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933|回复: 4

“自然之友”环境教育10年·绿色希望行动的另一种探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0 10: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徐大鹏

    2005年3月,应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银行长江项目的邀请,自然之友绿色行动项目作为技术支持方,开始协助湖北省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洪湖市教育局策划、组织“保护母亲湖”湿地保护环境教育主题活动。半年来,武汉的徐大鹏、宗虹、轩荣萍,北京的韩静、姚峰等5位会员和北京师范大学苏立增副教授、武汉市教科院甘金富教研员2位专家以志愿者身份先后8次赴洪湖与当地师生一起开展相关的调研、培训、编写教材、示范教学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同时,也为绿色希望行动的新探索开了一个好头。

洪湖风光今非昔比
  洪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距武汉市200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也是湖北省最大的湖泊。提到洪湖,人们耳边就会响起“洪湖水浪打浪”的优美旋律,眼前就会浮现出“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眼稻米乡”的天堂美景。然而,今天到洪湖,却是面目全非,风光不再依旧了。由于历史和人为的原因,洪湖水域面积已经由建国初期的760平方公里锐减到如今的348平方公里。就是这仅存的湖面,也有近70%的水域被分割到户。由于过度开发围栏养殖和管理失控,今日的洪湖到处是竹竿和围网,布满了迷魂阵,从而导致野生鱼类资源锐减;水生高等植物大面积萎缩;栖息的水禽种类数量大幅度减少,不及上世纪60 年代的1/10;整个洪湖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的1/3。同时由于水产养殖户大规模投放饵料和工业生活污水的排入,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地表水质从上世纪90 年代的Ⅱ~Ⅲ类,下降到现在的Ⅲ~Ⅳ类,局部地区出现Ⅴ类,甚至连部份湖畔乡镇的生活用水都得不到保障。洪湖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一步步走向死亡。
  洪湖的现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湖北省高层领导的重视。1996年,在洪湖建立了湖北省第一个湿地自然保护区。2003年“洪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启动。2004年7月,世界自然基金会与洪湖市人民政府签署《洪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立江湖联系项目合作备忘录》,开始参与洪湖的恢复与重建工程。2004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洪湖主持加强洪湖生态建设现场办公会议,明确要求“重在还湖,妥善拆围”,“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吹响了洪湖全面生态重建的进军号。今年7月15日到7月31日,洪湖核心保护区5.1万亩水面围网全被拆除,浩淼水面一览无余,洪湖拆网还湖工程首战告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绿色希望行动项目来到了洪湖,以自己行动参与了保护洪湖的战斗,同时也开始了环境教育的新探索。

