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494|回复: 2

哲夫,燃烧生命 著就绿色文章

[复制链接]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57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7-11 15: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人眼中的哲夫:
  陈建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博大深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应该是这位作家安身立命的根本。读哲夫文章,不难读出他殚精竭虑、奔走呼号的激情,不难读出他义无反顾、指点江山的决绝。
  周梅森(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人类的环境是属于全人类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夫的小说也是属于全人类的。读哲夫小说时,我常想,但愿哲夫描写的那些灾难性的故事和场面永远不要成为人类生活的真实。
  冰凌(美国强磊出版社总编辑):中外文学史上如哲夫者,以燃烧生命的激情和豪气,叩问天穹,触摸地心,深切关注人类生存环境,惨淡经营潜心创作,完成史诗巨著十卷本,还有几人?

  哲夫其人: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山西省环保形象大使,现为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山西省环境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连续5年参加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团活动。
  主要作品:生态系列长篇有《黑雪》、《毒吻》、《天猎》、《地猎》等,环保纪实长篇有《中国档案》、《黄河追踪》、《怒语长江》等,199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哲夫文集》十卷本。2003年《哲夫文选》十卷本由美国强磊出版社出版。2006推出60万字的全景式反映中国林业生态状况的长篇纪实《世纪之痒——中国生态报告》,被国家林业局评选为中国“2006年生态文化十件大事”之一。

