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642|回复: 0

周生贤:摒弃“先污染后治理” 让江河休养生息

[复制链接]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53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7-19 01: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200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去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今年入夏以来,太湖暴发蓝藻,严重危及无锡群众饮水安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针对目前的水污染形势,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提出实行人性化管理、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理念,为此,记者专访了周生贤局长。   休养生息
  以水环境容量确定发展方式
  记者:我们注意到,从松花江开始,对江河湖泊实行人性化管理,让其休养生息的概念开始出现在水环境治理上,请问,这一理念的由来如何?
  周生贤:2006 年,国家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超过环境容量,水污染状况依然严重,人民群众对水污染事件的反映和投诉越来越多。
  科学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生命。如果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但喝的水却是不合格的,生活的环境是污水横流的,群众的健康受到严重危害,这就违背了发展的目的。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就是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根本出发点,统筹兼顾,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经济社会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记者:如何理解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
  周生贤: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就是要实行最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以水环境容量确定发展方式和发展规模;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逐步改变环境恶化状况;就是要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的方法,加大治理水环境的力度,促进水生态系统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就是要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既要形成严格排放、合理开发的强大压力,又要形成主动治理水环境的积极动力,用高效的办法解决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
  可以说,这是摒弃“先污染后治理”传统治污模式的必然要求,是发达国家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经验,是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体现。
  “阵痛”难免
  在前期可能要牺牲一点儿增长速度
  记者:休养生息确实是好事,但是从目前的国力以及各方面的情况看,我们具备全面实施休养生息的条件吗?
  周生贤: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是自然生态休养生息的重要基础。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综合国力有了显著增强的背景下提出的。
  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对江河湖泊实施休养生息的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财政收入3.93万亿元。一些江河湖泊不堪重负的地区,也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像太湖流域人均GDP已达到6000美元以上,已经完全具备了实行休养生息的经济实力。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讲,一些地方的经济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的,经济增长越快,财政收入越多,也应该拿出更多的资金、腾出更大的空间保护环境。当然,增长方式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阵痛”的过程。在休养生息的前期,可能要牺牲一点儿经济增长速度,但换来的是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换来的是长期稳定的发展。
  综合治理
  使江河湖泊的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
  记者:休养生息关键还在落实,如何从政策上保障江河湖泊的休养生息?
  周生贤:休养生息是个系统工程,确实需要制度保障,为此,环保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严格环境准入、淘汰落后产能、全面防治污染、强化综合手段、鼓励公众参与。
  比如,从环境准入上讲,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必须严格控制新的污染。环保部门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措施:严控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污染增量;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积极开展规划环评,从规划的源头控制污染。要通过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确保新上项目符合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要求,并通过“以新代老”,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污染减排。
  可以说,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既是综合治理水环境的过程,也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经过2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让江河湖泊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一些江河湖泊的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8 08:35 , Processed in 0.04115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