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548|回复: 11

07全国营—长白山部分资料

[复制链接]

2

主题

7

回帖

6

积分

冰块

积分
6
QQ
发表于 2007-7-7 16: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气候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气候,属于具有委风影响的温带在陆性山地气候,呈现出明显的气候垂直带分布。总的特点是:冬季温长凛冽,夏季短暂温凉,春季风干燥,秋季多雾凉爽。年平均气温在3摄氏度至-7摄氏度之间。白头山天池低于零下7摄氏度,7月最热平均不超过10摄氏度。1965年12月15日,曾经出现过零下44度,是全省低温中心。

冬长夏短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又一显著特点。全长冬长达7个月之久,天池长达10个月。最大面积雪深度一般为30-50厘米。天池则达1-2米。而春季不超过2个月,夏季不超过3个月。进入9月,气温开始下降,到10月末,全区平均气温下降到零度左右,直到来年4月月中旬逐渐开始回升到零度以上。白头山可延缓到6月中旬,乃至7、8月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沟谷的沟谷仍有斑块状的多年积雪分布着。天池年平均绝对湿度为3.9毫巴。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雨量比较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700-1407.6毫米之间,一般在5月至9月,7、8月为最多,山顶部年降水日数209天,山脚下年降水日数115天到146天,为东北地区之冠。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火山锥体和四等房、五虎岭等,有8个月左右时间为固体形式降水。无霜期100天左右。

云雾多,风力大,气压低,是白头山气候的主要特色。尤其夏季,常常是风云莫测,一会儿风和日丽,一会儿雷雨交加,好似孙悟空一样变化多端。说这里“风无一日停,天无一日晴”,千真万确。年大风日数(3 8级)269天,是全省最多的地区,年平均风速为11.7米/秒。8月最低风速为6.8/秒,12月最高风速17.4米/秒。年雾淞(树挂)165天,山顶雾日265天。年平均日照数100天左右。年平均气压为734.4毫巴。白头山巅之所以无禁林生长,仅有矮小的高山苔原植物,与云雾多,风力大,气压低是密切相关。

2

主题

7

回帖

6

积分

冰块

积分
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6: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文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河流密布,水系以天池为中心呈辐射状流淌,向西、向北流入第二松花江,向南、向西南流入鸭绿江,向东、向东北流入图们江。

松花江位于我国东北的中部,流经吉林、黑龙江二省。在我省境内的流城面积为125,000平方公里,流经安图、抚松等23个县(市),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关系重大。第二松花江有近50条长15公里以上的支流,其中最长的是源出于白云峰西侧的槽子河、老松江河汇成的松江河与源出于白 头山西南侧的紧江、漫江河及碱厂河汇成的漫江。二道松花江的主要支流有头道白河、二道白河、三道白河、四道白河、五道白河及古洞河等,其中二道白河是唯一发源于天池的河流。天池水经过1,250米长的乘槎河(天河),人68米,高处银河般跌落下来,穿过霭雾弥漫的长白温泉群,傍林而下成为二道白河。

图们江发源于白头山东、南麓,是白头山以东我国与朝鲜的界河。在中朝边界二十号界碑处,我国境内的母树林河与从朝鲜境内流出的一支流汇;下流2公里,在赤峰东侧又与发源于园池的弱流河汇合成图们江。在我国境内的主要支流、有红旗河、海兰江、布尔哈通河、嘎呀河、珲春河。;图们江流城面积33,000平方公里,流经安图、和龙、龙井、图们、珲春等县(市),滋润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沃野密林。

鸭绿江发源于白头山南麓,是白头山以西的中朝两国界河。鸭绿江 的源头有二,一是发源于玉雪峰下的瑗河(旱河),一是发源于朝鲜境内将军峰下的胭脂川。二溪在头谷岛与古朵河汇合,形成水色绿如鸭头的鸭绿江。在我省境内有二十三道沟、十九道沟、十五道沟和发源于长白山脉龙岗山的浑江等较大支流。鸭缘江流域面积61,000多平方公里,流经我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浑江市和集安县。

