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004|回复: 2

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村民可持续性共管生物多样性的案例

[复制链接]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57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7-12 14: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赵俊臣


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执行、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赵俊臣研究员具体组织实施的“中国云南省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YUEP)”,于 2001年8月——2004年8月,在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沙乐和临沧市云县后箐彝族乡实施。至今,项目已结束将近3年,但是项目创造的以村民为主体的共管自然资源组织(2个乡一级流域共管委员会,46个村级共管小组)、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46个基金,本金84万元,已对2211户贷款168万元)、社区村民监测生物多样性和替代能源等做法,仍在继续。

那么,项目结束了,经费没有了,为什么项目还可以、而且还在继续呢?



关键词 社区共管可持续性 案例


Case on Continuous Co-management Biodiversity for the Community Villagers in Wuliangshan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Zhao Junchen
Funded by GEF (Global Environment Faculty), implemented by UNDP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and organized in detail by Professor Zhao Junchen, Multi-agency and Local Participatory Cooperation in Biodiveristy Conservation in Yunnan Upland Ecosystems (YUEP), during Aug, 2001 to Aug 2004, was carried out in Shale township, Nanjian Yi ethnic Autonomy County, Dali Prefecture and Houqing township, Yunxian County, Lincang city, in Wuliangshan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Till now, YUEP project has been end for 3 years, however, it is still continuing for the created experience of Co-management Nature Resource Organization (2 township level Watershed Co-management Councils and 46 Village level Councils) with the main body of villagers, Community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Fund (46 village funds with principal of 840 thousand, and the loan of 1.68 million for 2211 household), Community Farmers’ Monitoring Biodiversity and Energy Alteration.

Then, why was YUEP project been done and still will continue, after it has been end and no fund for the project?


一、以村民为主体的社区自然资源共管模式

YUEP项目创造的村民为主体的共管自然资源模式,是在两个乡一级成立流域共管委员会、在48个村成立了46个村民共管小组。由于以村民为主体,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一)   现行政府单一管理的弊端



传统意义上自然资源管理是以官方(政府)为主导和主体,为此设立了庞大的林业局、保护局等机构,配备了大量的人员与设备,这一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蕴涵着不相信村民愿意、更不相信村民具有管理好本社区资源的能力,有的甚至还将村民作为破坏社区资源的主体加以管理,因而管理效果很不理想,效率十分低下,许多地方经常发生政府部门官员与当地社区村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国际组织推广参与性的进步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世界银行、福特基金、联合国各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在中国援助的农村社区发展项目,引入并逐渐推广参与性的理念与方法。这一理念与方法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体,强调并尊重当地人民群众,吸引当地人民群众参与到农村社区发展项目之中,从而克服了传统的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管理社区资源的模式的不足,有其进步的一面。但是该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社区村民被动地、消极地、甚至是被项目诱导所致参与到农村社区发展项目之中,村民的主体意识及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



(三)YUEP项目的再前进



YUEP项目办从一开始便努力探索以社区村民为主体的资源共管模式。这一模式是以社区村民为主体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经协商结成的一定的组织,按照达成的协议,对社区内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方式。这一模式的指导思想有二:一是承认社区村民是当地自然资源(除法定属于国家的以外)的主人;二是充分相信村民具有管理好本社区资源的能力。显然这一模式是对现有政府部门一家管理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生物多样性体制、机制的一种反思和改进,也是对国际组织引入的参与性理念的一种创新。



(四)以村民为主体的社区共管的特征



1参与的广泛性。村民一方面通过社区共管章程、公约和具体的项目,直接参与自然资源的管理、利用和保护;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民主选举出的社区共管委员会和村级共管小组,行使社区自然资源管理中的重大事项的决策、规划、实施、监督、收益、分配等;此外,还充分照顾到妇女、儿童、老弱病残等社区中的弱势群体的利益,保证他们与其他社区成员平等地参与,从而使参与性达到较大程度的广泛性。



2、权属的明确性以社区为主体的资源管理所涉及的资源权属,通俗地讲,是指社区自然资源,如土地、林地、森林等归谁所有、谁使用、谁处置、谁受益。在社区共管中,当地村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需要坐下来,讨论并制定本社区内自然资源的管理章程和参与性土地利用规划,其中无一例外地涉及社区自然资源权属问题,并且可以找到各方都认同的解决方案,使自然资源的产权归属得到解决和明确下来,从而消除了因产权不明晰而引发的矛盾冲突。



3、激励的有力性。以社区为主体的资源管理,能使村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被所有的激励手段、措施所激励。一是明确的产权,再也不用担心属于自己的自然资源使用权属的不完整性和无保障性;二是参与决策与规划,有机会、有场所充分表达出个人意见,并被吸收到社区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决策和规划之中;三是一旦出现矛盾冲突,由村民们自己选举出的社区资源共管委员会将采用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公平调解的方式解决,直到各方满意为止,这既符合政府政策,又照顾到各方利益;四是政府机构(包括林业部门、自然保护区官员在内)将和村民及其代表平等地坐下来讨论有关社区管理和保护的大事,从而体现了政府官员对社区村民的地位平等和人格尊重,等等。所有这些措施,保证了社区村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和保护的有力激励。



