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www.gongyishibao.com/html/guojianli/6690.html
2014-07-02 来源:公益时报年轻人在这里向老一辈得到了修理技能和节俭的观念 想象一下,你的智能手机屏幕摔碎,或是心爱的靴子破了个大洞,你会怎么办?相信现在的大部分人都会直接丢掉再买个新的。但现在有了新的选择,你可以加入这样一个新的世界潮流:带着坏掉的东西来“修理咖啡厅”。
修理狂们的天下
修理咖啡厅(Repair Cafe)是一个帮助前来者修理旧东西的地方。每周末,都会有志愿的修理师傅坐在咖啡厅里,想要修东西的人就可以带着物品到这里请他们帮忙修理。
当然,这里所说的“咖啡厅”并不一定是卖咖啡的店面,它可以是工作室、社区中心,或者只是展会上的一个小摊子。客人从家里带来坏掉的东西交给这里的人修理,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在旁边跟着学习或是帮忙一起修。大部分咖啡厅采取每周一次的模式,也有一个月修一次、一季度修一次的。
从2009年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第一家修理咖啡厅至今,这个概念已经迅速扩展到全球。如今,全世界已经有超过400家修理咖啡厅。
而这些志愿修理师傅则是一群得了“修理癖”、狂爱修东西的人。有的人原本只是单纯地喜欢自行车,在骑车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怎么修理和保养自行车;有人会缝缝补补、修改老旧的衣服;还有人热爱修理钟表……
对他们来说,修理是深入了解一件东西后自然学得的技能,也是带给他们极大满足感的创新过程,很多到咖啡厅修东西的客人自己后来也变成了修理师傅。
修理咖啡厅成功修好的东西非常多,从灯、衣服、相机、手机、电脑、除草机、行李箱、自行车到微波炉、面包机、CD播放机,基本上几乎所有你想得到的东西都可以带来修。
和一般人认为修东西就是全身脏兮兮的刻板印象不同,修理咖啡厅活动其实是个好玩又有创造力的活动。
美国加州某地在举办了修理咖啡厅活动后,一位主办人在博客上写了如下一段话:“每个到修理咖啡厅的人都很开心,好像我们触动了人们的心弦……修理并不只是帮人修东西,满足他们的需求,也满足了人们想加入这一类型团体的渴望。修理活动也从不同的客人和修理师傅那儿获得许多灵感,比如如何与其他团体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一个共享的工具仓库等。最重要的是,每个人来这里都只是因为好玩。”
硅谷人也爱修理
在硅谷的一次修理咖啡厅活动上,就有76个人带了114个要修理的东西过来,志愿者修理好了其中的76个,包括自行车、衣服、相机、手机、电脑、割草机、行李箱、台灯、烤面包机、CD机、微波炉、缝纫机和一台80年代的苹果电脑等各种各样的东西。修理那台苹果电脑还得到了一些额外的帮助,因为一名苹果的早期员工路过的时候看到了这台电脑便迈不开腿了。没有什么神奇的,毕竟这里是,硅谷。
吉姆·华尔(Jim Wall)是一个退休的电脑设计师,他说:“我们很喜欢这种服务社会的理念——一个大本营,很多修理工具,一些有空闲时间的志愿者可以有机会摆弄那些复古的收音机、电视机等等,很不错。”从修理咖啡厅创办以来,华尔就一直是常驻志愿者。
菲利普(Philip)是这里新加入的志愿者,他在思科工作了21年了,平常做一些网络诊断和故障排除的工作,但空余时间喜欢和坏掉的东西周旋,他自称“还没遇到让自己沮丧的麻烦”,也是一个以解决问题为乐的人。“自从我成功修好了一个录像机之后,现在有人给我送来了各种各样的设备,我期待一些高科技的东西,但意外发现了很多旧时代的玩意儿特别有意思。”
安德鲁·谢尔顿(Andrew Shelton)比较特殊,他平时的工作就是和废旧物打交道。他在一个叫GreenWaste的旧物处理公司工作,平时一般的工作就是告诉别人怎么妥善处理废弃的东西,比如是不是可以回收、是不是可以进入GreenWaste的库房。谢尔顿几乎随身带着工具,他想要成为一个“零废品者”,几乎一点都不浪费。他说:“修理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把故障的东西扔掉或送进回收站,让每一件器具都能发挥最大的价值。虽然修理是一门‘消失的艺术’,但是我的祖父和父辈的习惯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我喜欢修理东西。”
拒绝坏了就扔
和老一辈的节俭相比,现代人对物质的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简单的修理像是修补鞋子、缝补衣服破洞、把椅子脚粘起来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少见,廉价的大量生产使得人们产生了东西不够好就该扔掉的观念,修理东西被认为是件过时又没有必要的事情。
修东西可以说是抵抗“坏了就扔”文化的一种表现,拒绝“买-用-扔”模式(buy-use-dispose),让资源不断回收再利用。下次要扔东西之前,也许你可以再想一想,直接丢弃坏掉的东西其实也是个昂贵又失去许多乐趣的笨方法。
(据路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