发源于白头山的三江,特别是第二松花江和鸭绿江水量充沛,坡陡流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电力,而且还可以灌溉农田,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2

主题

7

回帖

6

积分

冰块

积分
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6: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壤状况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分布规律是伴其地貌、植被、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大体可分为暗棕色森林土、棕色针叶林土、山地生草森林土、山地苔原土和沼泽土、草甸土等。

1.暗棕色森林土(山地暗棕色森林土)

海拔在720-1,100米之间,地貌为熔岩台地。土壤为白浆化暗棕色森林土。植被以阔叶红松林为主。除红松外,还有椴树、大青杨、水曲柳、蒙古柞、春榆、白桦和少量灌木,草本植物主要是山茄子、透骨草等。在二道白河东侧,海拔在800米阶地的剖面是:0-5厘米,暗棕色、团块状、浅灰色、砂壤、无结构,植物根系渐少;30-40厘米,浅棕色,块状结构,植物根系少;40厘米以下,棕色或褐色的火山喷出物。

2.棕色针叶林土(山地棕色森林土)

海拔在1,100-1,700米之间,地貌属倾斜熔岩高原。岩底有多孔的玄武岩,黑曜石,粗面岩等。上部都复盖有火山灰,部分地区有火山砾和火山弹。受河流的切割,河谷多呈“U”型隘谷。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植被以云、冷杉和鱼鳞松为主。混有臭冷杉、岳桦及长白落叶松。草本层的盖度约40%。这些含有单宁物质的森林残落物在表层,引起了真菌的分解,使土壤进行灰壤化过程。一般土层较薄,大约在20-30厘米,最厚不超过一米。虽然土层较薄,但土壤剖面层次较清楚。在海拔1,15米阶地的剖面是:0-1.5厘米,枯枝落叶为未分解的针叶;1.5-3厘米,灰色、无结构、有根系并有真菌;3-13厘米,灰白色、砂质、无结构,在根系;13厘米以下,黑色火山灰夹碎石。

3.山地生草森林土(山地草甸森林土)

海拔在1.700-2.000米,平均坡度20度以上的白头山火山锥体下部。地貌为火山锥体。土壤属山地生草森林土。植被以岳桦矮曲林为主。并有少量耐寒的长白落叶松,低洼及沟谷处有赤杨分布。地被物主要有牛皮杜鹃、笃斯越桔、贝加尔野碗豆及禾本科植物和藓类。这种土壤土层薄,腐殖质含量比长白山其它几种土壤略高。

4.山地苔原土(亚高山苔原土)

海拔在2.000米以上,火山锥体的中、上部,为岳桦林以上的无林处。土壤系山地苔原土,土壤母质主要是火山灰。植被有高山罂粟、圆叶柳、仙女木、松毛翠、笃斯越桔、各种杜鹃和地衣、苔藓等。每逢八月盛夏,这些植物争芳吐艳,但好景不长。由于秋风、霜冻摧残,月余时光,大量植物落叶集聚在地表面上。每当春夏之交,积雪熔化时,此地的冰层尚未解冻,地被物较厚,使土壤温度增加较慢。严重影响着地被物的生长。植被生长期短,微生物分解被低温和高湿所抑制,有机我质分解特别缓慢,大量积累,则形成泥炭质。土壤剖面的特性是:土层薄,剖面层次不明显,有厚薄程度不同的泥炭层存在,腐殖质含量呈酸性反应。全剖面均夹有火山喷出的岩碎石。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除上述有规律的、成垂直地带性分布外,还复区(局部低洼地区)分布的沼泽土和草甸土等。

沼泽土:其所在的地形部位和植被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分布在落叶松甸子和莎草甸子的较高处,土层一般较薄。这种土壤层次发育不好,并有潜育化的现象。

草甸土:分布在岳桦、落叶松疏林之间,地形多为缓坡的平坦地域。气温较低,降水丰富。植被以小叶樟、山牛蒡等为主。土壤剖面特点,生草作用较明显,剖面夹有碎石,母质是玄武岩和火山砾等,并有微度潜育化影响。土层总厚度,一般在20-30厘米。植物根系较为密结,淀积层呈棕黄色,质地从中壤到砂壤,结构是小团粒到粒状。

