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否认“白鱀豚灭绝说”—— “今秋,我还要去找白鱀豚”
2007年8月8日,英国皇家学会的同行评议期刊《Biology Letters》发表了中、美、英、德、瑞士、日本、加拿大等七国科学家的“2006长江豚类考察”报告。报告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英国《独立报》在援引该报道时称,专家们认为白鱀豚“已经灭绝”。
对此,这次国际科考队的负责人、报告的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博士对早报记者表示,说白鱀豚灭绝并不准确,只能说是“功能性灭绝”。
“2006长江豚类考察”国际科考队的负责人、报告的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博士近日陆续接受了法新社、澳大利亚国家广播公司、美国《科学美国人》及国内《东方早报》等媒体的采访。
中科院专家否认“白鱀豚灭绝说”,王丁说: “今秋,我还要去找白鱀豚。报告并未认定白鱀豚已经灭绝,但白鱀豚确实已处于灭绝边缘,属于“功能性灭绝”,意思是,因物种数量个体特别少而丧失了种群繁衍能力。
从生物学上说,“功能性灭绝”是指,因物种数量个体特别少而丧失了种群繁衍能力,处于灭绝边缘。而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50年内没有在野外观测到任何个体,才标志着一个物种灭绝。
“灭绝”抑或“功能性灭绝”,学术定性之异,在时间的尺度中,终有定论,终有共识。数十年后,若终于宣告白鱀豚“灭绝”,人们或仍心存善望:白鱀豚仍在长江某个水域空间,生存和繁衍,在人类察觉之外,却在自然生息之中。
2006年11月6日,六国科考队从武汉出发沿长江向上海寻找,途经3436公里,考察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所有支流,但经过大规模高精度的搜寻,未发现白鱀豚。
“从1997年发现13头白鱀豚到2006年最后一次大型考察,中间时间为9年,目前尚不能断定白鱀豚灭绝。”王丁说。
王丁分析道,人类的活动,包括航运的高速发展、渔业的延伸、人类向长江排放的污染等,是白鱀豚在长江口快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例如白鱀豚是靠声波辨别方向的,但是航船的噪音极大干扰白鱀豚声波的发射,常常会发生白鱀豚被螺旋桨劈伤的惨剧。
“坦白说,白鱀豚灭绝的机会很大。”王丁说,今年九、十月份,水生所会在鄱阳湖和洪湖分别做白鱀豚的考察,不过考察的规模不大,参与专家估计不到10人,日本专家会参与在鄱阳湖的考察,考察时间大约都是一周,主要看是否能发现白鱀豚,以及考察江豚的数量。不过最终结果会怎样,目前还无法预测。长江江豚是长江中生活的另一种哺乳动物。淡水中的江豚也只有在长江流域才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长江流域大致有1000余头江豚。
王丁解释道,“研究白鱀豚和江豚的意义是哺乳动物处于食物链的最高层。长江如果不能支撑豚类的生存,很有可能有一天它也不能支撑我们人类的生存。”目前,江豚的保护已取得初步成效。(2007年06月02日,9岁的江豚妈妈"晶晶"顺利产下第二胎,取名"乐乐"。7月11日,江豚妈妈因产后严重消化系统疾病继发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在江豚"妈妈"病亡10天后,出生仅50天的小江豚"乐乐"也不幸夭折。现2005年7月出生的小江豚"淘淘"(人工繁殖下第一头)接连失去了两位"亲人",似乎还没有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它在水池里无精打采地游动着。)
长江铜陵段再现白鱀豚 专家将赴此江段寻找
日前,从安徽铜陵传来消息:有人用DV在长江铜陵段一处航道拍摄到了白鱀豚活动的画面!昨日,中科院水生所专家对DV画面中的动物进行鉴定后确认:此动物就是白鱀豚。他们决定将于下月前往长江铜陵段寻找白鱀豚。
目击
2007年08月29日记者连线曾玉江(拍摄者),他回忆说,8月19日下午3时10分,他在铜陵江段北岸的胥坝乡渡口等轮渡时,突然发现靠近南岸的水域上有条像鱼一样的东西跃出水面,“第一次看到它出水时,它的动作幅度特别大。
曾玉江说,“我以前见过白鱀豚照片,当时就怀疑。”后来,曾玉江把拍下来的DV先送到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鉴定,没得到准确答复,最后才送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鉴定。
确认
29日,昨天,“2006长江豚类考察”国际科考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博士和他的鲸类研究课题组人员一起,在通过对安徽方面送来的相关录像进行鉴定,并将画面中的动物与白鱀豚进行认真比照后,根据他们的经验一致确认“这就是白鱀豚!”。
“之所以认定它是白鱀豚,绝不是凭空而论。”王丁说,他们是通过白鱀豚的行为、颜色、形状以及呼吸频率,与DV所呈现的画面来断定的。
王丁指着画面兴奋地说,“那是白鱀豚的头!”他解释说,与江豚的灰头灰脑不同,白鱀豚头部的脸颊是白的。
其次,白鱀豚跃出来换气时的动作也与江豚不一样。王丁告诉记者,“看得出来,画面中的白鱀豚是往上游方向移动,上行中的白鱀豚出水动作缓慢,而江豚出水时动作急促。”因此,从那头动物的呼吸频率和出水的间隔时间更加确信自己的推测。
王丁还补充说,发现这头白鱀豚的水域在当地是个废弃的航道,往来船只少,人类行为对豚类动物影响小。最重要的是,这也是去年白鱀豚科考的一个盲点地区。
进展
王丁表示,这次发现白鱀豚也印证了他们对白鱀豚“功能性灭绝”的断定,说明白鱀豚并没有灭绝。
“下个月,我们将去长江铜陵江段再次寻找白鱀豚,尽管我们可能会一无所获。”王丁说,由于这段录像的拍摄时间已过去一个多星期,而白鱀豚又是游动的,目前难以确定它已经游到了哪里。“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去找!”
王丁说,一旦他们有幸发现白鱀豚的话,考虑捕获它,送它到石首天鹅洲自然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确保它能繁衍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