  “6·5”世界环境日,著名环保作家哲夫被评选为2007年环保“绿色卫士”,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环保总局的表彰。他是今年10名获得“绿色卫士”称号中惟一的一位作家。“绿色卫士”是政府为表彰积极参与、投身环保事业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所设立的一个荣誉称号。哲夫能获此殊荣,与他二十几年来为环保奋笔疾书、殚精竭虑是分不开的。记者有幸于近日采访到了这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环保作家。
  哲夫原以为会看到一座浓密的绿色宝库,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参天大树早已被砍得寥若晨星,只有一些小树和木头桩子悲愤地诉说着什么。
  世上总有些事是无心插柳柳成荫。1975年,20岁的哲夫在雁北地委李林创作组工作期间,写了一部小说叫做《啊……》。写完后一位叫冯伟的朋友给他义务手抄了两大本,送给朋友们传阅,一时流传开去,便到了1976年,当时百废待兴,出版社刚恢复,无意间这部手稿传到了大同市文联一位名叫黎军的老文艺工作者手中,大为赞赏,就转寄给山西省人民出版社。也许是天道酬勤,也许是贵人相助,出版社看到哲夫的手稿后惊喜不已,立刻联系到他,希望出版这本书。但出版社工作人员见到当时其貌如大小孩似的哲夫时,心中却犯起了嘀咕,问他这书不会是抄的吧?年过半百的哲夫说起当年的情形,仍然觉得好笑和不可思议,他说:“似乎现在抄袭成为一种时髦,可那时人很单纯,以为是奇耻大辱,连闪过这个念头都会让人脸红,哪懂得什么是抄袭?看到自己写的书居然要出版,早就懵了。”
  出版了《啊……》之后,哲夫开始小有名气。1982年,他的剧本《山林的女儿》被宁夏电视台看中拍成了电视剧。正是因为这次机缘巧合,让哲夫从此与环保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哲夫之前从没有去过东北,又恰逢《山林的女儿》需要找一处外景地,于是剧组特地带着他来到了广袤的长白山、大兴安岭。哲夫原以为会看到一座浓密的绿色宝库,林莽苍苍,遍地都是野山参,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参天大树早已被砍得寥若晨星,只有一些小树和木头桩子寂寥地杵在这片大地上,悲愤地诉说着什么。哲夫至今仍带着难以置信的语气对记者说,之前他对大兴安岭森林的想像一直停留在小时候听来的故事里,比如千年人参变成胖娃娃到附近的老乡家玩耍,直到亲眼目睹了荒山秃林、断木残枝,他才顿悟,人参娃娃的故事早已成了传说,一去不复返了。
  当地的林业工人告诉他,过去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树木、草皮、灌木、藤蔓罗织得密密匝匝,人根本进不去,想伐木得先在其间硬生生撕开一个口子,才能扎下营盘,再逐步向四下扩张;那时候的森林茂密得像一堵墙连人都钻不进去,是座名副其实的自然宝库,但是现在从驻地到伐木场,工人们每天要坐卡车翻山越岭走七八个小时的路程。
  哲夫说,大概就是那个时候,他开始思考,开始警醒,逐渐萌发了环境意识,一些小说的创作也开始围绕着环保题材展开。
  哲夫的作品中渗透了一种人类意识和生命意识,践行着一种对人类社会的善意的黑色批判,即对人类的生存处境坦诚相告,直言规劝。
  1987年,哲夫开始了他成为一名环保作家的绿色之旅。在此后的10年中,哲夫凭借小说《黑雪》、《毒吻》、《天猎》、《地猎》等享誉全国。在这些作品里,哲夫的环保理念也贯穿并渐进到他的创作生涯中。《黑雪》描述的是千年煤城下了一场黑雪的故事。《毒吻》中人类被看作是一个毒孩子,在亲吻自然的同时也毒害了自然。《天猎》中发出“猎天者必被天猎”的警告,人类必须遏制自己无限的欲求,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资源。这些小说无一例外地从生态角度对人类发出警告:是人类自身的不洁,造成了自然生态世界的破坏和污染。哲夫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像爱护眼球一样爱护它。
  从1987年至1997年,哲夫以惊人的勤奋与爆发力,从生态视角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困境。9部逾300万言的长篇小说,得出的结论是:造成自然生态恶化的正是人类本身,惟一的出路只有人类警醒自救。哲夫的作品中渗透了一种人类意识和生命意识,实现着对人类社会的善意的黑色批判,即对人类的生存处境坦诚相告,直言规劝。
  也许因为小说毕竟是虚构的、天马行空的,许多人无法触及到故事情节背后的东西。虽然小说的写作初衷是为了环保,但很多读者只关注其中的风花雪月、浪漫恋情,却忽视环保理念的阐述与张扬。哲夫不希望人们在看完小说后一笑而过,随即将故事抛之脑后,而且随着生态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他决定由小说
  创作转向纪实写作。在他看来,纪实文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白纸黑字,直击问题的要害。因此1997年,哲夫出版《哲夫文集》十卷本作为小说封笔之作,转而做起了生态报告文学。然而环保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经济效益,以前他写的生态小说很火,但是真正从事生态纪实文学后,稿费却从千字千元落到千字几十元,过去许多人排队约稿到如今的写稿等人来约,哲夫体会到什么叫做“落差”。但他却始终放不下那支沉甸甸的笔。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他不断创作出了长篇生态纪实文学。10年间,他已经从一位小说家渐进为挥舞着生态纪实文学绿旗的环保者。
  中华环保世纪行期间,污染企业见了采访团就跟见了鬼子进村一样,一些地方政府的刻意阻挠更令哲夫哭笑不得。
  哲夫是全国人大环资委员会“中华环保世纪行”执委惟一特邀的作家,他连续5年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沿长江13个省采访,历时108天,行程两万多公里;从源头到入海口,沿黄河采访,行程上万公里,纵横8省区……所有这些,最后凝聚成了3本厚重的书:《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淮河生态报告》。
  此次采访哲夫,正值中华环保世纪行期间,哲夫这次没有跟团去采访。聊起之前的那几次环保世纪行,哲夫马上由开始的快人快语转变为异常沉重。他说在参加中华环保世纪行时,看到了太多鲜为人知的内幕,那些惨不忍睹的、令人寒心的情景总是叩击着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在中华环保世纪行期间,污染企业见了他们就跟见了鬼子进村一样,一些地方政府的刻意阻挠更令他哭笑不得。
  他说,如果想了解某些地区的真实情况,中华环保世纪行的记者们必须要分成两个队伍,大部队假装去一个地方,小分队去真正的目的地。否则,只要他们的车一出宾馆,立刻就有其他的车在后面盯梢,他们要想跟举报人接上头必须要绕上大半个城,特别像港产的警匪片。到了目的地之后,小分队发现被污染的河黑得跟墨汁似的,其臭无比。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第二天大部队去了之后,水竟然一夜之间变清了。