2

主题

7

回帖

6

积分

冰块

积分
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6: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状况

保护区1960年划区建局,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被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为国际A级自然保护区。

1991年以来,全局有森林防火等32项工作57次荣获国家、省、州、市级表彰奖,其中有8项工作10次荣获国家、省、部级表彰奖励。建区38年无森林火灾发生。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并依据实际情况,于1988年11月经省人大批准,颁布实施了《吉林省长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同时,加强普法宣传,提高社会保护意识。

管理局还依法加强管护力度。仅1998年一年,就组织大型搜山清区行动9次,参加人员1.6万人次,检查过往车辆8600台次,截留火种1.2万余件,清除非法入区人员1.8万人次,放生林蛙1万作只,没收薇菜2.5万余公斤、红松籽4万多公斤、其他物品近千件,拆除戗子25座,消除火险隐患30起。管理局还不断加强与周边市、县乡、镇及各毗邻单位的联合保护工作,贯彻实施了吉林省5年禁猎规定,较好地保护了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使区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二、建立健全的科研机构和能力较强的科研队伍。保护区内已建立了中科院长白山森林定位站、长白山火山地震观测站、水文站、气象站等。到目前,已完成48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300余篇,完成了《长白山动植物名录》等十多部专著,其中中华秋沙鸭生态学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管理局还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广泛开展了合作研究与交流。自1980年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网络以来,先后与西德、美国、加拿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广泛开展了交流与合作,扩大了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以旅游为龙头的多种经营产业发展较快。长白山作为全国八大名山和五大山水风光区之一,已被国家旅游局推荐为旅游的国际名牌景点之一。仅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长白山步入了旅游产业化、规范化的轨道。1990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为全省的旅游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

主题

7

回帖

6

积分

冰块

积分
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6: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植物资源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不仅植物类型复杂、多样,而且种类十分丰富。目前已知有野生植物2,277种,分属于73目246科。其中:真菌类植物15目37科430种;地衣类植物2目22科200种;苔藓类植物14目57科311种;蕨类植物7目19科80种;裸子类植物2目3科11种;被子类植物33类108科1325种。

  在2,277种野生植物中,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5种。其中:人参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人参、岩高兰、对开蕨、山楂海棠、瓶尔小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白松、长白柳、钻天柳、水曲柳、朝鲜崖柏、黄菠萝、胡桃楸、天麻、玫瑰、黄蓍、野大豆、刺五加、草苁蓉、平贝母、松毛翠、天女木兰、牛皮杜鹃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红松、偃松、崩松、长白松、钻天柳、东北红豆杉、西伯利亚刺柏为吉林省一级保护植物。在这些植物资源中,有药用类844种,材用类155种,食用类99种,牧草、编织、造纸、绿化、观赏、工艺等类42种。

1.药用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药用植物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人参、党参、东北刺人参、黄芪、贝母、木通、细辛、天麻、瑞香、五味子、红景天、云芝、木灵芝、草苁蓉(不老草)等,都是名贵的药用植物,特别是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东北“三保”之――人参,在国内外市场一直享有很高的信誉。松木、牛蒡、楱子、胡桃楸、杜香、月见草、梅花草、玫蔷微、牛皮杜鹃、荨麻、乌拉草、大叶樟、小叶樟等,除药用外,还分别应用于化妆、印刺染、造纸、纺织、食料等各行业和领域。

2.材用

  1982年第三次区划调整前,活立木总蓄积为29,000,000立方米。1982年第三次区划调整后,活立木总蓄积为44,567,543立方米。主要树种:红松4,225,654立方米、鱼鳞松10,229,452立方米、落叶松7,739,577立方米、臭松6,153,630立方米,黄菠萝14,596立方米,胡桃楸52,112立方米、椴木4,409,236立方米、水曲柳424,938立方米、白桦706,602立方米、色木973,242立方米、柞木1,014,123立方米。森林资源消耗量每年为55,157立方米。