成功的探索 合作的结晶
  这次绿色希望行动到洪湖,不仅仅是在农村学校里开展一段时间的环境教育教学活动,而且协助支持当地的教育部门和湿地保护部门策划、组织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广泛,持续时间更长的“我爱母亲湖”主题活动,其中包含如下内容:
  1、编写一本以反映洪湖变迁为主题的湿地保护环境教育地方教材(供全市4~8年级使用)。
  2、全市近200所中、小学分批分期使用该教材,并开展以“我爱母亲湖,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了解洪湖、认识洪湖,萌发保护洪湖的欲望,开展保护洪湖的行动,提高“热爱自然,关注地球”的环境意识。
  3、在学校开展“我爱母亲湖,保护水资源”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通过学生影响成人,通过学校影响社区,开展“小手牵大手,共护母亲湖”活动,形成人人爱洪湖,人人保护环境的氛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经过6个月的努力,主题活动完成了第一期也是最关键的任务,编写出了《我爱母亲湖》湿地保护环境教育地方教材。该书稿共20课,3万字,150幅图表。国家林业局赵学敏副局长题写了书名,全国政协委员、“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为本书题了词。本教材与其他环境教育读本(教材)相比,有着如下的特点:
  1、突出的地方性。本教材以洪湖的变迁为切入点,围绕洪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环境现象和各种层次的环境问题展开调研和思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的各种活动,体现了地方教材的特点,从而避免了在环境教育中空洞地泛泛说教。
  2、鲜明的时代性。抓住当前全球越来越关注湿地保护这一契机,紧密配合地方政府贯彻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将要实施“拆网还湖”的重大举措,第一个在全国推出了正式进入课堂的湿地保护教育地方教材。
  3、强烈的互动性。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青少年与成人的互动;学校与社会的互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互动。教材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提高青少年“我爱母亲湖,保护水资源”的环境意识。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
  在短短的6个月内能过完成一本教材的编写,主要得益于如下的三方面原因:
  1、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洪湖市的教育抓得不错,高考升学率连续多年位居荆州市8个市区县的榜首。但环境教育相对薄弱,当地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环境教育的理念、模式、方法的认识可以说是从零起步。编写教材面临着时间短、起点低、要求高的巨大压力,但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决定依靠当地有关部门和教师,而不是包办代替。这样做一是因为他们对洪湖的情况更熟悉,对洪湖的生态环境恶化更了解,从而也就更有紧迫感和积极性。二是通过编写教材,可以发现和培养造就一批环境教育骨干,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环境教育奠定初步的基础。
  2、多方优势资源的整合。本主题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实现了国际民间环保组织(WWF)、国内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与洪湖地方政府部门(湿地保护局、教育局)三方组织资源的整合和北京、武汉与洪湖三地人力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了不同部门和人员的优势和积极性,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从而达到了创意新、起点高、效果好的目的。
  3、指导有方,措施得力。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我们把住了两道关。一是作者关。不论资排辈,不迷信权威经验,注意吸收观念新、信息量较大、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中青年教师,而且采取淘汰制。参与编写的人员从最初的39人坚持到最后的仅13人。二是编写关。我们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条件分类指导。对写出的书稿,与作者一个一个当面交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决不含糊过关。有的书稿修改达5次之多。我
们还要求每个作者,不但要自己写、自己改,还要用自己编的教材上示范课。编——改——上,这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指导编写教材的同时,我们还适时推出相应的措施。在起步阶段,我们于4月初举办了大范围培训活动,由徐大鹏和姚峰对来自洪湖市各地的96名骨干教师授课,让他们对环境教育的理念、模式、方法有个初步的认识。当教材书稿即将完稿时,我们于6月底又举办了一次教材试教活动,由徐大鹏、韩静、轩荣萍、甘金富和当地的鹿景荣、周蓉、徐虹三位教师使用该教材上示范课,并对书稿的修改定稿进行了探讨。这样做,既使当地作者增强信心、明确方向,也使他们看到差距,找到不足,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材完稿后,我们又积极推荐教材的主编邓兆权(洪湖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参加全国有关环境教育的研讨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给他们搭建展示自己、交流信息的广阔平台。整个过程中,绿色希望行动项目在调遣北京、武汉人员,提供资料和信息诸方面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先生于百忙之中为该教材题词,更是对本活动的肯定和支持。

反馈带给我们的思考
  反馈一:冯子棍、尹高敬、刘思职(洪湖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 我们从来没有上过这样轻松的课,既玩得开心,又很有收获,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表现力,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我们也想做一个环保志愿者。
  思考一: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这是环境教育的基本原则。有了好的心情才会去认真体验;有了体验才会去认真感悟;有了感悟才会去认真行动。
  
  反馈二:鹿景荣(洪湖市实验小学教师、教材编写者): 自己编写——自己改——自己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使我们提高非常快。现在回头看一看,我感觉收获非常大。我才真正了解了洪湖,为她的未来担忧;我才真正了解了学生,他们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我也才真正认识了自己,可挖掘潜力还有多大。
  思考二: 编——改——上这个过程,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过程。从而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提高,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编写教材和培养队伍,这是同等重要的两大成果。