4、冲突调解的及时性。社区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冲突,是社区内的村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为获得自然资源的产权、利益、责任等而进行的抵触、争执或争斗。在以社区为主体的资源管理中,矛盾冲突的解决一般都能达到双赢的结果。这是因为,社区资源共管委员会能够把冲突双方叫到一起,建立交流平台和机会,营造谈判气氛,帮助双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直到矛盾冲突的解决。南涧县项目点苞茂村村民因保护局在其茶园错栽界桩引起的冲突,就是在乡流域共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得到了及时解决。



5、发展的可持续性。以社区为主体的资源管理,一方面注重社区能力的增强和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在实用的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过程中,不但重视技术应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更重视它的环境生态效益。



6、当地适应性或可接受性。以社区为主体的资源管理模式,符合当地各民族人民群众的传统习俗、文化教育水平、劳动力、经济条件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因此受到当地社区特别是村民的热烈欢迎。


   二、以直接民主方式选举共管组织负责人,一方面保证选举出的都是村民信得过的人,另一方面选举出的人只能对村民负责


(一)   克服了现有村民委员会并不能完全代表村民的弊端



自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农村基层民主以来,我国农村民主建设顺利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制约,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仍有较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村民直接当家作主、自主决策等方面需要探索有效的途径与形式。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农村基层组织行政化倾向比较明显,与制度赋予的“草根性”严重背离,从而无法得到农民的支持。



YUEP项目试验的社区共管组织,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村民委员会并不能完全代表村民的弊端。



1. 克服了乡镇指定候选人而选举出来的村干部不能体现广大村民意愿的问题。



一些村、组在进行村干部选举时没有严格执行选举程序。一是没有公布或按期公布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选民名单;二是乡(镇)政府干预民主选举。虽然我国的农村基层选举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委任制到选举制、从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从民主化程度较低到民主化程度较高的转变。但是在实践中,仍然有很多乡、镇政府以指导村级民主选举为名,派员干预村级民主选举,多数乡、镇均向村民大会提出候选人建议名单。由于强调组织意图、忽视群众的意愿,在选谁不选谁的问题上,群众并没有真正行使事实上的民主权利,不仅违反法律规定,而且难以得到群众的认可。三是没有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特别是选举结果没有达到乡(镇)所需要的人选时,是不会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的。



2.克服了现在的村民委员会主要工作是应付上级政府的弊端。



村民委员会的干部属于“民头官尾”。美其名曰,村干部任务是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上对各级政府,负责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国家法律的实施,民主管理村庄,开展经济建设。下对全体村民,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言人,领导村民发展生产,增加经济收入。但是事实上,当被选为村干部后,工作的重点就变了,他们所作的一切就是怎样符合与应付上级政府,工作的全部精力是“管理”村民。例如,收税(费)、计划生育、派义务工、罚款等。特别是贫穷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村民委员会,除了完成乡以上政府部门的任务外,几乎没有为农民服务,或者很少为农民服务。而且多数地方的村干部站在了农民利益的对立面。笔者在一个贫困村调研时,曾经作了一个村民委员会工作时间安排记录,现列出下表供参考。



3.克服了一些村干部利用现职以权谋私的老大难问题。



一些干部作风不正、不公不廉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以权谋私。这种现象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都存在,不过是表现的形式和腐败的程度不同而已。



最近我同事在一次调研中看到了一件。为保护环境,减少滇池面源污染,昆明市在滇池附近的一个村庄进行“生态卫生旱厕”建设试点工作,为加大宣传力度,需要选拔代表到省外参观考察和选择试验示范户,参加这些活动都由项目组提供一切费用。结果是参加本次的活动者90%是村干部,其余的是他们的亲朋好友,一般村民是没有资格参加的。由于他们的只顾自己私利,在项目实施中又不负责任,村民对此意见很大。有的村民说,本来保护环境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是一件好事,但是村干部的这种做法,群众意见很多,所以产生了一些低触情绪,导致实施效果不理想。



同时,由于村干部在领导方式方法上带有严重的“家长”作风,在很多事情上都由“干部说了算”,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导致了村级组织凝聚力下降。



综上所述行村民委员会并不能完全代替村民自治,多数是从属于乡政府的一级“行政”机构,其工作的核心还是围绕着上级自上而下的指令行事。



(二)社区共管组织的民主直选



YUEP项目建立的社区自然资源共管组织,在探索农村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与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1.在普遍、平等、直接、秘密、自由和竞争的原则下,按照提名、竞选和投票选举程序产生社区自然资源共管组织,其中候选者必须组成候选班子,即组合竞选;候选班子必须在村民大会上发表竞选演讲,表明自己如当选如何履行职责;村民投票时采用秘密写票方式,不会写字者,可由自己的子孙代写,不搞“豆选”;履职期内,绝大多数村民不满意者可以罢免。通过这样的程序,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及地位得到体现、提升,自主行动得以加强,群体精神得以恢复。

