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665|回复: 1

环境新闻学的发展及其概念初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5 15: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May 24 18:43:41 2005), 站内

转自传媒咨讯网

张威(2005-05-23)



21世纪伊始,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杂志《时代周刊》询问读者:“你在新世纪最关心什么?”结果环境问题位居榜首。其后,CNN对亚洲包括印度、韩国、日本、中国在内的27000名观众进行电话采访,发现人们关注点上升最快的是环境和健康。(Jim Detjen:2002)根据《北京青年报》2001年的一次读者调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实际上,自1998年以来,该报的环境报道以30%的比例递增。而对76种中央和地方报刊的调查表明,1996年环境报道为251篇,1997年就骤增到22066篇。(陆红坚:20 01:4)

20世纪中后期,随着人类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渐成显学,随着媒体上环境报道数量的急遽上升,环境新闻学日趋成熟,成为新闻学家族中的一个亮点。

环境新闻始于美国19世纪的资源保护运动(The Conservation Movement 1850-1920),20世纪60年代走向成熟,到70年代,随着各国环境组织的建立,北美、西欧、日本、澳大利亚的环境新闻报道此起彼伏、蔚为大观。1985年,《中国环境报》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环境报道迈出了重大一步,1986年中国环境新闻记者协会成立,1993年,中国加入了国际环境新闻记者协会,至21世纪初,中国的环境新闻已融入了世界潮流。

在充满生机、精彩纷呈的环境新闻面前,理论显出滞后的灰色。一些重大的基本问题——比如环境新闻学和新闻学是什么关系?——还没有令人满意的回答。本文旨在简述环境新闻的发展脉络,梳理中美记者对环境新闻概念的探讨,试图对环境新闻学的概念加以界定。

环境运动的三次浪潮

人类历史的环境运动导致环境新闻的诞生。

环境运动的第一波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多数历史学家将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看成是现代环境运动的先声。早期的资源保护主义者主要是有钱的白人,其中多为露营者、爬山爱好者、猎人和打鱼者,他们将野外生活看作是对城市生活的逃避。

保护大自然是早期运动的目标,这意味着保护狩猎和露营时土地的原貌。这种保护一般被认为是为少数特权阶层服务的。美国国家公园是早期环境保护的成果,但它的门口经常出现“只准白人进入”的字样。上层阶级的狩猎者往往都是富人,他们赞美和保护自然是为了赏心悦目而不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20世纪初,环境运动者很少使用“环境”这个字眼,他们称自己为资源保护(主义)者或动植物保护主义者,包含人类和自然一切生物意义的“环境”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被人们普遍使用的。

环境运动的第二波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1967年成立的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会被认为是环境组织的首个品种,不过,在这个里程碑建立的前几年,从保护主义到环境主义的演变已经开始了。但当时“环境”尚未获得清晰的含义。有些人将它代指野生动植物,有些人代指家中的后院,对另一些人来说,“环境”则意味着身体健康。

1962年,卡森博士(Carson Rachel,1907-1964)著名的报告《寂静的春天》问世,“环境”被赋予现代意义,同时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美社会的注意,并导致国家一系列立法出台,比如:水清洁法(1965),空气清洁法(1967),野生动植物河流法(1968)。在这些年中,“环境”频频进入美国人的词汇,并具有了宇宙和生物的含义。“环境主义”也开始被使用。但此时“环境”的词义仍很宽泛,它包括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公共健康改革、人口控制、生态和能源控制、反对污染政策、职业健康运动。60年代末,上述运动汇集在一起,形成了环境运动的主潮。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现代环境运动的标志是1970年的“地球清洁日”。该活动首日就有2000万美国公民参加。随着一系列环境灾难的突然爆发(比如圣它·芭芭拉石油溅溢,the Santa Barbara oil spill)美国环境运动走向成熟,1970年出台的美国国家环境保护法是另一个里程碑。“环境”开始有了准确的内涵: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运动的第三波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其特色是环境主义者与污染者之间在斗争中求和谐。在这一波中,一度落后的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进来,而且担任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环境新闻的崛起及其奠基之作:以美国为例