3.食用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食用植物中,利用果实的山楂、山荆子、山葡萄、越桔、花盖梨、;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葛枣猕猴等;有利用种子的红松、胡桃楸、平楱、毛楱等;有利用野菜的薇菜、蕨菜、蒲公英、大叶芹、龙牙0木等;有利手真菌的木耳、楱蘑、冻蘑、猴头蘑、树鸡蘑、榆黄蘑等,不仅色泽鲜艳,富有营养,而且没有污染,味美适口,是出口创汇的物资之一。

4.饮料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饮料植物主要有人参、山楂、山梨、山葡萄、北五味子、笃斯越桔、兰果忍冬、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等40余种。

5.蜜源粉源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蜜源与粉源植物有280种,是发展养蜂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紫椴、糠椴、胡桃楸等,尤其椴树蜜以产量高,质量好称于世。

6.观赏植物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观赏植物类虽然比较稀少,但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偃松、玫瑰、花楸、八角枫、接骨木、毛百合、金老梅、短梗杜鹃、朝鲜崖柏、东北梅花等,都深受学者、专家和旅游观光者的重视好评。

7.濒危植物

  国家二级保护的瓶尔小草、日本对开蕨、草本类的加拿大山茱萸,木本类的短梗杜鹃等,都已处于濒危境地。

2

主题

7

回帖

6

积分

冰块

积分
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景点介绍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是松花、图们、鸭绿三江之源,是中朝两国的界湖。它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壮丽的长白山群峰之中。

  据说,天池原是太白金星的一面宝镜。西王母娘娘有两个花容月貌的女儿,谁也难辨姐妹俩究竟谁更美丽。在一次蟠桃盛会上,太白金星掏出宝镜说,只要用它一照,就能看到谁更美。小女儿先接过镜子一照,便羞涩地递给了姐姐。姐姐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越看越觉得自己漂亮。这时,宝镜说话了:“我看,还是妹妹更漂亮。”姐姐一气之下,当即将宝镜抛下瑶池,落到人间变成了天池……。还有一个传说,说长白山有一个喷火吐烟的火魔,使全山草木枯焦,整日烈焰蔽日,百姓苦不堪言。有个名叫杜鹃花的姑娘,为了降服作孽多端的火魔,怀抱冰块钻入其肚,用以熄灭熊熊大火,火灭后山顶变成了湖泊。


  天池略呈椭圆形,形如莲叶初露水面。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天池在长白山巅的中心点,群峰环抱,离地高约20余里,故名为天池。”天池实际湖面高度为2194米,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不愧“天池”之称。天池的湖水面积为9.8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度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是我国最深的湖泊。

  长白山天池由于高度较高,气候多变,风狂、雨暴、雪多是它的特点。它有长达10个月的冬季,湖水冻结的时间达6个月之久。当风力达5级时,池中浪高可达1米以上。如同任性的少女发怒,平静的湖面霎时狂风呼啸,砂石飞腾,甚至暴雨倾盆,冰雪骤落。绰约多姿的奇峰危崖统统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这雾霭风雨,瞬息万变,虚无缥缈的白山风云,既绘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绝妙美景,又为长白山天池增添了无限的神秘感,它塑造了长白山天池的独特个性。
  
  虽然气候寒冷,但生长在有限范围内的茵茵芳草和鲜花以蓬勃的生命力使天池跃然生辉。雍容华贵的长白杜鹃,第一个把春天带到皑皑白雪上,它们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苔原扎根,铺翠叠锦。婀娜多姿的高山罂粟,花朵洁白,它与杜鹃一起被誉为长白山两大圣花。胜似红衣仙女的高山百合、叶茎由地下蜷曲向上的稀有的倒根草、宛如金色耳环的高山菊、小巧玲珑的长白龙胆和遍布各个角落的高山桧,还有第四纪冰川时期由北极推移过来的长白越桔、松毛翠等,匍伏着矮小身躯,以坚毅而顽强的生命力,共同编织着锦绣的天池风光。