2.各个共管组织都组织村民制定了共管章程和共管公约,划定管理森林和自然保护区的边界,规定管理责任、权限、履约奖励与违约处罚等。章程与公约发至项目村各家各户张贴,要求共同遵守。

3.当地县、乡政府林业局、保护局等机构官员参与到社区自然资源共管组织中,以平等身份与村民委员共同讨论管理好本社区内的自然资源,并协调好社区内的各种关系,及时解决各种矛盾、冲突,成为村民与政府部门交流、沟通的平台及机会。



(三)社区共管组织还权于民



YUEP项目实践的社区共管组织模式,把生存的权利、发展的权利、管理的权利、民主的权利还给了社区村民。



1. 现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侵犯了村民的利益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快速发展,为保护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一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比较贫困,对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有着很强的依赖,形成“靠山吃山”的生计体系。而且各个地方的社会经济结构差异很大,现行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实际上难以适应这种巨大的差异性。况且自然保护区普遍存在与社区森林重叠的问题,许多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并非属于保护区管理局所有。所以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问题很多。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条件下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时常发生冲突。然而,传统上解决这些冲突的途径是加强执法,严防偷猎、偷伐、滥捕等,把自然保护区周边村民视为被“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破坏自然资源的罪魁祸首,增加了村民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使村民与保护区的关系发展为敌对的关系,不但没有起到保护作用,还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农民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无论是国家大事或是自己(社区、家庭)的小事,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似乎是只有服从的义务,而没有发言的权利。建立自然保护区也不例外,国家要建立自然保护区,相关部门就在地图上勾划出保护区范围,很少到实地调查,也不征求周边村民的意见,就把村民的集体林、自留山、责任山、茶园都划入保护区,不仅侵犯了村民的权利,影响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使村民的利益受损,更为严重的是剥夺了他们管理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2.社区共管赋予了村民管护自然资源的权利



YUEP项目社区共管,将政府保护为主改为以村民为主、政府部门为辅的新体制,逐步形成一个以村民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从而把本应属于村民的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归还”给了村民,让村民自主、自愿地管护社区资源。



社区共管把全体村民组织起来保护森林和自然保护区,共管公约、章程的制定与执行、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约束了村民偷砍盗伐的行为,增强了社区村民的保护意识,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随着对森林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的加强、村民保护意识的提高,村民不再把砍伐树木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项目区有很多的村民选择了外出打工、生意、发展养殖业等,来增加经济收入。



(四)社区共管组织依法独立活动



按共管章程及共管公约,乡或流域共管委员会及村民共管小组在当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为非政府民间机构(NGO),取得了独立法人地位。



YUEP项目社区共管组织广泛开展社区保护与发展的有关活动。一是管理属于自己的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二是以独立法人资格,为社区组织成员(村民)向农村信用社、农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以用在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有关的各项活动之中(如农户家庭经营创收项目、替代能源贷款);三是以非政府组织身份,代表组织内部村民的利益,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直接对话、交流与沟通,维护村民的切身利益;四是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促进社区团结与稳定;五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六是推广农林适用技术,等等。



三、共管组织运作的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一方面使贫困户有了创收的贷款支持,另一方面基金利息成为共管组织持续性的经济基础

截止2005年底统计,YUEP项目共组建了46个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基金本金84万元,获贷农户2211户,贷款总额168。万元,年利率9—10%,贷款农户项目成功率95%,按期还贷率100%。

据评估,获贷农户每投入100元,可获得直接收益141元,间接收益179元,收到了帮助村民创收,加快能源替代和保护森林、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的多重目标效果。



(一)   基金在贫困地区农民强烈呼吁农村金融服务下诞生



YUEP项目区两个县都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两个项目乡绝大多数农户的经济收入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当地土地贫瘠,在农业生产中,如果使用良种和化肥粮食产量可以提高2~3倍;如果茶园进行改造,每亩每年至少可以多收入300元,但是却苦于没有生产和发展垫本。



农业银行从未在这两个乡设立营业所,当地信用社仅属于邻近乡镇的分社,每年的贷款指标有限;加上近年来农村邮政储蓄的发展,只存款不贷款,减少了农村信用社的存款额和贷款额度。目前,农村信用社仅能满足当地约10%的农户的贷款需求,约90%的农户很难在信用社贷到款。由此,为当地民间高利贷的产生提供了机会,高利贷借贷利率一般为月息3%~5%,农户贷款后获得的生产利润还不够还高利贷的利息,而且一时借贷终身难还。为此,项目设计、实施了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



(二)基金的性质定位在村民所有、村民管理



基金定位为村民所有、村民管理、有偿使用、长期滚动的民间互助基金。基金由项目组建的以村民为主体的社区共管小组进行运作。



保护与发展基金的目的是:帮助森林与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村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进而提高村民参加森林、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同时以其利息收入作为流域社区共管委员会和自然村社区共管小组的活动资金支持,保障社区共管具有长期存在和有效活动的可持续性。