  反馈三:胡杰(洪湖市第七中学教师、教材编写者): 看了本地教师和北京、武汉老师上的示范课,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异。本地老师上课很认真,但上课很累,学生也不愿意听,很烦燥。外地老师上课却十分轻松,学生也开心,很有成就感,而且还想继续上。归根结底就是一条,在课堂中教师、学生的角色没有发生变化,学生没有地位。
  思考三:这是理念的差异。现在提倡以人为本,在课堂上就是以学生为本。如果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学生中的一员,一起去学习,一起去思考,一起去行动,那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反馈四:尹江发(洪湖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教材编写者): 参与了这次活动后,我懂得了两点,什么是讲课本,什么是用课本;什么是环保志愿者。
  思考四:这两句话,前者是对我们教学方法的肯定;后者是对我们奉献精神的鼓励。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我们的肩上,是任重而道远。

  反馈五:邓兆权(洪湖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教材主编): 教材的理念、模式、方法完全符合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的精神。推广和使用这本教材会给洪湖的教育带来新的启迪,从传统教育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思考五: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堂改革方面,环境教育已经先走了很多步,占了先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是容易被老师所接受和吸收的。

  反馈六:卢山(洪湖湿地保护自然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湿地保护不仅仅是某一部门的事,全社会都应该参与。我们选择教育部门作为切入点,是因为中小学教育有更大的辐射性和更大的影响力,从而也就有力地配合了政府的“拆网还湖”工作。
  思考六:环境教育在引导中小学生关注全球、全国环境状况和环境问题的同时,更要注意选取有地方特色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动,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切忌泛泛空谈。

  反馈七: 雷刚(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官员):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自然之友都是非常有影响的民间环保组织。希望通过我们的合作努力,打造出洪湖特有的品牌,在国内外湿地保护环境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思考七:这也是我们的愿望。我们不追求功利,但不等于不追求成功。因为每一次成功都会激励自己做出更大的贡献和努力。

  反馈八:苏立增(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环境教育从零起步,仅仅4个月,就编写出了一本地方教材,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应该好好总结“编——改——上”这个模式,向全国其他农村地区进行推广。
  思考八:这既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还得努力,我们还要向前。绿色希望行动也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在边远贫困地区播下希望的种子。
http://www.wetlands.net.cn/list.asp?unid=832

24

主题

630

回帖

363

积分

湖泊

积分
363
QQ
发表于 2007-10-10 10: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没有多少能够普遍应用的环教教材哈~对于环教的开展来说还是又一点的制约!
不知道大家都知不知道些好的环教教材?推荐下!
循着晨曦的轨道攀援 寻找蓝天白云的广阔 脚印烙下的点点滴滴 遍洒芬芳 汇成信仰......

86

主题

768

回帖

1万

积分

仲裁员

积分
14535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10-10 11: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溪出了不少,但是都是\"乡土教材\",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不过现阶段想要普遍应用的环教教材还是不太现实,而且我不赞成搞千篇一律的教材.乡土教材在宣传环保的同时也在告诉小孩子要热爱家乡.所以要有地域特点才好
结局是注定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227

主题

866

回帖

7704

积分

理事会

积分
7704

翻译组医师组评估组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10-10 13: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卢文昊于2007-10-10 10:50发表的 :
现在还没有多少能够普遍应用的环教教材哈~对于环教的开展来说还是又一点的制约!
不知道大家都知不知道些好的环教教材?推荐下!

自然之友有环境教育志愿者手册,应该比较合适
h-a-r-m-o-n-y 更加热爱生命并愿意为它们的继续生存承担职责是人类天性中最真实的一部分 ~来这里留一下你们社团组织的生日,咱们建一个生日表~ ~naturaller的济溪blog~

227

主题

866

回帖

7704

积分

理事会

积分
7704

翻译组医师组评估组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10-10 13: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h-a-r-m-o-n-y 更加热爱生命并愿意为它们的继续生存承担职责是人类天性中最真实的一部分 ~来这里留一下你们社团组织的生日,咱们建一个生日表~ ~naturaller的济溪blo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4 01:33 , Processed in 0.05585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