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630|回复: 10

20年,“自然之友”越来越多(绿色家园)(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5 13: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为自然之友野鸟会在指导小会员观鸟

图为自然之友野鸟会在指导小会员观鸟


图为自然之友野鸟会在指导小会员观鸟。

       北京市朝阳区华展国际公寓A座201房间里,自然之友的年轻人们正在忙碌。

  今年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环保民间组织—自然之友成立20周年,他们在日常工作之外,正在抓紧筹备成立自然之友基金会、创办盖娅(大地之母)自然学校、与清华大学NGO研究所联合举办“环境治理中的公民责任与社会组织”研讨会。

  “环境保护的大环境比以前好很多。越来越多的公众、政府部门和企业对社会组织的认识有了改变,理解和认可越来越多。”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对记者说。

  当前,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但30岁的张伯驹并没有“无力感”,“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耐心和韧性,需要专业且持久的行动。我们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

  积极发起保护滇金丝猴、藏羚羊等行动,开展中国报纸环境意识调查

  1994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梁从诫等人发起的“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经民政部批准成立。他们把这个民间环保团体命名为自然之友,梁从诫担任会长。

  梁从诫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梁启超之孙。创立自然之友时,他已年逾六旬。对于梁从诫放弃史学研究投身环保,季羡林先生评价说: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这就是他忧国忧民忧天下思想的表现。

  自然之友的成立,被视为中国民间环境保护运动的一个起点。作为中国第一个注册获批的全国性环保民间组织,自然之友积极发起保护云南德钦滇金丝猴、可可西里藏羚羊等行动,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声名鹊起。此后,在都江堰杨柳湖大坝工程下马、怒江建坝和西部水电开发之争、“环评风暴”、圆明园铺设防渗膜等环保事件中,都有自然之友的身影。

  在张伯驹看来,和这些奔赴一线、如同“救火”的行动相比,自然之友曾经开展的中国报纸环境意识调查,也同等重要。“虽然大家不是特别注意,但它在自然之友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项调查从1995年到1999年,连续开展了5年。当时中国的环境问题还没有集中爆发,环境保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媒体上环境报道数量较少,对于环境问题,报纸上出现得最多的词是“环境卫生”和“绿化”。自然之友动员上百名会员每天读报、剪报,每年做调查,出报告,发布报纸环境意识排行榜,评选最佳环境记者。这一调查对中国媒体记者环境意识的提升,环境报道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保护金丝猴和藏羚羊这样的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回应性的、应激性的,出现问题后,自然之友挺身而出,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张伯驹说,“中国报纸环境意识调查这个项目,是非应激性的,有很强的前瞻性,推动了一个行业在环境意识和行动上的转变。”

  柔性开展环境教育,刚性介入环境损害事件,形成富有“韧性”的力量

  “自然之友有光辉的历史,但也有许多遗憾。”张伯驹坦率地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家大型央企拟在海南三亚市建设亚洲最大的化肥厂,要把三亚变成一座“大型化工旅游城市”。1996年,这个项目的反对者托人找到梁从诫,希望借助这位名门之后的声望和渠道,向政府高层传递意见。梁从诫婉拒了,他说:“我们只管得了金丝猴,管不了大化肥。”

  后来,十几位专家、学者起草了给全国人大的建议书,分析了大化肥项目将会产生的严重环境问题。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批示:“应转有关部门制止。”此后,三亚大化肥项目全线停止。

  梁从诫出于保护自然之友的目的,拒绝了项目反对者希望他出面的请求。但他后来同意在建议书上签名,表示了个人支持的态度。

  “梁先生当时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当时环保NGO(非政府组织)处于一个初期的形态,遇上的又是一个国家级特大工程。如果介入,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张伯驹认为,“然而,这是一个考验自然之友是否能参与更大的社会事件、回应社会需求的时刻,自然之友没有积极介入,这是一个遗憾。”

  自然之友在成立初期,将宗旨确定为“公众环境教育”,同时介入环境破坏事件。2000年以后,自然之友将主要精力放在环境教育领域,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逐渐缺少态度和声音,开始变得朝气和锐气不足。和一些新成立的环保民间组织相比,自然之友在活跃程度和对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等方面,出现了差距。

  “近几年来,自然之友一直在进行转型,致力于建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成自觉的行动,努力使环境教育的柔性和介入环境损害事件的刚性并存,形成一种富有‘韧性’的力量。”张伯驹说。

  目前,自然之友的工作重点是回应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凸显的城市环境问题,通过推动垃圾前端减量、低碳家庭和社区建设、城市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等,探讨和寻找中国的宜居城市建设之路。同时,高度关注并参与那些严重的环境破坏事件,积极推动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走在转型路上的自然之友,更加活跃、专业,环保行动更有力量。2011年9月,自然之友、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就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向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作为民间组织提起的第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它对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保民间组织声音越来越响亮,更多公众、政府部门和企业改变了看法