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信贷机制的设计,符合村民的实际和要求。它的特点是:投入小、见效快、快借快还、滚动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基金周转利用率;使村民在参与基金贷款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家庭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村民自治能力等,丰富了村民的市场经济知识、金融知识、文化知识,激发出潜在的聪明才智;增强了村社组织的凝聚力和村民的团结互助,有效地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作为一种农村发展及扶贫的全新尝试,给社区村民带来了发展家庭经济的新的机遇,为一些缺乏生产垫本资金(购买农药、化肥、籽种、地膜、鸡苗、仔猪、仔牛、仔养和做小本生意的资金)的农户提供了有利条件。村民可以通过参与基金活动,学到金融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发展生产、家庭经营的技术,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增加经济收入,进而对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和社区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是由社区共管委员会与自然村共管小组共同管理的、有偿有息、长期滚动使用的民间互助性组织,运作使用仅限于本社区内与森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业务范围。因此,所发生的业务(贷款、还款)仅在本社区内有效。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不设金库、不搞银行结算,不向本社区外的单位和个人吸收存款或发放贷款,参与基金的贷款人员不用财产作抵押。基金借鉴小额信贷及国内有关社区发展基金的经验,结合项目区实际,制定基本原则为:股份合作原则、自愿申请原则、男女主人共同参与原则、连环担保原则、自愿组合原则、分批贷款原则、规划到户原则、小额度与短周期原则、高利率原则、村民大会讨论决策原则。



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的组织机构是流域社区共管委员会和部分有条件的村小组。流域共管委员会设立保护与发展基金办公室,全权负责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的运作。具体运作人员与程序由社区共管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办公室建立一级帐,由流域共管委员会指定财会人员。自然村(共管小组)为保护与发展基金的组织管理机构,运作办法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自然村共管小组建立二级帐,财会人员、信贷员由村民在共管小组成员中推荐产生。YUEP省项目办负责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运作的协调和监督工作。



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是对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一次新的培育,它的运作完全适应了贫困地区农民建立自治金融组织的强烈愿望。只有村民自己团结互助的金融组织,才能全心全意为村民的利益服务。因为贫困者获得了贷款,才能获得他们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



造血式的扶贫方法,是当前理论界和扶贫工作者所推崇的方法,然而,大多数的扶贫工作和项目的实施,还延续着传统的方法,表现为注重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而轻视软件建设(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的趋向,或者搞一些平均分配和无偿送给的项目,最终走到输血式扶贫上。YUEP项目则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村民的能力建设,更重要的是相信村民、依靠村民、放手让村民实验属于自己的基金。对项目的资金实施有偿使用,激发出村民的聪明才智,培养经营管理能力。例如,在政府配套资金的使用上,除了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外,还抽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纳入基金管理范围,向村民提供贷款,进行有偿使用,是名副其实的造血式扶持。



(二)基金的运作引进和发展了小额信贷的理论与方法



YUEP项目借鉴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小额信贷GB模式、中国云南省内各类小额信贷模式、美国鹤类基金和美国渐进组织在贵州草海试验的村寨基金作法等,经项目点社区村民自己讨论并决策,试验了小额信贷扶贫到户、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贷款能源替代的模式。



YUEP项目小额信贷的具体运作,主要参考孟加拉国乡村银行GB模式、云南省政府小额信贷管理办法等,紧密结合YUEP项目区实际,由村民大会讨论做出决定。



1. 村民自己决定贷款项目



YUEP项目的小额信贷项目全部由贷款农户自己决定,禁止项目办工作人员、县乡政府官员和国际国内专家等外来者代替农户做出决定。2002—2003年度贷款项目大都用于养殖业,这主要是农户考虑到养殖业在当地市场有需求、见效快的原因。



2.小额度短周期贷款



YUEP项目社区村民贷款,每笔一般在500—2000元人民币之间,期限为6个月—1年,最长不得超过一年。请见表2



3.贷款无需抵押担保



YUEP项目区村民由于贫困,一是自己家里没有财产可以抵押;二是富裕者普遍不愿为其担保,因而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很难得到贷款。为此,YUEP项目小额信贷不需财产抵押和他人担保。



4.小组互助互督互保

凡申请贷款,必须结成5—8人(户)的贷款小组。由于小额信贷贷款无需抵押和担保,这也就是说,虽然贷款是农户个人的事,但贷款者小组之间有互相依存的关系,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从而达到连保的作用。



5.坚持高利率



YUEP项目小额信贷不是救济金,也不是政府推行的贴息贷款,而是一种村民互助性质的信贷,因此就不但要还本付息,而且利率一般都比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的利率高一些,但却低于高利贷的利率。



3 YUEP项目小额信贷利率表



项目名称
月利率
年利率
2002—2003共收利息(元)
沙 乐 乡
最高(阿几苴)
10‰
12%
3133.8
最低(大歇场)
7.5‰
9%


平均
9‰
10.80%
后 箐 乡

最高(王家、李家)
10‰
12%
3326.4
最低(平地)
9‰
10.80%


平均
9‰
10.80%




YUEP项目的实践表明,高利率好处很多。首先,高利率才能使宝贵的小额信贷款真正送达到村民特别是贫困农户手中,而低利率和贴息贷款统统被乡村两级强势人群“霸占”;其次,高利率才能使贷款者产生精心经营的压力和动力;其三,高利率才能解决高违约问题,才能使贷款者有效克服“等、靠、要”思想;其四,高利率才能覆盖小额信贷的运作成本,特别是收取的利息可以作为社区共管组织的活动经费,从而使项目具有了可持续性。