  对于在中华环保世纪行中,哲夫所看到的事情和真真切切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他既震惊又无奈。他觉得既然参加了中华环保世纪行,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他从污染河流一夜之间变清的事实看到中国的环境不是已经到了治理不了的地步,老百姓的环境意识也不是没有苏醒。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每一个人都十分迫切地想要改善环境问题,只是有些官员,有些地方政府还没有意识到环境恶化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他们仍然企图掩盖环境恶化的事实。哲夫认为污染不是最可怕的敌人,这种短视的行为才是最可怕的。他对沿淮企业欺瞒治污检查的行为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他对淮河沿岸所看到的癌症村、畸形人现象更是痛心不已。因此,他从中华环保世纪行归来之后,写了3本生态纪实报告文学,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露那些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抨击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短视与贪婪。
  哲夫认为,环保是关乎每个人绝对自己的事业。污染环境的人,就是不爱自己,很难想像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爱山川万物?
  哲夫是个作家,他的生态小说在最
  火的时候一部能卖二三十万本。如果一直走着作家、文人这条路,哲夫可能早就有了更大的成就,可是他偏偏选择了环保这条曲折、艰辛的路。好多领导对他说:“哲夫啊,你的小说写得那么好,又赚钱,干吗要搞环保啊?”
  但是哲夫对于环保自有一番独到见解。他认为环保不是一件悲天悯人的事情,更不是一项慈善事业。环保不仅是一个公益事业,更是一件非常自私的个人化的事情。他认为环保是一种自救行为,即使你不高尚也应该去做。因为,水、空气、粮食不仅仅是高尚的人需要的生存条件,也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的生存必需,做环保其实只是为了给自己争取生存权利和健康权利罢了。说这些话的时候,哲夫的身上出现了文人所特有的认真与清高,尽管他不觉得是在做公益事业,但是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举动与想法使很多人受益。
  哲夫对记者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我为我自己的健康着想,我有义务,我根本不求报酬,你给不给我奖,说我好不好,我都无所谓,我不喜欢环保志愿者这个名词,它太强调公益的一面,而忽视了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生存的必需,这不是你愿意不愿意做的事,而是必须要去做的事,因为你自己就是受害者。你是在自救,在自救的同时才有可能救他人、救社会、救未来。只有大家都真正明白了这一点,上至总书记、总理,下至各级官员、商人、企业家、卖浆者流,人人起来自救,中国的环境保护乃至世界的环境保护才有希望。道理很简单,如果你连你自己都不爱,你还会爱别人吗?”
  细细咀嚼哲夫这番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哲夫心里,环保并不是慈善事业,而是关乎每个人的绝对自私的事业。他认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人,就是不爱自己,很难想像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爱山川万物?性情中人的他说这些难道只是为了心安?只是为了不希望自己和亲友生活的环境遭受污染?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没有长着铁肺、铁胃,可以喝脏水、吸毒气,况且我们不为自己着想,也不希望后代将来没有水喝,没有新鲜的空气呼吸。也许,还有更深层的思考是他所不愿说出来的。只是,他偶尔地透露了一点蛛丝马迹,他说:“要钱不要命的发展经济,这根本就是泯灭人性的!”
  哲夫说:\"我有些悲观。但再悲观,事还是要做。这是你自己的国,自己的家,你不做谁做?做环保太难了,所以绝对是需要激情的。\"
  2006年,哲夫再度重磅出击,推出了一部60万字的生态纪实文学《世纪之痒——中国生态报告》。在创作《世纪之痒》时,哲夫觉得自己产生了一种悲观的情绪,他认为环保背后有着深层次的问题无法解决。他给记者讲了一个归国治水的华人专家的故事。哲夫告诉记者,这个治水专家有着一流的国际先进技术,也带来了自己的资金,然而十几年下来,钱被折腾光了,甚至卖了一套190平方米的住房,可是这个污水治理专家的努力没有得到任何结果。因为在中国治污会受到某些地方政府的阻挠,有再好的技术也没用!
  写完《世纪之痒》后,哲夫又一头扎进了吕梁山,在山西某县待了一整年。在2007来临的时候,他完成了辛苦一年的大作《执政能力》。对这部发端于环保,而超越于环保的
  作品,他将之定位为中国首部政论体纪实文学。
  《执政能力》写的是山西某县的一位县委书记的故事。据哲夫讲,这个县是山西省内惟一没有焦化厂的地方,当地政府将原先冒黑烟的焦化厂全部关掉,想用红枣等农副产品的发展模式替代原来以焦化厂为主的发展模式,试图证明,不炼焦照样能把产值搞上去。这个思路便是这个县的县委书记想出来的,他为加强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提供了一种成功的思路,也为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提供了一种借鉴,为当下寻求制度的突破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哲夫认为,地方官的执政能力将决定一省一市一县的前途和命运,也将决定这个地方的生存环境,然而此书写完后,这个县委书记却如何也不让哲夫发表,原因是如果此书不发表,他还能在县里为老百姓多做些好事,一旦发表了,不知道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搞不好连做事的权利也会失去。哲夫觉得很沮丧、很失望,一边是为自己辛苦写了一年的稿子现在不能发表觉得可惜,一边又对官场上的潜规则束手无策。他面带苦笑地对记者说:“环保作家难当啊,坏事不让写,好事不敢写,你说怎么办?”
  这些事情都让哲夫深切感受到,要治污,先得转变人的观念。尤其是要转变各级政府领导的观念。悲观之余,哲夫也欣喜地发现,虽然这两年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但是人们的环保观念却逐渐成熟,尤其是从国家领导人的一些举动以及国家环保总局某些领导的行为让哲夫觉得环保已经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哲夫说:“目前,国务院已经成立了由温家宝总理担任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于解决环保问题的决心和重视程度。我曾经很悲观。但再悲观,事还是要做。这是你自己的国,自己的家,你不做谁做?做环保太难,所以绝对需要激情。”
  “我在故我思,我思故我在,在时若不思,思时已不在。”这首点化而来的小诗透露了哲夫的环保初衷或曰生态情结,他说:“人类是智慧的生物,存在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在自然环境还完好的时候你一定要关爱它们,关爱它们就是关爱自己,大千世界是个精密有机互相依存的整体,它们的存在将决定人类自身的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采访札记
  一杆笔,只身走天下
  
