾处理的实际投入资金不足,缺少应有的的规划,致使有限的资金也得不到恰当的利用。
2、政府不够重视,导致制度的缺失。当地政府觉得垃圾问题无关痛痒,发展经济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对村里的垃圾处理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或者相关的监督,奖惩制度。没有制度的约束,也使得一些不自觉地人更加放纵自己的行为,把垃圾乱扔,加重了清理的难度。3、部分村民环保意识淡薄。由于部分村民缺少环保意识,仍然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平时扔垃圾也只图自己痛快,怎么方便怎么扔,使得垃圾清理的量工作量陡增,也就降低了垃圾清理的速度以及彻底度。
4、缺乏宣传。在调查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关于垃圾处理的宣传措施,缺少宣传,村民也就得这件事不起眼,也就不能形成舆论来规范人们的行为。5、清洁工太少,部分清洁人员责任心不强。调查中发现负责海丰村村内垃圾清理的就只有两人,而且清理的时间也不定,这就使得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而且,清洁人员的管理制度及工资水平使得其对工作的热情及责任心淡薄,这也进一步加重了海丰村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的程度。
6、政策缺乏落实。调查中关于沼气的使用村民和政府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村民说很少有人用,我们看到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村政府说有约300户在用沼气。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知道到底是村民在看见修沼气池有补贴的情况下谎报以获得补贴,还是政府内部为政绩和利益而虚构的。但我们知道的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政策在这里没有得到落实。4.2比较好的经验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海丰村在垃圾处理也有好的方面,具体如下:1、调查中大部分村民对垃圾处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甚至表示不惜自己出钱,都有意愿改变现状。我们相信如果能有效的领导,海丰村垃圾问题会得到解决。
2、调查中我们遇到的一些乱倒垃圾的人,看见我们在调查都不好意思,面露难色地走掉,这说明在这些乱倒垃圾的人的意识里也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为什么他们还会这样做呢!我们觉得主要是缺乏一些监督制约措施,无论这些措施或者无形的力量来自公众舆论还是政府,都能起到作用。3、村里上学的小孩在学校里大多数都受到过有关垃圾危害,垃圾分类或者处理的教育,他们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如果进行宣传或者相关活动,他们的带动力是很大的。
4、日常生活中大家对垃圾也有一定的分类意识,不是完全抵触这件事。5、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来说有些村民把他们收集起来粉碎后喂养牲口,这对环境就没有污染,只不过有些农户没养牲口就在田里烧了,会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4.3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通过我们这几次的调查,我们觉得海丰村在一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垃圾池的数量,及时修缮受到损坏的垃圾处理设施,合理规划垃圾池分布,做到更加人性化。2建立考核管理制度,奖惩相结合机制。对村民的行为进行监督约束,制定标准来评判,奖励做的好的农户,对组织的不好的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3、加强宣传,提高村民环保意识。由于当地居民对垃圾危害了解不足,因此在处理生产生活垃圾上显得很是随意。常常是不经任何处理,就随意丢弃,要杜绝此类现象发生,必须从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抓起,让他们知晓乱扔垃圾,破坏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他们自己。我们可以通过板报、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让大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引导他们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4、加强保洁队伍建设 。村里适当增加聘请的清洁人员数量,组织他们进行培训,明确责任,把其工资水平与村民评价挂钩。
5、推行垃圾分类处理。以户为单位,对日常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一是把瓜果皮、草木腐殖质、灰土等可腐烂降解的垃圾分拣出来,运送到田间地头,就地沤肥。这样既减少了垃圾转运量,又增加了土壤肥力;二是把纸板、书报、塑料制品、金属器物等分拣出来,交废品变卖处理或有政府指定专门人员处理;三是对剩余的塑料袋、废旧电池等不能降解的有害物品,装袋后放垃圾池统一转运处理。村民把生活垃圾分类装袋后搁在家门口,保洁员统一收集后分类放置在垃圾池。
五、结论和启示5.1结论