  天池胜景

  长白山瀑布


  长白瀑布位于白头山天池池北,长白天池四周有十六奇峰,北侧有一缺口,称U 形门(古称小门),天池水由此流泻而下,由于山大坡陡,水势湍急,一眼望去,象一架斜立的天梯,人们称之为\"通天河\",也叫“乘槎河”。乘槎河从山口喷豁而出,迭落直下,形成高达68米的瀑布--长白瀑布。长白瀑布是松花江之源,我国东北最大的瀑布。
  
  瀑布口有一巨石名曰“牛郎渡”,将瀑布分为两股。两条玉龙似的水柱勇猛的扑向突起的石滩,冲向深深的谷地,溅起几丈高的飞浪,犹如天女散花,水气弥漫如雾、如云、如烟,气势磅礴,撼人胸臆,沁人心脾。降冬时节,长白瀑布从悬崖上凌空而下飞起万千水滴,瞬间水花纵横喷射,十分壮观。诗云\"白河两岸景清幽,碧水悬崖万占流。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不须鞭石渡沧海,直可乘槎问斗牛。欲识林泉真乐趣,明朝结伴再来游。
  
  它纬地经天,云翻雨倾,几十里外可闻咆哮声,势如万马奔腾,景象十分壮观。游人经过这里,无不驻足仰望,感慨万千。瀑布状如白练,从天而降,雷霆万钧,如玉龙扑向谷底,其景象蔚为壮观。急流跌水,千百年之后,瀑布下形成深约20米的水潭。潭水流出,汇为二道白河。

  乘槎河


  天池北端龙门峰与天豁峰之间缺口有一地势低下之处,称为闼门,是池水出流的唯一缺口,宽约二三十米,形成一条天然水道,即乘槎河,又名天河。到1250米尽头时,便轰然跌下68米高的断崖。形成雷霆万钧、虹霓霞雾的长山瀑布。乘槎河是一条罕见的河流,是连接天池与长白瀑布的“白色纽带”,它全长也就1250米,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短的河流。《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水自天池泻出,天豁、龙门二峰之间,波浪汩汩,形同白练。严冬不冻,下流五里,飞泉挂壁,宛成瀑布,声闻十里外……实为松花江之正源。”乘槎二字,乃神话乘木排上天之意。在古籍和古诗词中有许多有关的描述。《博物志》卷三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乘槎而去。”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海客》诗中有“海客乘搓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之句。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中也有“起草鸣先路,乘槎动要津”等诗句。

  钓鳌台

  在紫霞峰下,矗立着因沧海钓鳌的豪迈举止和远大抱负而得名的钓鳌台。李白《赠薛校书》诗:“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那豪放胸怀在此使人会意尤深。钓鳌台上,用各色巨石砌成1米高、4米见方的“女真祭台”,相传女真国王完颜阿骨打便在此登长白山祭天池。据清史《东华录》载:“我朝先世发祥于长白山一带……”《安图县志》记有“安图为女真之旧址”,可见这里同样有着悠久历史。

  天池16峰


  天池被巍峨陡峻的16峰环抱着,其中海拔在2600米以上的有5座,以白云峰最高,海拔2691米。16座奇峰嵯峨耸峙,姿态各异:白云峰气势磅礴,天晴时群峰毕露,独此峰烟雾缭绕,云锁峰尖;玉柱峰拔地摩天,似一柄寒光闪闪的锋利宝剑;紫霞峰石壁参差错落,色浓绛如紫霞;鹰嘴峰峰起双尖,如雄鹰展翅欲飞;冠冕峰重峦叠嶂,气象端严,如帝王之冠冕;铁壁峰石色赤黑、青褐如铁壁……16座山峰座座踞龙盘,气势雄浑。“处处奇峰镜里天”,天水相连,云山相映,云中有山,水中有云,倒映在湖水中的岚姿云影是一幅绝妙的泼墨丹青,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天池这里经常是云雾弥漫,并常有暴雨冰雹,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游人都能看到她秀丽面容的。

