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976|回复: 6

100家跨国公司在华污染调查 辩称中国企业更差

[复制链接]

181

主题

1219

回帖

4702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470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9-3 19: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0家跨国公司在华污染调查 辩称中国企业更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 11:29 国际先驱导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环境污染已成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跨国公司在其中也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跨国公司“入华随俗”污染调查
  “中国企业比我们还差”,成了部分跨国公司面对在华污染时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 实习记者何玉斌发自北京 时隔10个月后,一份污染企业名单,令多家在华跨国公司再次成为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
  根据公开的报道,截至8月中旬,位列污染企业名单(以下简称“名单”)上的跨国公司共有90家。“其实现在已经超过100家了。”8月23日,该名单出台机构、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而在10个月前,这个数字仅仅是33家。
  让人惊讶的不只是火箭般窜升的数字。
  在《国际先驱导报》得到的这份名单中,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入围,其中不乏百事、雀巢、通用等声名显赫之辈。更让人意外的是,有的公司在去年就因同样问题被曝光,时至今日,依然榜上有名且风头日盛:它们在中国的多家分公司加入名单“扩大战果”。

  大公司在华污染变本加厉
  “我们只是把违反了环保规定的企业收集到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不经意地看到了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些跨国公司的名字。”按照马军的说法,名单出炉很有些“无心插柳”的味道。
  从去年5月开始,马军和他的同伴着手建立中国水污染数据库。考虑到“污染源的信息也很重要”,他们就决定把违规企业名单也收集起来,信息源则主要来自各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
  正是这一不经意的发现,让马军从此欲罢不能。
  去年10月,33家企业名单被公布后,跨国公司在华污染问题开始为更多的中国公众所熟知。随着越来越多媒体的关注,今年的“名单效应”传播更广,影响也更大。
  与去年相比,同一家跨国公司多个分支机构同时违规,或者同一家公司多次违规,是这次名单的一个特点。比如,美国百盛餐饮集团旗下的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其在上海就有6家餐厅因“拒报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等问题被上海市环保局列入“2004~2005年本市环保系统查处违法企业名单”。与此类似,百事可乐国际公司的长春、南京、福州和广州四家分公司也遭遇通报,原因主要是污染物排放问题。哈尔滨一家中外合资公司早在两年前即被黑龙江省定为省控重点污染企业,但最近又因涉嫌污水直接外排,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松花江流域2007年第一批环境违法企业名单。
  马军认为,数量增加有环境执法力度加强、信息公开程度加大等因素使然,但与此同时,个别企业污染问题也的确非常严重。“有些企业,虽然只被记录了一次超标(排放)情况,但我们发现,它们多年来从未达标过,污水处理设施根本不起作用。”

  发展中国家企业悄悄跟进
  与西方知名跨国公司相比,一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华污染也已初露端倪。
  名单上显示,金光食品(宁波)有限公司是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独资企业,2006年5月,该公司因“排放废水浓度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等问题受到宁波市环保局处罚。而另一家来自印度的化纤企业,也开始在中国湖北襄樊投资。马军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种污染度比较高的企业,厂址却选在了城市的上游。
  “这种趋势确实值得我们警惕,如果再不加强我们的环境执法力度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工厂’就要变成世界的垃圾厂了。”马军表示。

  “入乡随俗”成了借口
  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大部分上了名单的跨国公司,在本国都拥有良好的声誉,保护环境甚至已成了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但到了中国,却因环保问题广受诟病,真的是“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吗?
  个别跨国公司看来已经深谙这个中国古代的典故。“我们的邻居比我们还差”,已经成了它们堂而皇之的借口和理由。“这些跨国公司的意思是,如果中国国内的企业有污染问题,那就不应该指责跨国公司的污染问题。”马军提到这些似乎有些气愤:“你的邻居抢劫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偷窃,对于环境违规,谁的问题应该由谁自己解决,以别人做借口是没有意义的。”
  事实上,公布名单仅仅是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工作的一部分,而且名单中除100多家跨国企业外,6000余家国内企业也同时被曝光。“我们没有有意去找跨国公司的毛病,而只是看这个企业是否有环境违规情况,这是我们惟一的标准。”马军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有的企业曾想一“拖”了之
  通过舆论监督,给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污染企业以环保压力,是马军和他的团队公开名单的初衷。但从去年开始至今,他们得到的反馈结果却五花八门。
  “现在有几十家企业来找我们,长期坚持不作回应的几家大企业,最近也希望和我们接触。”比如百事可乐公司、通用、杜邦、3M等。有的企业提出了“一起做一些项目”等等。
  还有的公司最初反应是“看一下”,认为可能是“一阵风”,几个月过后中国公众可能就不会关注了。基于此,从3月开始,20多家环保组织发出了“绿色选择倡议”,将污染企业名单一一公布,并且号召网友做出“绿色选择”。倡议发出后,一些企业开始找上门来,提供材料,说明自己做错了什么,怎么改正的。“他们这回感到,指望一阵风是过不去了。”马军说。

  盲目招商引资为污染推波助澜
  落户于中国各地的跨国公司,在赚取大量利润的同时,也成为当地的“财神爷”。所以,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就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
  “目前的问题是,我们有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执行不严,执法力度不够。”马军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一些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招商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这个愿望的支配下,降低环境标准的问题就出现了。
  在调研过程中,马军曾在广西一家跨国企业正式生产前的环保验收报告里,看到当地环保部门提到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项目均超标的事实,但最后的结论还是同意该项目竣工验收。马军对此感到颇为意外。
  让马军印象深刻的另一家企业,是丹麦嘉士伯啤酒有限公司投资的甘肃天水嘉士伯。2005年嘉士伯投资时,明知中方合作企业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但面对先治污还是直接生产,他们依然选择了后者。虽然每年要付出被罚1万元的代价,但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却要花390万元。
  “企业为什么宁可交罚款,也不处理污水?违法成本低,恐怕是个很大的问题。”马军表示,地方政府如果早意识到污染的严重性,吸引外资时就能把一些高污染、高风险的企业排除掉,“最起码执法上要更严格一些”。
contact me: 13564257120 hutu7927@163.com

24

主题

630

回帖

363

积分

湖泊

积分
363
QQ
发表于 2007-9-3 19: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都很喜欢马军老师!
希望有机会能够见上一面
循着晨曦的轨道攀援 寻找蓝天白云的广阔 脚印烙下的点点滴滴 遍洒芬芳 汇成信仰......

