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
|
|
|
|
|
这是一个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超过“意识发展”的速度之时代。技术变革的乱花确实容易迷失人们笨重的双眼。有时候我们会产生幻觉,以为电子一秒种飞行的速度,等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速度。 |
|
这也是一个我们经常被“政策幻影”所迷惑的时代,领导人的讲话与不同场合的表态;媒体上通报的那些让人欣喜的发展成绩,经常让我们以为世界已经大同,人类已经没有什么需要改变和优化之处。 |
|
但这也是一个苦难仍旧大量延续的存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牺牲品。有时候上一场博弈的牺牲者又会在下一场战役中继续沦落。社会就是以这样持续欺压弱者的方式延续着它们的残酷。如果一个社会缺乏苦难的缓冲和救济能力,那么这个社会表面上再繁荣,也仍旧像是“资源操盘手”的外衣——他们的光鲜是由无数人的血泪所铸就;或者像资源占有者上镜时的微笑,他们频频闪现的温和与柔情,永久遮盖着的是转身后的残忍与专横。 |
|
由此,我们需要从草根环保的真实生存,去想像一下,未来十年,2024,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 |
|
|
|
|
|
公众参与也许会发生改变。公众本来就是自己环境的主导者。而参与,往往有边缘化、随机化、被动化的意味。如果我们想像一下10年之后公众开始“主导”身边的环境问题解决,会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支撑呢? |
|
首先最重要的当然是博物学普及。一个人关心身边的环境,不是由于政策,不是由于考试,不是由于投资,完全是由于心灵的驱动,无目的,无边界,无防范,无阻隔。 |
|
我这样说实际上等于是在暗示“公众环境教育集团”会有极多的机会。甚至有些历史悠久能力超强的环境教育机构会“整合上市”,通过售卖股票的方式获得机构发展的动力,通过售卖环教课程的方式来获得利润的延续;通过发展收费学员的方式来“发展自然爱好者”。 |
|
我这样更想说的是每个地方都会有大量的人在观察身边的自然细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花雪月,尽收眼底。学术工具的辅助加上本地自然观察的韧性坚持,当地物种的本底资料会由一批又一批的“自然观察爱好者”持续揭示和累积。 |
|
内心热爱自然的人才可能保护自然。与自然有对话能力的人也可能察觉自然的痛苦,也才可能体悟“生态损伤修复”所需要给出的方略。这时候,法律会成为保护者非常顺手的武器。不管“环保法”修订得如何,不管“环境公益诉讼”是不是每个公民都可以自由发起,不管湿地保护法是不是出台,不管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不是会严惩动物伤害者,也不管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评违法行为有没有真正的零容忍——只要公众充分利用目前手上已经有的法律,其实没有多少环境违法行为能逃过真正的处罚。 |
|
因为中国的党政干部将越来越处在公众锐利眼光的监督下。他们如果无法真正成为“人民的环保公仆”,就将被环保公众无情地淘汰。可以相信,未来十年,党政干部会有很多人默默接受“草根环保组织”的环境知识扶贫。当前,全国上下的党政干部的生态保护知识是如此的差劣,以至于他们作出的决策经常是违犯自然规律之举;他们确定的生态工程多半是违逆生态规律、严重伤害生态系统之工程。 |
|
“新媒体”给公众带来了此前完全没预料的“自由搏击”的可能。我们没法预料在十年之后,微博和微信之外,还会出现什么样的便捷的沟通和交流工具。但目前的技术形势基本可以明朗。微博带来的是“环境议题公众化”的最好手段;而微信带来的是“核心关注者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的电子参谋室。没有什么环境事件能够阻挡公众的讨论和干预。在这时候,敢作敢为的环保组织和环保个体,会真正受到公众的认同和欢迎。 |
|
|
|
|
未来的草根环保组织会在旺盛的需求上迅速发展?还是环保组织本身也已经不再适应这个时代的自由组织状态,让位给随时出现的自由环保人士? |
|
有时候我会把一年的某个时间作为一个横断面,来考察一个事件中,究竟是环保组织的介入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还是随机涌现的自由环保人士产生了最强烈的干预能力。 |
|
在分析近三十个案例之后,我发现,二者如果相辅相成,可能是最佳的干预搭档。自由环保人士需要一根信念之绳或者“项目光束”来把自己的能量导入。这样他们的随机出现就会得到及时的收纳和汇总,这样他们的能量表达就会有渠道可通向“环保病灶”。 |
|
而环保组织除了必须迅速介入之外,还必须有一种极其开放的心态。一家越相信公众能量、自由环保人士能量的环保组织,在介入一个环保事件时,其功力将越强大,其药效将越持久。某种程度上说,任何一个环境议题,考验着环保组织的响应能力、开放度、韧性。响应能力涉及的是理想与果敢,开放度涉及的是心胸和境界,而韧性则体现了自信和顽强。 |
|
具备了这三点的环保组织,才可能在汇聚社会能量上有无穷无尽的手法。也才可能在每一步好像“无心生成”的干预方式中,体现出强大的创造力与激发力。每一个公众都是有强大的穿透力的。在当今每一个公众都是宇宙之中心的时代,如何让关注某个议题的人把自身的小宇宙爆发出来,这是环保组织最需要修炼的技能。 |
|
未来十年,我相信环保组织数量上可能会增多,但增长的速度肯定不如自由环保人士出现的速度快。未来十年,我相信环保组织勇敢地介入现实环境难题的案例会增多,虽然我也相信,环保组织所能介入的环境议题,是中国每天发生的诸多显性和隐性环境伤害事件中万万分之一,是九百九十九头牛身上的一根小细毛。 |
|
但绝对不等于说这样的“比较劣势”就必须让环保组织气馁。恰恰相反,环保组织的体量虽小、所能关注的议题虽少,但其一旦发作,其“发动社会”的能量将可能带来摧枯拉朽的动能。 |
|
未来十年,环保组织肯定会越来越认命。所谓的认命,就是去掉自己身上的虚妄与怯懦。所谓的虚妄,是过去的环保组织认为,自己还残存一点启蒙社会之功劳。但如果,知识力普及,经济力普及,政治力普及,公民自主力普及,法律力普及,科技力普及,在这时候,环保组织如果还奢谈或者妄想自己有启蒙社会之能,就必然要贻笑大方了。而所谓的去掉怯懦,就是环保组织的使命将变得极其简单:在社会可能还不太敢发动的时候,率先发动,设计出符合公众需求的环境难题干预框架和路线,设计出一次又一次的现场活动。这样,公众的环境保护能量就会迅速地汇聚和导流,在瞬间实现对一座座环境伤害冰山的持续暖化。 |
|
在这过程中,环保组织的一切品性都会展现。其意志力、创造力、开放度、透明度,会在真实的战役中被社会所考评和修正。 |
|
换句话说,在“难题为王,行动至上”的时代,任何逃避现实环境难题的环保组织,都将丧失生存的机会。淘汰它们的可能不是新的环保组织,而可能是更为活泼灵敏的“自由环保人士”。自由环保人士随机的聚集和表达,将让社会一次又一次地共振。 |
|
|
|
|
|
[table=100%,#ffffff]现在形势已经越来越明朗,任何不与草根合作,而只知道通过捐赠来贿赂政府的基金会必然会在十年内消亡。即使不消亡,也只能隐蔽而孤单地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