  天池怪兽

  近年来,传闻长白山天池出现了一种奇异庞大的“怪兽”,引起了科学工作者和游人的极大兴趣。据目击者称,“怪兽”体形似狗,头状如蛇,眼圆像栗子,嘴如鸭,梭形脊背灰黑油亮,似有棕色长毛,腹部洁白。它游速如飞,尾部拖着10多米长的人字形波纹。而科学工作者却认为不可能存在“怪兽”。因为天池是火口湖,它的形成距今不过一万年,这段时间不可能形成一个新的物种。何况据历史记载长白山最后一次火山喷发是在1702年,距今仅280多年。池水由高温慢慢变凉,从无生物渐渐到适宜生物生长,这段时间太短暂了,根本不可能形成大型动物。如今,天池中除少量低级浮游动物外,还没有鱼类生存,所以不会有什么“怪兽“。
  
  但关于天池怪兽的记载,从过去到现在就没有中断过。新中国成立以前出版的《长白山志略》和《抚松县志》都有过对怪物的记载,以后,关于怪物的记载最早是在1962年,目击者用望远镜发现有两个怪物互相追逐游戏,再后来又有多次有关怪兽的报道,更增加了人们对怪兽的好奇心。
  
  壮丽的风光、古老的传说和怪兽之谜交织在一起,使长白山天池更具魅力。

2

主题

7

回帖

6

积分

冰块

积分
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6: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

  任何文化都有其独特形态和特征,长白山文化作为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受其地域性特点的制约,有其保守封闭、沟谷意识浓厚的一面,但它也是溶铸多民族智慧的文化,特别是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形成了自强不息、不畏强暴、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优秀文化传统。

