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903|回复: 0

垃圾是资源,减废公民责任

[复制链接]

210

主题

152

回帖

620

积分

游客

积分
620

社区居民社区劳模

QQ
发表于 2013-6-26 20: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阵子再度到台湾考察其废物管理的工作,听到台北市长郝龙斌一席话,感悟甚深。他说,自己当台湾环保署署长(2001至2003年)时,经常参照香港的废物管理经验。时移势易,台湾的减废成效早跑赢香港。除了减废的反面教材,我们还剩下甚么?
       这让我想起台湾二十年前那场「内战」。
  那个年头,当地经济旺盛,连带垃圾量也以双位数字同步增长,结果垃圾多得没地方填埋。于是,有县市乡镇开始做起偷鸡摸狗的坏事,垃圾车半夜偷偷跑到人家县市区份非法弃置,而且「有来有往」,爆发赫赫有名的「垃圾大战」。
  至于运不走的垃圾,惟有堆到自家门前。譬如台北市内湖基隆河畔的「垃圾山」,足足有三个足球场大,十七层楼那么高。
台减废成功 焚化炉减建
  垃圾太多,钱也多,台湾政府打算豪花公帑大量兴建焚化炉,一烧了之。为减少小区居民的反对声音,台北的焚化炉每烧一吨垃圾,厂方便会向小区提供200元新台币的回馈金。然而,民众宁愿不要钱也要反对,政府别无他途,必须走减废的路。这样反而绝处逢生,最后交出一张亮丽的减废成绩单。
  在这趟台北之旅,重遇北投焚化炉厂长傅良枝。他说由于垃圾减量做出成绩,原先计划兴建的30多座焚化炉,超过10座被搁下发展计划。全台湾余下的20多座焚化设施,都因为大力减废而不够垃圾烧,结果「大家都在抢垃圾」。前述内湖的垃圾山,垃圾都被翻挖,用来喂养焚化炉。传厂长说,焚化炉食量惊人,坐食山也崩,即使是垃圾山,大概捱不过今年九月,将告夷平。
垃圾分类非仅省钱 资源再生
  如纯以焚化炉处理的垃圾量去看,全台北的垃圾根本喂不饱北投焚化炉的四个炉子——1年下来,4个炉同时启动的日子只有33天。要不是顾及交通运输等因素,木栅、内湖两座焚化厂,大可提早退役,早早收炉。
  如何总结这段历史教训?传厂长说,过去计量焚化设施时,从无考虑减废、回收的成效,以致焚化炉供过于求。他语重深长地说,源头减废,才是废物管理的治本之道。台湾环保署最新订下的减废目标更进取,要把2016年的垃圾清运量减少7成(以1998年的历史高位作基线)。
  香港的环保官员大概读懂了,上月推出的10年资源管理大纲,大底就是从这减废思路出发,就减废目标而言,亦属进取。然而,香港政局纷乱、「邻避」(not-in-my-backyard)气氛高涨,加上回收配套及出路不全,在在令人担心政府是否有能量,可以在2016年前成功落实执行。
  他乡遇故知,在离开台湾前的晚上探望好友,喝了不少。一觉醒来,但见友人并非一股脑儿把满桌垃圾扫进垃圾袋,而是冲洗好啤酒罐、把胶樽踩扁再栓上樽盖,再细分回收。这位朋友是位总经理,论时间成本,要多缴一元八块的垃圾费根本不算甚么。但在台湾朋友眼中,扔掉的是资源而非垃圾,做好减量回收,不仅仅为荷包着想,也是一种公民责任。只是这种应有之义,离我们很远。
微信公众平台:gseanor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6-15 13:17 , Processed in 0.02695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