在此的问题是,社区村民尤其是贫困农民为什么愿意使用较高利率的贷款?他们付得起较高利息吗?按照设计扶贫贴息贷款的人们的看法,贫困农民不愿意使用较高利息的贷款,也付不起较高利息。YUEP项目小额信贷的实践证明,低利息和零利率(即贴息扶贫贷款)根本就到不了贫困农户手中,就是那些法定利率的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的贷款也到不了贫困农户手中。那么,面对农村并不多的民间高利贷,社区村民特别是贫困农户真的是眼巴巴、望眼欲穿地盼望着较高利率的小额信贷;而且,获取贷款的贫困农户精心经营,普遍产生了预期收益,从而也就付得起利息。



6.妇女与男子共同作为承贷人



国内外的小额信贷一般都以妇女作为主承贷人。YUEP项目小额信贷尊重村民的意见,以家庭中男女主人公共同作为承贷人,共同在贷款申请书签字,从而体现男女平等的原则。一方面,这一原则充分发挥了妇女具有的节俭、顾家、按时还贷等美德;另一方面,也不歧视男子,充分发挥项目区少数民族男女平等的传统习俗。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57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7-12 14: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贷款能源替代


(一)   概念



贷款能源替代,是YUEP项目办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共同开发出的一种保护环境和帮助村民创收的创新模式。所谓贷款能源替代,是通过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向自愿从事家庭替代能源的农村社区居民发放小额信贷款,使其从事节柴灶、沼气池、太阳能、小水电等家庭替代能源建设;与此同时,YUEP项目还向贷款农户发放创收项目的贷款,帮助贷款农户从事创收活动,使其利用增加的收入归还替代能源贷款。



(二)背景与宗旨



首先,现行的仅靠政府补助进行农村替代木柴能源的办法已走入死胡同。YUEP项目区乃至云南省农村,目前(2002年底)有844.9万个农户,除去居位于城市郊区、交通沿线、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的200多万户已经使用煤、气、电等能源外,其余600多万个农户仍然使用木柴作为能源,每年消耗大量森林、树木。为了减少森林树木消耗,云南省政府于近十几年来每年拨出款项资助村民进行以沼气池为代表的能源替代。若按每年安排10万户的速度,则需要60多年才能安排完。特别是由于客观上存在着政府对农村能源替代的补贴,已经导致了许多有能力进行能源替代的农户“不要白不要”、“不等白不等”、“不靠白不靠”的 “搭便车”心理和行为。



其次,云南省现有金融机构有大量存款贷不出去,金融经营效益降低,急需寻找贷款出路。这从云南省金融机构历年来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的对比中可以看出。



4  云南省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表 单位:亿元



项目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存款余额
292.2
1187.2
1539.6
1829.4
2076.1
2254.4
2465.7
2779.7
3121.3
贷款余额
275.3
924.7
1194.5
1496.5
1714.0
1824.0
2121.1
2173.5
2418.5
存差
16.9
262.5
345.1
332.9
362.1
430.4
344.6
606.2
702.8


资料来源:云南省统计局



应该指出,上表存款余额中包括了邮政储蓄、银行存款准备金、呆帐准备金、财政存款等,贷款余额中包括了中央划拨的政策性贷款、扶贫贷款、专项贷款等,虽然由于笔者尚未拿到这些方面的具体数据,但是从年末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的差中,可以发现云南省金融机构中资金运动受阻,吸存的大量存款贷不出去,却是不争的事实。



YUEP项目开发设计的贷款替代能源与村民创收项目,正是解决农村替代能源需要的大量贷款和云南省金融机构有大量资金贷不出去的矛盾的有效途径。



(三)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中的专项基金



相对于政府现行的农村替代能源的无偿扶持(少量补贴)模式,有偿有息的贷款能源替代具有见效快和长期滚动使用明显的特点。



一是它使农村社区农户有效克服现有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行为,积极参与替代能源项目。

二是给贷款的社区农户以“还本付息”的经营压力,有利于激发出潜藏在他们身上的聪明才智和精心经营的能力。

三是可以低成本的大范围推广,比较快地推广普及替代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目标的早日实现。

四是与农村小额信贷创收活动配套运作



YUEP项目内森林与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基本上处于贫困状态,他们是付不起从事能源替代贷款的还本付息的钱。为此,YUEP项目专门设计了创收活动项目,按照小额信贷的原则进行运作。