  文化是人创造的,地球上没有人类之前没有文化。因此,文化应该是对自然而言,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留下的遗迹,它的存在形式是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
  文化的定义是抽象的,存在着的文化确是具体的。长白山文化是具体的地域文化,因此有它特殊的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这些也就构成了长白山文化鲜明的个性,也是长白山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一、长白山文化的地域性
  在中古时期,我国的文化分布应分成三个区域,即以长江为中心的岭南文化;以黄河为中心的中原文化;以黑龙江为中心的关东文化。关东文化所指的领域,在中古时期绝不仅止于辽、吉、黑,它南于河北、内蒙的土地接邻,北域黑龙江直抵极地、东濒日本海(即鲸海)。长白山文化是关东文化中重要的一支,它是以长白山为中心,北部辐射到牡丹江、哈尔滨地区以南,西到朝鲜半岛地区,长白山脉及其余脉达到的地区。如果说关东文化是由山海关内外的辽热文化、长白山文化、西部草原的瀚海文化、黑龙江两岸的北大荒文化组成的话,那么长白山文化则是关东文化中开发最早、最精彩的部分。
  文化的地域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地域中的自然风物、地形地貌,自然环境主要是高山大河、原始森林。长白山、“三江之源”的天池、鸭绿江、松花江、图们江,这些高山大河为长白山地区创造出壮丽多姿的地形地貌;历史上多年封闭,又使长白山地区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成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的多姿多彩,必然反映到长白山文化中来,决定着长白山文化是粗旷荒野的山林文化。
  蛮荒神秘是长白山地区的又一个特点,由于这一地区开发较晚,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原始状态。伟大的自然力在远古的历史长河中,为长白山区的大自然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波澜起伏的高山峻岭、茫茫林海、滔滔逝去的大江,四季变幻的风霜雨雪、鬼斧神工的天然造化、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光怪陆离的神奇现象,给历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许多千古之谜。尽管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之高,对于长白山的认识尚不能深透,对于长白山中许多自然之谜尚不能阐释。因此,生活在长白山区的原始人类,给长白山启的第一个名字——不咸山,即有神之山。神秘和多神崇拜又是长白山文化的一个地域特点。长白山区山高林密,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历来封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这里时间较长,商品经济很不发达,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依赖周围的大自然。他们采集以供充饥、打猎捕渔以供衣食,舟揖江河以供往来,伐木挖洞以供住宿。渔猎、采集、饲养、伐木,是这里长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因此,保守封闭、沟谷意识、资源意识较强,也是长白山文化的主要特点。
  二、长白山文化的民族性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民族的文化、民俗的文化。长白山文化就是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民族的文化、民俗的文化。
  长白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生长点,考古发现:从旧石器末期,这里就有了我们祖先生活繁衍的遗迹。自周秦以来,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肃慎人和他们的后裔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等少数民族,就陆续地在这里生活,创造着自己本民族的文明。由于长白山气候寒冷,生活和生产条件非常艰苦,这些民族长期过着“穴居”的生活,衣食亦很简单。《后汉书?东夷传》记载,长白山的少数民族“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膏涂身,厚数分,以御寒;夏则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后。”经济生活主要是渔猎和农牧,因此“黍食”、善制“楛砮”、“精骑射”、“善舟楫和结网”。
  历史发展到满族入关,建立了大清帝国之后,长白山区的民族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顺治原年(1644年)以后,满族中很大一批人口迁入关内,长白山区的满族人也不例外,只有很少一部分驻防官兵和人户居住在这里。到康熙23年(1684年)以后,开始限制流民到长白山区来,乾隆41年(1776年)下令全部封禁吉林,设柳条边界防止汉人和其他民族进入长白山。这中间的乾隆2年(1737年)虽然从“祖业须人善理”的需要,提出八旗开垦边地的建议,让“京旗还屯”。乾隆9年(1744年)还收京营八旗散丁2000人迁入吉林屯田,嘉庆年间又移入几千户,但终因满族人已成为统治阶层,是既得利益的受益者,有“铁杆庄稼”护身,尽情于声色走马、琴棋书画、贪恋中原的文明而不愿出关,于是“京旗还屯”的想法始终没有实现。
  到光绪7年(1881年),当清朝政府解除进入长白山地区的封禁之后,进入长白山地区的主要民族恰恰不是满族人,而是朝鲜族和汉族。
公元10世纪初,朝鲜半岛统一为高丽王国,称高丽族。1392年李成桂废高丽王瑶,自立为王,废高丽国名,高丽族遂改为朝鲜族。清嘉庆年间开始,朝鲜边民就陆续地从茂山、会宁、钟城等处,过图们江国界到长白山区来私垦。初来时是“朝耕暮归”,进而是“春来秋回”,后来是“造舍而居”长期居住了。清同治8年(1869年)朝鲜国北部发生大饥荒,大批朝鲜人不顾清廷禁令,涌入中国境内,到长白山区居住,还渐成为我国北方居住在长白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朝鲜族。长白山区虽然是满族的发祥地,但满族入关后逐渐被汉族同化,满族人已不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衣食住用、民俗风情与汉族无异,特别是在现存文化中满族的文化特征更为淡薄了。
  可是居住在长白山区的朝鲜族人,其文化仍然保持着自己本民族的鲜明特色,具有本民族的个性特征。他们不仅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而且还保留着本民族的独特风俗。如穿白色衣裙,吃打糕泡菜、墓葬和婚俗也有极强的民族特色。1982年7月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在长白山区居住的27个民族中,汉族有7,653,243人,朝鲜族有1,042,558人,满族只有284,761人。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加重了中原地区人民的负担,山东、河北、江苏、热河等地的人们,不堪三座大山的重压,背井离乡开始了历史的大迁徙 ——闯关东。现在居住在长白山区的汉族人,有五分之四是闯关东来的。
  民族的风俗必然要反映到文化中去,长白山文化应该是肃慎、满族、朝鲜族、汉族的文化。
  三、长白山文化的历史性
  长白山文化,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既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又有其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经历,有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贡献。