美国是公认的环境新闻学的发源地之一。这不仅因为它拥有人类历史上最早一批专业环境新闻记者和专业环境记者协会,还因为它产生了3部振聋发聩的反映环境问题的力作。

“自然资源保护运动”在美国文明史中谱写了灿烂的篇章。其中,媒体的鼓吹功不可没。

1844年任《纽约晚邮报》主编的布莱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是美国早期环境保护主义者和首批环境新闻记者之一。在他担任主编的近50年生涯中,发表了大量文章来描绘纽约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从而激发了读者的土地保护意识。布莱恩特可能是利用媒体影响政府环境政策的首名新闻记者。他的评论“寻觅公园”,批评纽约市政建设不重视公共园林的地位,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1851年,纽约市政拨出一块土地,后来在此基础上建成了中央公园,这是当下美国最贵的地产之一。

以“草叶诗人”著称的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也是美国早期环境新闻实践的代表。1840年代,他任纽约《鹫鹰报》的主编,他笔下那不断流出的反奴隶制、反雇主剥削的旋律中也充满赞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声音,对读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将环境新闻推向理性阶段的是自然学家兼《森林与河流》杂志主编葛瑞乃尔博士(George Bird Grinell,1849-1938)。在前后30多年中,葛瑞乃尔多次发起对滥杀、滥捕猎物的声讨。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和鼓吹,导致美国一系列自然生物保护法的出台,其中包括1885年冰河国家公园的建立和1894年的黄石公园保护法。

黑幕揭发运动的代表人物林肯·斯蒂芬斯(Lincoln Steffens,1866-1936)曾经担任《麦可卢尔》等杂志的记者,其代表作《城市的耻辱》揭发了政府官员默许乱砍乱伐、倒卖木材和土地的丑闻。斯蒂芬斯影响了同时代的其他记者关注环境问题。比如1905-1906年,《克里尔》(Collier)杂志的塞谬尔·霍普金斯·亚当斯(Samuel Hopkins Adams)频繁报道了市场上流行的假药,这些报道后来结集为《美国大骗局》。辛克莱(Harvey H. Wiley)的《屠场》(The Jungle)还揭发了食品制造商在食品中加入化学和人工染料的事实。

另一名健将伯纳德·德沃特(Benard De Voto,1897-1955)曾任《星期六文学评论》杂志主编及《哈珀杂志》专栏主笔,发表了大量揭露在公众土地上过量放牧、过量采矿和砍伐林木的文章,他有力地影响了在犹他州克罗拉多兴建水坝的工程,有效地阻止了西部农场主侵占国家森林和牧场的企图,被称为“最高产、最有影响的环境新闻记者”。

俄勒岗州参议员及美国国会议员理查德·诺伯格(Richard L.Neuberger1912-1960)多年来为《俄勒岗人》《纽约时报》《读者文摘》撰写有关环境问题的文章,被称为美国西北地区“环境新闻发言人”。(Frome,1998:60)多年来他为反对在哥伦比亚河下游建水坝影响鲑鱼产卵而持续发表文章,其《鲑鱼的秘密》为环境新闻的名篇(见Saturday Evening Post,13Sep t.1941,20-21,44.)。

《新闻哨兵》主编、著名报人爱德华·弥门(Edward J. Meeman1889-1966)也是取得卓越成效的环境新闻先锋。在长达20多年的过程中,他的报纸为建立大烟山国家公园和孟斐斯森林公园不懈努力。他还建立了环境新闻基金委员会,以奖励出色的环境新闻作品。

美国生物学家卡森被称为环境新闻的集大成者,其力作《寂静的春天》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50本书之一。它的诞生标志着现代环境运动的开始和环境新闻走向成熟。是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数以千计的城镇在春天突然沉寂下来了呢?卡森在书中通过惊心动魄的调查报告和一系列数字,令人信服地展示了农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危害。