(四)创收贷款与替代能源贷款结合起来



现有的中国政府资助或国际组织援助的项目,尚没有把创收与能源替代有机结合起来的先例,更没有以贷款方式从事创收和能源替代的。云南省政府实施的农村能源建设工程,2002年前是每年安排10万户,2003年起每年安排20万户。照此速度,按农村现有845万户计算,约需40多年才能使所有农户替代能源改造完毕,而同时,云南省金融机构每年都有数百亿元人民币贷不出去。为此,YUEP项目试验通过贷款使全省农户尽快实施能源替代。



YUEP项目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的创新之一,就是鼓励村民将贷款用于农村替代能源建设,进一步地减少对森林和自然保护区的破坏,有效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YUEP项目区均处于高寒山区,村民的生活燃料以薪柴为主,对森林资源破坏的威胁很大。为解决村民的能源问题,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向村民提供贷款购置设备和建设替代能源,把创收和替代能源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向农民提供生产垫本贷款,以从事创收活动来归还贷款。方法为:凡是愿意使用替代能源的村民可同时获得两笔贷款,一笔用于搞创收活动,另一笔专门用来做替代能源建设(节柴灶、沼气池),两笔贷款本金和利息将用创收所获得的利润归还贷款,这是YUEP项目实施中的新尝试。其意义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森林压力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使农民在参与创收活动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在解决了村民生计问题的前提下进行保护,才能实现保护的意义和效益。村民们对使用替代能源的愿望非常强烈,特别是用贷款搞创收活动的方式来使用替代能源的方法,受到项目区村民的欢迎。他社区保护与基金的建立为村民解决了发展经济的生产垫本资金问题,同时贷款给村民搞替代能源建设,是对森林资源最有效的保护办法。



YUEP项目贷款建设替代能源实施于2003年6月,至今已发放能源贷款59 500元,分别在9个村社开展,共有52户村民受益,贷款金额平均为1500元,最低的500元(建节能灶或买灶具),最高的4000元(建沼气池)。


五、村民监测生物多样性

在迄今为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中,一般都是由专家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专家由于具有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监测仪器,监测较为准确。但是,专家监测需要非常多的资金和充裕的时间,且能够从事监测的专家数量有限。YUEP项目由于经费有限,难以从事大规模、长时间的专家监测,为此开发出一套村民监测技术。

所谓村民监测,是在专家监测、确定指示物种或关键物种、对社区村民进行生物多样性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开发出由当地社区村民低成本运作的监测评估系统。该系统既采用了国际专家的先进监测方法,又汲取了国内专家生物多样性清查与监测的最新成果,同时,社区村民经过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后,可定期不定期地对社区内的关键指示物种进行监测评估,及时更新、补充生物多样性物种变迁信息。

下表是云县后箐乡勤山村委会王家村民小组的监测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村民们使用了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系统工具及回溯法,反映出该社区内生物多样性向好的方向变化的情况。


表五 后箐乡勤山村委会王家村民小组生物多样性村民监测表(20038月)
单位:亩、只
年份

森林

植被

动物(指当月已发现的)

面积

疏密度

(比上一次)

荒草、灌木

草坪

新垦植土地

鸟类 (麻鸡,即棕胸竹鸡)



麂子

20008

3500

0.6

2600

1000

240

100

30

10

20018

+100

或 -

+0

或 -

+100

或 -

+0



+

或 -60

+20

或 -

+5

或 -

+5

或 -

20028

+300

或 -

+0.1

或 -

+100

或 -

+300

或 -

+

或 -140

+40

或 -

+15

或 -

+8

或 -

20038

+600

或 -

+0.2

或 -

+200

或 -

+500

或 -

+

或 -190

+100

或 -

+70

或 -

+20

或 -

注:1.方法采用村民参与式讨论、大事记回顾等方法。

2.20008月份的数据为基数(或底数),作为以后各年度的参照系。而以后各年度则填写增减变动情况(如百分比%、增减变动数据、增减变动的种类等)。

3.参与监测的人员为本村民共管小组成员罗成银、李有天、王星强、王星稳、王星龙、罗荣钦、李有菊、王星朋、罗成荣、王顺华等10人。


六、部分村民掌握了项目推广技术


注重项目区工作人员和村民的能力建设,是所有的国际组织援华农村社区发展项目共同的特点。YUEP项目实施3年以来,对村民在思想意识、生产经营、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管理能力、金融业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培训与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村民自己运作社区共管组织和基金;二是先行建立共管组织和基金的村民对没有建立基金和社区共管的村社进行培训和组建。以社区共管组织的扩建工作为例。在2002年开始组建社区共管组织时,省项目办与国内专家就十分重视社区共管组织人才的培养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两个项目点的流域共管委员会和16个共管小组的建立工作,大都是在国内专家的指导下由县、乡、村项目办工作人员完成的,并且经历了实践的检验,获得了成功。在这个基础上,项目区社区共管组织的扩建工作,发展到由乡村工作人员为指导,具体的组建工作由具有经验的村一级的共管小组成员去做,具有很现实的实践和推广价值。从20035起,由流域共管委员会成员、村级干部和已建立的共管小组成员(村民)共同完成了20个新建共管小组的扩建工作。