通过调查,我们觉得像海丰村这样一个中国随处可见的“新农村”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垃圾处理方面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阻碍。像海丰村,因为旅游,海丰村在物质上发展的很快,很有成效,但是当地村民(这里的村民不仅仅代表普通村民,还包括了当地的地方官员)在环境保护、垃圾处理等方面还处于一个急需启蒙的阶段。虽然他们对环境保护觉得有需要,但这些需要还不足以让他们把这种精神上的需要转变为一种行为。当地政府的“不作为”和普通村民的“还不那么急迫”就造成了我们在新农村里面无法找到与新农村这个词语相匹配的垃圾处理方式。为了建设一个完善的新农村,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政府的执行力度,政府是否对每个新农村的垃圾处理进行规划?新农村物质建设方面发展很快,但村民的思想是否跟得上物质的发展?等等这一些列的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去发现、改变的,在新农村这条道路上,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完善!
5.2挑战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一下几个方面:
1、在调查前期,如何制定一个有效、合理的调查方案。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调查,也没赶上第一项目次培训,所以我们对于制定方案方面还是有一些欠缺,这也对我们后来计划的实施形成了很大的阻碍。2、当地政府的态度不定。在调查过程中,特别是在调查政府这一块遇到了一些问题,当地村干部对于垃圾处理这一块有些避讳,所以在政府这一块我们没有能得到一些很确切的消息。
3、环卫工人的调查的不确定性。因为我们第一次调查没有留下被调查的那个环卫工人的联系方式,所以我们无法对环卫工人进行再次调查,造成调查的缺失。5.3我们的收获和启发
        这个项目给我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不仅对于个人,对于整个团队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在这个项目中从最开始的招募人员,人员培训到组员一起开会讨论,一起出去调查,再到最完成调查报告,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虽然过程中有过困难,有过徘徊,但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最终还是完成了项目。这个项目对大家的影响可能不同,对于个人自身意识层面的影响我们也不能具体知晓,但从大家的讨论中可以看出都比较认同的方面,首先,这次调查让大家具体知道了西昌市新农村的垃圾处理现状,虽然不能具体改变什么,但作为环保人,作为在西昌读书的环保人,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认识了身边的西昌,为西昌的环境做出了我们能够做的。然后,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整个小组八个人,一直都相互学习,互相进步。当然,八个人的意见不可能随时都是统一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互相磨合,加深了互相的了解,对团队合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让我们的团队结合得更加紧密。由于这个项目不仅涉及到团队内部的交流,还会有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所以对我们的影响又多了一个方面。另外这个调查,让组员们对与人交流或者是进行访问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的掌握,更能把握一些敏感话题的尺度,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该说到什么程度等等。最重要的还有对大家思考问题时的切入角度,思路方法的影响,让大家可以更加全面的去思考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在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最开始对项目没有清晰的思路,走了弯路;调查中遇到村民不配合,政府不配合;团队中出现不同的意见,如何才能解决;问题想得不够全面,困难考虑得不够充分导致进行过程中状况频出等等,虽然这些问题让我们的项目进行的不是一帆风顺,但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更多,我们的收获不仅仅局限于这个项目本身。所以大家都觉得这个项目我们完成得不能说非常出色,但绝对是有意义,有益于大家的。
六、致谢
        201210月我们非常荣幸的加入到了“垃圾之旅”项目,惊喜、茫然接着是组建团队、选题、确定调查方向和地点......慢慢跟指导老师、其他先进入项目的成员接触、沟通,我们对调查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随着调查的不断进行,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调查已然接近尾声。从201210月到20135月,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份调查结果,还是我们自己的成长。在这最后的总结中,我们调查小组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对香港社区伙伴、四川大学可持续性研究与教育中心、GreenSOS三个资助方对我们小组的支持、鼓励致以诚挚的感谢!

19

主题

200

回帖

243

积分

溪流

积分
243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6-25 14: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查报告不错,就是因为排版看得头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6-15 14:37 , Processed in 0.04506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