此书问世后引起的震荡是空前的。它首先受到了从环境污染中获利者的强烈抵制。许多化工公司巨头起而禁止该书的发行。当它的片段在《纽约客》中出现时,一些人指责作者是歇斯底里。《时代》杂志也指责它“煽情”。最后,政府和民众都卷入了这场运动。由于报纸和电视的介绍,《寂静的春天》的销售量在几个月内超过50万册,CBS为它制作了一个长达一小时的节目。

同时期发表的环境报告还有厄灵克(Paul Ehrlich)的《人口炸弹》(1968),柯莫纳(Barry Commoner)的《终止循环》(1971),上述三部环境问题报告被认为是环境新闻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环境新闻学是什么?

环境新闻学的特点是什么?它与传统新闻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早期环境记者在投入如火如荼的报道中似乎无暇顾及对环境新闻学进行定义。但世界各环境记者组织、环境新闻教育机构对外宣传的宗旨和目标却凸显了环境新闻学的特征:

成立于1993年的国际环境新闻记者联盟(IFEJ)这样概括它的使命: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各国新闻记者的训练、推动信息自由来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鉴证并联系各国的环境记者个人及组织,帮助他们参与国际环境新闻记者联盟的活动;与尚未建立国家环境记者组织的国家联系,支持这些国家的同行建立这些组织;对那些因报道环境问题而受到审查、监禁、非礼的各国环境新闻记者给予支持。

1989年问世的美国环境新闻记者协会(SEJ)预期“一个通过出色的环境报道的信息自由的社会”。其使命是:“通过高质量、准确的、可视的环境报道来推动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成立于1988年的亚太环境新闻记者论坛(APFEJ)的宗旨是:为亚太地区的公众和新闻界创造和推进对环境问题的理解;组织与媒体决策人的对话以便让他们重视环境问题的报道;鼓励亚太地区新闻界就环境问题进行交流。成立于1992年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漂石分校)环境新闻中心(CEJ),宣称其课程有助于训练新闻记者环境报道的专业知识,旨在通过提高媒体报道的质量推进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成立于1994年的密西根州立大学奈特环境新闻中心的宗旨是:训练新闻记者和学生报道我们的地球。澳大利亚一年一度的皮特·亨特·优里可环境新闻奖评选委员会的宗旨是:将奖金授给该年度最有效的把环境问题传达给受众的澳大利亚记者。

1998年,美国环境新闻记者、犹他州州立大学教授麦可·佛罗梅(Michael Frome)提出了一个较完整的环境新闻概念,他认为“(环境新闻学)是一种有目的、为公众而写的、以严谨准确的数据为基础的反映环境问题的新闻;它要求记者理解传播的目的和性质,具有研究能力和简洁的语言;它不仅仅回答谁、何事、何时、何地、为何,还要有一种广阔和综合的眼光纵揽全局”。(Frome:1998:1)

佛罗梅认为,环境新闻反对那种行业或政府的强权控制一切、人们对阻止自然退化无能为力的看法;它要向公众展示未来是激动人心和有价值的,记者要情绪高昂,避免无所作为的犬儒主义。尽管环境新闻经常表现为一种坏新闻,一种对灾难的预言,但乐观主义无疑是需要的。

华盛顿邮报环境记者盖瑞·格瑞(Gary Gray)指出:环境记者让公众看到事实,让公众警醒环境问题。记者的职责是将事实告知公众。另一名老资格的环境记者梅杰斯(Colleen Majors)认为:环境新闻记者的任务是研究事实,将影响我们地球和我们生活的事实清晰地表达出来传达给公众。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环境新闻突飞猛进,并很快与世界潮流融合。近10年来,一些记者和学者开始探索环境新闻学的内涵。许正隆认为:所谓“环境新闻”……即是用新闻手段传播人们关心的种种环境信息,是变动着的环境事实与新闻的表达或传播方式的完美结合……它应该具备环境问题本身所包含的科学性、连续性、多变性等特点;而作为“新闻家族”的一员,它又须具有新闻本身所固有的事实、新鲜、迅速、典型等特色。(许正隆:1999)

