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IPCC AR5)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发布。全球约一亿人正在挨饿,气候变化已令百万计的民众难有足够食物养活家人。如无迅速适应行动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势将令消除全球饥饿问题的进展倒退。 针对这一报告,乐施会气候变化与贫困团队经理王彬彬回应说:
“IPCC此次的报告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气候变化对粮食的影响比之前预期得要严重。
在2007年的报告中,IPCC还对气候变化对粮食收成的影响持乐观态度,而此次的报告已经断言,气候变化已经意味着小麦和玉米等全球主要粮食作物净产量显著减少。
气候变化未来将持续影响粮食收<span pmingliu","serif";"="" style="margin: 0px auto; padding: 0px; ">成,与此同时,世界对粮食的需求却在不断上升。不用成为一位气候科学家,我们也能想象降低的粮食产量和上升的需求将会威胁我们未来的粮食安全。
在此次报告中,IPCC第一次承认更极端的气候将带来更极端的食品价格。气候变化对粮食的影响不仅限于贫穷国家的小规模生产者,还会影响到主要的粮食出口者、全球粮食价格以及数百万全球城市和农村的民众。在中国,极端气候不仅将影响粮食安全,而且将直接影响贫困地区脆弱人群的口粮。
科学家已经警示了问题,现在是各国领导们必须发挥领导作用的时候了。首先,我们需要增加在适应领域的投资,特别是那些最少造成气候变化却最多受发达国家造成的气候问题影响的最贫穷的国家。IPCC第一次承认,目前存在适应投资的缺口。据乐施会估计,在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后的三年中,贫穷国家只从发达国家那里获得了所需适应资金的2%。在中国国内,去年年底已经出台了《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战略》,下一步在落实中应该特别注意对贫困地区脆弱人群的关照。
同时,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了适应行动的局限,因此我们必须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乐施会在社区开展工作时已经观察到了这种局限,减少排放量对于对抗饥饿的工作至关重要。
报告显示我们在对抗饥饿的过程中正面临严重的逆转。不能养活自己民众的政府是无法持久的。如果不能采取紧急行动来适应和减少排放,我们将无法实现‘保证每个人都能吃饱’的目标。阅读这篇报告的政治领导者们,应该考虑一下我们是否会成为无法解决温饱的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