  长白山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是从肃慎开始、中经夫余、高句丽、渤海、辽、金、元、明、清、民国、“满洲国”,到现在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漫长历史演进过程。在中华民族5千年的古代文明史中,长白山地区同中原地区相比是后发达地区,文化的发展是滞后的。
  当中原大地已经结束了缓慢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的时候,长白山区的民族还处在不发达的奴隶社会的原始时期。奴隶制时期中原经济有相当发展,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青铜器的制造到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代表中国社会的中原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这时长白山区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等民族,尚处在“穴居”的酋长制的奴隶社会初期。渔猎、农牧、采集等混合经济形式,处在新石器时代,还没有青铜和铁器的运用。到封建社会初期,中原文化较奴隶社会又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出现了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伟大思想家,以孙武为代表的军事家。这时长白山区的文化发展还相当落后,从反映这个时期的“西团山文化遗存”的考证看,东北地区上溯到西周下延到秦汉之际,正是“刀耕火种”阶段,向“锄耕”阶段演进。从出土文物看,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比较明显,如石刀、石斧、石锄;网坠、鱼镖、鱼勾;铜统、铜、铜梳。
  秦汉之后,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是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大约有2300年。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发生了中国历史上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经济发展落后,文明程度后进的东北少数民族多次起兵入主中原。先后统治中国几百年,大约占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其中,特别是崛起于长白山脚下的满族人,以勇武雄健的铁骑,冲入中原,统治中国达268年之久,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满族文化虽然溶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之中,但作为统治阶级的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不可泯灭的。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历史是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的历史,是由一个完善的封建社会,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帝国主义、封建地主、民族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在中国人民头上,加重了中华民族的苦难。江苏、浙江、山东、河北、河南、热河等省经常闹灾荒,不堪压迫,无法生活的饥民纷纷逃入地广人稀的长白山区,开始了一个历史大迁移——闯关东潮流。长白山区现有人口中,大约有四分之三的人口是“闯关东”时迁入的。这些中原汉子为了生活,背井离乡,携妻带子,一路艰辛进入长白山原始森林之中,开发了这块处女地,用中原文明改造着落后的山区。于是在长白山文化中,又增添了一段辛酸的“闯关东文化”和壮丽的开拓文化。
  1931年“9?18”事变,日本军国主义把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东北长白山地区的统治是残酷的,对长白山区资源的掠夺是疯狂的。敌人的侵略激起了长白山地区乃至东北人民的反抗,那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组成了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合军,红枪会和大刀会,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特别是抗日联合军总指挥民族英雄杨靖宇率领下的东北抗联,以长白山为依托建立革命根据地,同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殊死斗争,给日本侵略军以致命的打击,他们的事迹足可以震山河、泣鬼神。革命的历史、英雄的精神更给长白山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1945年之后的解放战争,长白山地区是革命老区,做为解放战争我军东北地区根据地的南满长白山地区,它曾尽力支援过全国的解放战争。支援过“四保临江”战役,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长白山地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缓慢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了冲击,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开发、开放长白山战略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达到了空前繁荣。在人参文化、木石文化、狩猎文化、木把文化、传说文化、风物景观文化、抗联文化、解放战争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从继承传统入手都有较大的发展。并在文学、艺术、新闻、绘画、音乐、舞蹈、微刻、书法、工艺美术、建筑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长白山区特点的艺术家和作品,初步形成了长白山文学艺术流派。从而,形成了长白山区文化发展的最灿烂的历史时期。
  综合上述,长白山文化应该是:以长白山地区为中心的,肃慎、挹娄、靺鞨、勿吉等民族的山林采集、渔猎为主的多神崇拜的远古文化;以满族军旅生涯、朝鲜族农耕生活为特点的中世纪文化;以近代民族民主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核心内容的,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复合型的近代文化。

31

主题

1942

回帖

1025

积分

溪流

积分
1025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7-7 17: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准备的很充分啊,辛苦了啊
让世界充满绿色,让生活充满和谐!共建和谐社会,营造绿色家园!

38

主题

164

回帖

103

积分

溪流

积分
103

认知组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7-7 17: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继续加油喔,期待更多的分享
duweishenghuo@126.com QQ3070292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绿缘根与芽

163

主题

4341

回帖

2497

积分

长江

积分
2497

认知组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7-7 19: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要来学习哦!
www.greenhau.or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2-1 00:39 , Processed in 0.07901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