李景平认为:环境纪实报道其力量就在于给人一种现实的惊醒与行动。把自然世界的灾难呈现于人前,把环境事件的内幕揭示给人看……还必须深刻地剖析自然祸患的人文根源,还必须树立崇高的人文理想,让读者或者受众看到人类为认识自身错误,乃至修正自身错误而真诚的忏悔,以及同反环境行为的斗争。(李景平:2002)

陆红坚指出: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和环境保护的结合,是环境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众进行环境警示教育,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报道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并使他们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陆红坚:2001:5)

赵凡认为:环境题材对受众有极强的贴近性。环境新闻报道的对象,比如水、空气、食品的污染,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这对环境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环境问题往往与政策和管理机构的渎职有直接关系,对它的调查报道会与某些企业或个人发生严重的利益冲突。正因为此,曝光性的环境新闻报道会遭遇意想不到的阻力……。(赵凡:2002:9)

比较新闻学证明,中西新闻观念上的诸多鸿沟是难以逾越的,但环境新闻学是个例外,中西双方对环境新闻学的内涵表现出惊人的认同。这充分说明环境问题和环境新闻具有高度的普世性。

结论:环境新闻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科技新闻学,经济新闻学,体育新闻学……近年来各种新闻学概念纷至沓来,似有分类过滥之嫌。实际上,上述形形色色的新闻学研究的是具体门类报道操作规律,并没有学科建立的意义。

本文试图这样概括:环境新闻学是有关环境报道的学问,它探求环境报道的独特规律,聚焦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重在将人类环境的现状告知受众,引起社会的警示。它是新闻报道的一种门类,要遵循新闻的规律,但又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环境新闻学的特点表现在4个方面:

1.公众性。环境问题关乎千家万户,是像生命、水、空气、阳光一样人类须臾不可的。离开它的公众性程度之高、范围之广阔甚至超过了政治新闻和经济新闻。

2.科学性。这里的科学性是指报道者对具体的环境科学知识的系统把握和精确传达。环境记者必须有这种本事。卡森《寂静的春天》之所以震撼人心,其中无懈可击的生化知识起了巨大作用,作者本人就是一名生物学家。艾力赤是美国斯丹佛大学的人口学教授,其名著《人口炸弹》的警示威力显然来自作者丰富的人口知识。

3.调查性。成功的环境报道是记者缜密调查的结果。环境污染与人类的活动具有直接、间接、公开、隐蔽的联系,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些还具有盘根错节、复杂深远的背景。通过调查,揭示其中的必然联系、提出对策、展望未来是环境记者的责任。

4.揭秘性。深刻的揭露是环境报道的必然结果。为什么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在百年间缩小了59%?为什么全球污染的10大城市我国占了一半?中国每年1500万支气管炎患者背后的杀手是谁?有影响的环境报道披露触目惊心的幕后新闻,发人深思,催人猛醒。

显然,上述特点在其他类型的报道中也能发现,但在环境新闻中,它们表现得更集中、更强烈。

(作者系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教授)

注释:

①Jim Detjen,“What is the Environmental Journalism?”,(学术报告)北京:全国记协,2002年7月

②Michael Frome,Green Ink:An In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Journalism,preface,University of Utah Press,1998,p.1.

③许正隆:《追寻时代把握特色——谈谈环境新闻的采写》,《新闻战线》1999年第5期

④赵凡:《环境记者的责任感》,《新闻记者》2002年第9期

⑤李景平:《论21世纪环境新闻的走势》,《环境保护》2002年第8期

⑥陆红坚:《环保传播的发展与展望》,《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第10期
每个人都关心自然环境,理解、参与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改变世界,爱济溪

198

主题

999

回帖

858

积分

黄河

积分
858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05-5-26 09: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本书报纸的良知也不错
这个值得继续思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2-5 10:32 , Processed in 0.03323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