181

主题

1219

回帖

4702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4702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9-3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效仁:跨国企业的双重标准是自毁长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 03: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刘效仁
  从33家到80家,再到目前的上百家,据报道,包括百事、通用、3M等在内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出现在了由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搜集整理的污染企业名单上,有的甚至已经成了当地的污染大户。
  近日,由益普索研究集团发布的《2007:中国人眼中的跨国公司》指出,73.1%的人表示了对跨国公司“把污染产业和工厂转移到中国来经营生产”的强烈不满,56.6%的公众对跨国公司收购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将损害中国经济独立性表示担心。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拙劣表现,可以说是“自毁长城”的不智之举。
  百事、雀巢、通用、三星、3M等皆属“世界500强”,美国百盛餐饮集团旗下的肯德基和必胜客等也并非刚刚建立,不仅拥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同时具有现代环保技术及国际标准。丹麦嘉士伯集团中国区副总裁王守仁说:“环境保护在嘉士伯公司的发展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嘉士伯在所有投资项目进行的初期,都会建立关键功能指标体系和环境保护汇报制度,以确保嘉士伯的合资厂在运营时能够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做到最好。”大部分上了污染企业名单的跨国公司,其实在环保方面都拥有良好的口碑。
  我们知道,发轫于西方的现代企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企业伦理道德问题就受到关注。当时出版的《拿叉子的野人:二十一世纪企业的三条底线》一书曾引起过许多西方大企业的关注,该书作者认为,企业除了要对其盈利能力保持合理关注之外,也要关心环保和社会公正。由此,许多跨国公司为了打造良好声誉,制定了非常严格的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责任标准。这些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之前,也曾信誓旦旦地对环保作出过承诺。
  遗撼的是,他们实行的却是双重道德标准。在其本土厉行环保,不敢越雷池一步。可在发展中国家,则实行另一套社会责任标准。在其本土8家工厂7家达到零排放的一个日本公司,在中国却连最基本的排放标准都未达到。日资上海花王有限公司因“任意排放超标废水,违反水污染物防治管理规定”而被上海市环保局列入“违法企业名单”。由德国诺尔起重设备有限公司投资的招商局福建漳州开发区诺尔起重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因“未建污染治理设施便擅自投入生产,造成严重污染,威胁饮用水安全”,被列为福建省十家挂牌督办企业之一。
  在建设初期未执行“三同时”制度,未建污水处理设施;任意排放超标废水;未建污染治理设施便擅自投入生产———这些公然挑衅现行环保法规的行为,相信在其本土决不会为,也决不敢为,何以到了中国就肆无忌惮,甚至上了黑榜?迄今,肯接受第三方审核评估的企业只有7家,已做和正在做第三方审核的企业只有3家,这让我们看到了资本的傲慢与偏见,强势利益集团的蛮横与霸道,也看到了商业利益至上者的道德堕落和伪善。
  同样,雀巢、联合利华等跨国食品公司虽已在国外市场做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的承诺,却不肯对中国消费者做出同样的承诺。国税总局曾透露,2004年,我国外企的亏损面达50%以上,其中很大部分是不合理亏损。益普索的报告分析,跨国公司“假亏损、真避税”的技巧并不神秘,主要是采取“高进低出”的形式,形成账面上的亏损,达到把利润转移的目的。31%的受访者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采用双重标准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事实上也是对中国法治体系的不尊重。
  我们在谴责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沦丧和道德伪善的同时,也应思考他们何以会实行双重标准?不能不看到,企业道德行为是建立在社会灵敏的惩罚机制之上的。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一旦公司出现不道德行为,除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市值立刻会受到不利影响,还会受到执法机构天文数字的罚款,足以使其破产倒闭。安然、世界通讯、安达信等事件都是活例证。而在中国,不说企业污染普遍存在,不说处罚约束机制不健全,甚至最大的罚单也仅是100万元,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为了GDP而对跨国公司的不良行为过于宽纵,这亦是其“入乡随俗”,肆意开办血汗工厂,使污染到处横行的重要原因。
  因此,完善法规体系,强化监督和惩罚,依法关停,已成为遏制跨国企业肆意在中国产生污染的当务之急。
contact me: 13564257120 hutu7927@163.com

14

主题

95

回帖

64

积分

清泉

积分
64
QQ
发表于 2007-9-3 20: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s:55]
放开心灵,去感受大自然最原始的气息......

0

主题

2

回帖

2

积分

冰块

积分
2
QQ
发表于 2007-9-3 20: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s:44]  为跨国公司的行径感到愤慨 强烈要求政府将环境保护置于经济发展之上
发表于 2007-9-3 20: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中国当什么了?
垃圾场?!

181

主题

1219

回帖

4702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4702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9-3 21: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破!
立?
contact me: 13564257120 hutu7927@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9 00:11 , Processed in 0.03937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