放手让乡村干部和当地村民自我进行共管小组的扩建工作,是YUEP项目与其他项目的不同点,其目的在于培育社区村民的能力建设。社区共管的实践再次证明了相信村民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并且能够管理好森林和生物多样性,运用接受培训而获得的的国内外先进理念、方法与传统知识相结合,完全有经验和能力对社区发展进行管理。



一是村民自我扩建的工作效果远远高于政府官员和专家。乡村干部和村民扩建共管小组责任人与社区村民朝夕相处,彼此相互了解,对各村社各户情况都十分熟悉,相互之间非常容易沟通。所以村民自我进行共管小组的扩建工作效果,远远超过政府官员和各类专家。YUEP项目经过社区共管组织的实践经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某种情况下,由社区中的乡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对村民说一句话的效果,相当于国内专家说10句话、甚至几十句效果,更相当于国际专家对村民说100句话的效果。因为,由乡村干部和村民组建的工作队的特点为:一是社区村民对这些人员的信任程度较高,村民都愿意听其意见和建议;二是这支工作队与村民朝夕相处,乡里乡亲的有一种亲切感;三是乡村干部有着十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与村民的交谈能够理解村民的想法和意愿;四是这些人员开展工作时说的都是地方语言,容易听懂和理解,而且语言生动、活泼、号召力强,容易打动村民,所以村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很高。



二是村民进行组建工作,减低了运作成本。由村民运作社区共管小组的扩建工作,大大降低了运作成本。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状况来看,村民每个工作日的工资大约在1015元之间,因此,请一位村民做扩建工作,每个工作日所需付出的经费最多是15元,而乡村干部只需付给一点下村误餐补助。这种由乡村干部、村民自我组建社区共管小组的低成本运作模式和方法,与聘请国际、国内专家运作方法相比较,所节约的经费非同一般,收到了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



三是发挥了社区共管组织中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参与实施国际项目中,放手让基层工作人员独自实施扩建工作,是对他们的一种信任和能力的肯定。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基层工作人员组织能力,又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更加努力,并且有一种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更有利于项目的顺利进展。



四是提高了村民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过去的国际、国内项目开展的各项活动,基本上是在政府官员、专家、外来者等的组织下实施的,村民只是参与者(有时是被动参与或间接参与),配合项目的开展。YUEP项目以村民为主体开展社区共管组织的扩建工作,使村民成为扩建中的责任人,给予了村民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和场所,提高了村民的能力建设。村民的感受是:听见不如眼见,看别人做不如自己做。边学边干,确实锻炼自己,增长见识。

七、村民从事小额信贷贷款后的经济效益评估

(一)   评估结论

2003年7月—8月,YUEP省项目办组织青年学者张体伟、乔召旗,对2002—2003年度获得小额信贷款从事创收活动的农户,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估。评论结论表明,在项目社区和村民处于绝对贫困、消费水平极低和市场潜力很大的时期内,采用小额信贷款扶持到户的模式,在一年期的贷款周期内,每贷出100元人民币,可带来141元人民币的直接收益,与此同时,可带来178元的生态保护的间接经济价值。

(二)   计量评估的要求

1.反映出村民贷款创收的直接经济效益
2.反映出村民因创收活动而间接增加的生态效益
3. 反映出村民因创收活动而间接增加的社会效益
4.反映村民因减少采集非木材林产品的机会成本收益

(三)   建模方法及数学公式

经济收益总公式:
R=RA+RB+RC
式中: R—表示村民从事小额信贷款用于创收活动而产生的净收益
RA—表示村民从事某项贷款项目活动产生的经济收益
RB—表示村民从事某项贷款项目活动的机会成本
RC—表示村民因减少森林与保护矛盾冲突的成本
1.村民贷款从事创收活动的收益分析
RA=ΣRAij (i=1,2,3, … j=1,2,3,4, … )
式中:i表示从事的活动内容
i=1表示从事种植业
i=2表示从事养殖业
i=3表示从事商业活动
j表示所从事的活动中的再具体细分的内容:
i=1时:j=1表示种植业中,良种的采用所增加的收益
j=2表示种植业中,使用化肥所增加的收益
j=3表示种植业中,使用农药所增加的收益
j=4表示种植业中,使用地膜技术所增加的收益
j=5表示种植业中,种植经济作物所增加的收益
i=2时: j=1表示养殖业中,饲养小鸡、小牛、小羊、小猪等所增加的收益
j=2表示养殖业中,饲养母猪、母牛、母鸡等所增加的收益
j=3表示养殖业中,饲养架子猪、架子牛等所增加的收益
j=4表示养殖业中,由于配合饲料的应用所增加的收益
j=5表示养殖业中,农家肥的增加及其使用所增加的收益
i=3时:j=1表示商业中的流动成本所增加的收益
j=2表示商业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收益,如:圈舍的建设
(1)直接计算法:
RAij= RAij总- CAij- LAij
式中:RAij总—表示因从事Aij活动所获的总收益
CAij—表示因从事Aij活动所投入的货币量
LAij—表示因从事Aij活动所投入的人力资本量(含管理费)