  “现在环境保护的大环境比以前好很多。环保民间组织的注册比原来方便了,越来越多的公众、政府部门和企业对社会组织的认识有了改变,理解和认可越来越多。”谈到环保民间组织面临的形势,张伯驹表示。

  “前几年,如果你批评一个政府部门,可能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反应。现在公开提出环保治理的问题,回应可能是良性的互动。”张伯驹说,环保领域开放的程度,对批评和质疑的包容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前一段时间,山东省环保厅还邀请自然之友等几家环保民间组织到济南座谈,探讨怎么推进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张伯驹介绍,从自然之友资金来源的变化,也可以看到社会各界对环保民间组织的认可和支持在增加。最近几年,自然之友一年获得各类资金四五百万元,国内资金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除了公益性的基金会、企业捐赠、个人捐赠,还开始获得一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经费,占5%左右。

  目前,自然之友注册会员超过1.5万人,除了设在北京的办公室,还在上海、广州、福建等地建立了15个会员小组,其中5个已在当地注册。在全国各地,和自然之友类似的环保民间组织越来越多,跨越“种树、观鸟、捡垃圾”的发展初期,环保民间组织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绿色力量。

  晚年的梁从诫曾经发出这样的自我拷问:我们的生存环境究竟是改善了,还是在继续恶化?我们的环保工作究竟有什么价值?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在努力?自然之友理事长杨东平,把这些问题称之为“梁从诫之问”。

  对“梁从诫之问”,张伯驹有过认真的思考。他说,我们赶上了一个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的时代,这是过去30多年不可持续的发展累积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不可能马上变成零,满目疮痍的地方也不会马上变成青山绿水。必须有更多的人,通过持续的行动,才能使那一天更早到来。包括自然之友在内的环保组织,就是在努力把生态环境恶化速度变小的一群人。


  “看清这一点,我们就会减少‘为什么做了这么多工作,环境还在持续恶化’的无力感。对于我来说,这种无力感是很小的。”张伯驹说。

  在自然之友办公室,所有垃圾严格分类。让工作人员略感无奈的是,分好类的垃圾倒到外边不同的垃圾桶里,环卫工人往往又混在一起拉走了。“从垃圾分类到治理雾霾,这些环境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韧性,需要专业且持久的行动。”张伯驹强调,“这是自然之友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我们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

作者:刘毅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巫落落 + 2

查看全部评分

28

主题

1777

回帖

7246

积分

北冰洋

huadaotumi

积分
7246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4-5-5 14: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汉子笑得好可爱。
左手签名的最后一句话是骗人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6: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5-5 17: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气很不错诶  穿短袖外套皆宜
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腾讯、新浪官方微博: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湘大雷锋环协对外交流群:131450194~~~沙沙漏漏沙漏~~~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7: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暖暖@文字控:天气很不错诶  穿短袖外套皆宜  (2014-05-05 17:35) 
北京的五一
刮风加下大雨
【一年难得见一次的大雨】
总之是冻死的节奏

五一之后天就又变晴朗啦
偷笑,五一逃离北京
是个正确的决定
发表于 2014-5-5 17: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Fireworm:北京的五一
刮风加下大雨
【一年难得见一次的大雨】
总之是冻死的节奏
....... (2014-05-05 17:40) 
五一待在学校, 食堂不开门 ,送饮用水的阿姨不在,连外卖都没人送。然后偶尔地停一下自来水,好像就是想告诉你:小样,叫你小长假待在学校~~~~
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腾讯、新浪官方微博: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湘大雷锋环协对外交流群:131450194~~~沙沙漏漏沙漏~~~

0

主题

45

回帖

65

积分

清泉

积分
65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4-5-5 18: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8: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不喜欢纯表情回复

0

主题

45

回帖

65

积分

清泉

积分
65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4-5-6 00: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羡慕望远镜

74

主题

71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1413

社区居民杰出新人奖

发表于 2014-5-6 21: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梁从诫之问”,张伯驹有过认真的思考。他说,我们赶上了一个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的时代,这是过去30多年不可持续的发展累积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不可能马上变成零,满目疮痍的地方也不会马上变成青山绿水。必须有更多的人,通过持续的行动,才能使那一天更早到来。包括自然之友在内的环保组织,就是在努力把生态环境恶化速度变小的一群人。


我们保护环境的速度能够赶得上人类破坏环境的速度吗?如果我们赶不上,那么我们的存在仅仅是让自然死亡的速度放慢而已吗?
足迹的串联,是为了重拾自然状态下的纯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9-3 11:08 , Processed in 0.04548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