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208|回复: 4

十七大青年也要关注:什么是生态文明?

[复制链接]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25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10-20 13: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须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可持续发展,都说明生态文明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这种统一不是人性服从于生态性,也不是生态性服从于人性。用今天的话说,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即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是一个非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文明却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人的生活方式就应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生态文明既然是世界新潮流,按理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在那里首先爆发生态危机。但一是因为西方强大的技术资金使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二是因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三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西方失去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西方失去机会,就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绝不能再成为生态文明的迟到者。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重视环境决不含糊。

  常有人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来表述中华文明精神,这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一些西方生态学家提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三)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

  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恩格斯说:“人们会重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完全变革的必然结果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两大和解”的生态文明社会。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

  生态文明为社会主义理论的融合提供了平台。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两者内在的一致性使得它们能够互为基础,互为发展。生态文明为各派社会主义理论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生态文明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本质只能使本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不会承担全球的环境责任。生态社会主义由于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生态问题必将成为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武器。发展中国家终将在社会主义旗帜下重新团结起来向发达国家讨还生态成本。

  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资本主义使人们摆脱封建枷锁和宗教禁锢的同时,却带来新的剥削和压迫,这使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社会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改良与革命两种选择。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都要研究资本主义自我发展的丰富活力,都要思考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全人类带来的诸多利弊。由于传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现代化模式的一致性,使传统社会主义不能有效应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所带来的全新挑战。因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制度孰优孰劣,比的不是谁最能斗争,比的也不仅仅是生产力,还要比谁最公平公正,谁最共同富裕,谁最有道德文化,谁最能可持续发展,谁最能带来人的全面发展,谁最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针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例如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等新型社会主义流派的探索,不仅在学术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问题具体结合起来,给未来人类社会指出了新的方向。虽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单薄无力,仍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确为社会主义回应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想象空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完善。因为当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不能只研究工业文明基础上的阶级关系,还必须研究人与自然的文化伦理。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对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它们之间的融合,必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必促成社会主义真正代替资本主义,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对此,中国责无旁贷。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25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3: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的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对生态文明的高度强调,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彻底扭转长期沿袭的生产生活观念和行为,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而这种对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扬弃,意味着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文明形态的建立。

  人与自然的和谐,已成为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高消耗重污染产业快速增长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地方政府官员对惟GDP增长论英雄观念的抱残守缺,对中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一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行为无疑直接受到意识形态的左右,而意识形态的产生,缘于整体社会文明的影响。传统文明形态的缺陷和束缚当前已暴露无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建立迫在眉睫。

  当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仍然面临着重重阻力。在物质文明方面,长期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沿袭,固然使一些地方因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带来了物质和财富上的富裕,但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已经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作为生产基本要素的环境和资源的匮乏,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的瓶颈;追求高消耗、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享受到物质增长带来的舒适甚至豪华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罔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文明在造就了财富的同时,也造就了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如果不能以生态文明及时予以矫正,则经济不能保障持久,社会无法达成和谐。

  在这样的物质文明的影响下,精神文明也在趋向狭隘的自我中心主义的道路上每况愈下。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抛诸脑后,片面追求GDP,无视环境的破坏给人民群众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威胁,充分暴露出他们在不健康的文明形态影响下,对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界的漠视。

  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不仅需要我们转变工业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更需要我们转变价值观念、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视发展与民生的关系,正视当前和未来的关系。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物质文明建设方式,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用符合统筹人与自然相协调要求的方式,调整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方式,形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形成人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和社会道德观念,以生态文明涵养我们的发展,涵养我们的社会,涵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的高度强调,是对改善民生、实现民主的高度关注,是建设政治文明、法律完备、社会公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丰富了党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内涵。可以预见,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进程,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生态文明为我们创造了文明的理念:尊重自然、谋求和谐,营造健康的精神家园;生态文明为我们指明了文明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正视矛盾、化解矛盾,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消除不和谐因素,求得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为我们提供了文明的手段:摈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生态文明,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25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3: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10月15日 中国网)