  张秋蕾
  十年前,哲夫是个文人墨客。有人说,一朝为文人,终生将保持高尚的情操与品格,不屑与污浊不清的世事同流合污,永远为塘中的自洁莲。十年后,人们眼里的哲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绿色卫士,在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被国家领导人接见。
  曾经是市井间的闲云野鹤,如今站在高高的庙堂之上,其间的转变可能令哲夫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发生的。因为环保,他放弃了名位、权势、金钱,放弃了阳春白雪般的生活,不辞辛苦地跋涉在黄河、长江、淮河的污染第一现场,他被某些官员警告过,也被某些污染企业恐吓过,但是他从没有想到过放弃。他无私地帮助民间环保志愿者,他敢对国家环保总局领导说实话,他在采访中一直告诉记者要大力曝光污染事件。
  古往今来,文人要么因为才华横溢而扬名立万,要么悠然自得地过着采菊东篱下的淡泊生活。一旦文人与政治挂钩、与社会挂钩,往往会郁郁不得志,这与他们寂寥高远的心态、偏执认真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一旦现实与想像不能达成一致或是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往往对文人的打击是很大的,于是他们纷纷选择避世、隐居。可是哲夫却很少有失落感,虽然他亲眼目睹了生态环境恶化、亲身感受了某些官场对于环境问题上的怪现象,但是他仍然奋笔疾书,以笔当枪,字字揭露环境污染问题。哲夫是一个文人,一杆笔可以只身走天下;他更是一个卫士,用尽绵薄之力为环保奔走呼号。真愿世上多些哲夫!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375

主题

2753

回帖

79万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91383

认知组医师组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7-11 21: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吕粮就是红枣丰富啊
有名的柳林肯定是有焦化厂的
我们县的红枣也有名,莫非是讲我们县?呵呵
下次见他问问他
上次在餐桌上听他讲一些见解,回家后思考了不少问题

375

主题

2753

回帖

79万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91383

认知组医师组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7-11 2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作家的风采
一睹其容颜
94_20070606122341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9-7 04:27 , Processed in 0.03567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