(2)间接计算法:
RAij= RAij后 - RAij前
式中:RAij后 —表示因从事某项活动Aij后,所获的总收益
RAij前—表示因从事某项活动Aij前,所获的总收益

2.从事经济活动的机会成本分析
RB= -RB1+RB2

(1)减少的利用森林中非木材林产品收益
RB1=ΣRB1j
式中:R B1代表减少的利用森林中非木材林产品收益
j表示不同的非木材林产品活动
j=1表示采集菌子的收益
j=1表示猪草、牛草的收益
j=1表示采集中草药材的收益

(2)减少对森林破坏的收益
RB2 =ΣRB2j
式中:RB2表示减少对森林破坏的收益
j表示村民减少自家薪材的消耗、薪材售卖、减少植被的破坏、不再偷砍盗伐、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惊吓等活动的收益

3.减少矛盾冲突的成本
主要包括政府部门与村民之间、社区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Rc = ΣRci
其中: i=1表示村民因参与创收活动而减少了与政府部门(如保护局)发生矛盾冲突的成本;
i=1表示村民因参与创收活动而减少了与社区发生矛盾冲突的成本;
i=1表示村民因参与创收活动而减少了与村民发生矛盾冲突的成本。

(四))样本户选取与调查

样本户选取的标准:一是必须是从事小额信贷款农户;二是必须是从2002年6月获得贷款,并到2003年6月已还贷的农户;三是对农户家庭条件限制。为使研究具有普遍性和其代表性,本研究特限定研究对象即农户家庭人口中等,即在4—5人之间,家庭经济条件在本社区中处于中等水平。
实际调查。整个调查过程坚持了参与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五)定量分析的缺陷

本次调研和写作过程中,尚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缺陷:

1.样本数量偏少。
2.农户贷款创收项目大部分趋同。在沙乐乡的三个自然村贷款的71户中,贷款从事养殖业的农户占92%。从近期看风险不大,但远期的风险不可轻视。
3.环境生态效益度量的复杂性。环境生态效益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性强的效益总和。它包括无量山保护区的动物、植物及其它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但在评价和度量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的计算中,有些根本无法计算,如:村民因创收活动减少对植被的践踏、对野生动物的惊吓、减少砍伐森林的生态效益的测算等。

主要参考文献

1.赵俊臣执笔:《贫困地区解决农户资金缺乏的一个探索》,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内参《经济动态》2004年10月第223期,上报中央政治局参考。
2.赵俊臣主编:《中国云南省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试验示范项目系列丛书》共6本:赵俊臣编著《谁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体?》(中英文版);赵俊臣、罗荣淮、宋媛、邹雅卉、张体伟、乔召旗、庄辉、宣宜、吴晓莉、梁川、乌莱旺。泰其涌(泰国)编著《谁是自然保护区保护的主体?》(中英文版);宣宜编著《参与性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中英文版);喻庆国主编《YUEP项目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王金亮、王平、何云燕编著《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环境教育中级读本》;王丽达、历云编著《十五要十五不要》,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获200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云南省第九届(200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社主管主办的《红旗文稿》2004年第23期(12月10日出版)发表赵俊臣、宣宜的文章“贫困农户为什么欢迎小额信贷扶贫到户”。
4.赵俊臣、罗荣淮:《贫困村民的民主意识为什么这么强?——GEF/UNDP资助的YUEP项目试验以村民为主体的社区共管组织的案例》,《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人民日报记者黄晴:《保护自然的山乡社会实验———记联合国援助云南YUEP项目》,2004年11月09日《人民日报》第七版。
6.中央电视台《西部新闻》2004年9月11日播出:“云南生态保护项目创出新模式” 、10月11日播出:“云南:村民成为生态环境监测主力军”,报道了YUEP项目;
7.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经济观察》栏目2004年4月24日播出该台记者王玉、陈平采写的“沙乐乡的金融实验”,时间为29分钟。
8.著名财经记者邓瑾:《沙乐乡的小额信贷》,《南方周末》2005年3月3日第1099期。
9.国家林业局主管主办的《绿色中国》2004年第10期(总第179期)刊登YUEP项目三篇评估文章:罗荣淮:“以社区村民为主体的自然资源共管”;宋媛:“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宣宜:“村民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监测”。
10.赵俊臣:《谁是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主体——云南YUEP项目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与社会》2004年第3期,
11.赵俊臣:《贫困村民为什么迫切需要成立自己的NGO?——GGEF/UNDP资助的YUEP项目试验以村民为主体的社区共管组织的案例》,载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民间组织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北京版。
12.赵俊臣、乔召旗:《西部农村基层新型社区组织的经济学思考》,《林业经济》2006年第9期。
13.赵俊臣:《联合国援助云南YUEP项目的行动创新点》,学术探索2004年专辑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31

主题

1942

回帖

1025

积分

溪流

积分
1025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7-12 19: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您辛苦了!
我看到这个主题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样项目如何经营,大投入,真的需要是塌实的科研的时间和实力
让世界充满绿色,让生活充满和谐!共建和谐社会,营造绿色家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9-7 04:27 , Processed in 0.06445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