  胡锦涛15日在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蓝蓝的天空,飘忽的白云,清澈的小溪,叮咚的流泉,既是古代士大夫的享受,也是普普通通百姓的享受,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是踏着这样一条欢快的环保之路走过来的,那么,当工业化的脚步大踏步走来的时候,蓝天,白云,小溪,流泉,竟然又离人们越来越远了,竭泽而渔式的经济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破坏环境的发展,是在与子孙抢夺饭碗,当我们把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之后,我们这一代人,又如何对得起未来的子孙们?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环保,历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紧密关系,中国政府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提及生态文明。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说,“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然而,这些关系到中华民族发展千秋大业的环保大计,却被某些地方的官员急功近利的发展过程中人为淡化,太湖蓝藻事件只是一个突出的个例,类似的蓝天变灰天,河水变浊流,森林被乱砍滥伐的事件层出不穷,人们正在遭受环境污染之苦,蝉声的鸣唱,秋虫的低吟,正在离我们远去,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得不偿失?

  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的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仿佛一声春雷,又仿佛一面旗帜,透过这四个大字,我们看到了一幅人文的、生态的、文明的美好画卷,人民群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倘佯在美丽的乡村,步行在城市的花园,中华大地不再有浑浊的空气,江南的水网澄澈见底,北方的山城湖光山色,近海的滩涂也可以见到鱼虾畅游,我想,这才是中国人最美丽的家园,也是我们梦想的“生态文明”的画卷,人民群众将因这个“生态文明”的旗帜而受益,千秋万代之后的子孙们,将因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而欢欣。

  这个提法也引起了海外的关注。意大利《共和报》驻京办的首席记者拉普尼说,污染和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就很难解决。地球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村落,邻人相安,谁家的炊烟都可能影响到对方,这恐怕就是建设“生态文明”之所以引起外国记者兴趣的根源,外国人在关注着中国的发展进程,但也时刻关注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一个环保、绿色的中国,将会增加无穷的国际亲和力。笔者倒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国人停下跑到国外去享受澄净蓝天、原始森林美景的脚步,反转过来为外国人不断涌向中国,来欣赏我们民族深厚历史文明的同时,也来享受比他们国家更加纯净的蓝天、碧溪。

  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织成一幅巨大的画卷,当流泉秋虫雨声鸟鸣奏响一曲永恒的交响乐,人们将会为十七大提出的这个伟大目标而额手称庆。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25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3: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锦涛同志十七大上的报告,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在讨论报告的过程中,代表和专家们发现了许多新提法、新表述,其中“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十七大报告。(见10月17日《新京报》)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从十二大到十五大一直强调的主旋律,伴随我们走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十六大呢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推进,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学说,随着我党执政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又提出了新的理念,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报告,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建设势头强劲,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正因如此,老百姓从心底迸发出对党无限热爱之情,更加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决服从党的绝对领导。我们认为,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是与物质、精神与政治“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分不开的,家和万事兴,国和何尝不是如此?因而当十七大盛会召开时,百姓欢呼、关注自在情理之中。

  面对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日益恶化趋势,过度甚至盲目追求速度与效益,不仅加剧了能源短缺矛盾,而且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糟糕,有些地方的生态环境令人触目惊心,长期下去,只怕人类再无立足之地。

  建设生态文明,将此上升到与“三个文明”同样的高度,就是要在全民心目中树立环境至上观念,事事、时时、处处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生态文明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需要我们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比如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奖惩措施等等,只要宣传力度加大了,各级领导以身作则了,何愁生态文明不会深入人心?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21

主题

213

回帖

130

积分

清泉

积分
130
发表于 2007-12-26 23: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onservation.org.cn/cn/video/cn.wmv毛邓三的课有上去小讲一下,好多内容要学习啊!!
PPT有些大,放不上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30 03:06 , Processed in 0.04535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