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943|回复: 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调研浅思:要绿色还是黄色?

[复制链接]

736

主题

848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44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11-22 17: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雅莉

得知随行参加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考察之前,本想找些资料翻阅一下,大致了解有关三北的情况。几组数据浏览下来,只觉得沉重和不安。

  “三北地区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 大于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

  “在东西长达万里的风沙线上,年风沙日数30~100天,在春季常出现沙尘暴,沙尘最远飘至韩国、日本。流沙埋没城镇、村庄、道路、农田、牧场,威胁铁路、公路、水设施的安全,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5亿元……

  “三北地区有262个县的约667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有1334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有860万公顷草场沙化、盐渍化、牧草退化、有数以千计的水库变沙库……

  带着几分忧虑,9月23日,记者到达内蒙古满洲里,已近中午。午饭过后,考察组马不停蹄赶往呼伦贝尔沙地北部沙带。驱车一路,灰黄一片。颠簸间,尽见黄沙掩埋的断垣残壁和随时可能被侵吞的完好屋宇。

  “去时有路,回来就没路了。”“原来还有不少农牧民,这几年都搬得差不多了。”“上呼伦贝尔看草原变成看沙漠。”“治沙要像扑火一样,打早打小打了。”随行人员感慨了一路,车终于停稳。

  接下来便是,脚下的沙子借着强风猛烈地撞击腿部,没过脚面,让人真实地感觉到它的流速。“黄沙吃人”,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或许永远都难以体会沙魔疯狂蚕食周遭一切的可怕力量。

  回去的路上,很多人都没怎么说话。

  凝重一直持续到第二天考察鄂温克旗锡尼河口呼伦贝尔沙地治理成效才得以缓和。成方成形的草方格牢牢扎根,沙生植物迎风摇曳,已然将沙尘“管得服服贴贴”。再看到五棵松的樟子松封沙育林情况时,所有人都陡增了些“一览众山小”的信心。“看到这片樟子松就有希望了!”考察组的一位老专家笑说这就像绝处逢生。

  事实上,客观地说,在上世纪70年代末,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上马,除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之外,多年的努力也确实换来了许多可为之骄傲、自豪的振奋点。就整个内蒙古自治区而言,不仅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得到改善,通过三北工程建设,还从缺粮区变为商品粮大区。

  尽管三北工程带动了全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兴起,但从其自然条件、建设难度和工程量来说,仍是目前所有林业生态工程都无与伦比的。正因如此,这个“世界之最”以其显著的成就赢来了世界的瞩目也算是理所当然。

  联合国有关组织和友好国家,把三北工程列为优先支持项目。1987年以来,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新疆和田等十几个单位先后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专门为三北工程建设开辟了展席。2003年12月18日,三北工程获得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吉尼斯证书。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北工程建设速度之快、成绩之大、影响之广泛、效益之明显,创造了20世纪林业建设史上的奇迹。

  当前,“形势好,任务重,责任大”是全国林业发展的总趋势,这个趋势在林业的心腹悍将三北工程身上也得以集中体现。对照区域生态的现状,社会发展的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三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希望,套用一句地球人都知道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但现在,这个曾经笑傲江湖的世界第一品牌显得有些英雄气短。到底是什么困扰和影响了三北工程进展?三北人坦言:三北工程建设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有成套的技术措施,有成熟的管理经验,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缺的就是资金投入。一个通俗的说法是,万事俱备,只欠“钱”。

  陪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三北工程自诞生以来一直所向披靡,它的豪情壮志在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夹击下却变得步履蹒跚。假设,因受到这样那样的束缚,这个务林人千辛万苦打造出的世界品牌一再裹足不前,甚至就此没落,恐怕所有务林人都将痛惜不已。

  7天时间,对于保护呼伦贝尔大草原和推进三北事业而言,这次调研活动不一定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们毕竟向前跨越了一步……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绿源”环保协会  地球,你我共有;绿色,你我共享。http://www.hnly.org 凤凰环境保护发展中心:http://www.pepdc.cn  创建和谐的绿色家园是我一生的梦想!

736

主题

848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44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17: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雅莉   


在黑龙江调研时,拜泉和青冈一连串出人意料的景象让专家们频频感叹。

  宅旁、路旁、田旁、水旁见缝插绿,镶绿边,建景点,公路两侧的大小荒地、废弃地、闲田隙地被最大程度地利用,眼及之处白杨遮天蔽日,灌木绿叶扶疏。可以说,三北工程在这两个地方被理解为依山就势,有荒就栽,寸土必争,能添一景添一景,能增一片绿增一片绿。

  看得出来,调研组很多人有些情不自禁的激动。激动什么呢?景致本身或许没有这么大感染力,真正打动人的是“三北精神”。三北地区的人民靠自己的双手筑起绿色长城, 塑造出了一股坚忍不拔的“三北精神”。事实上,表面的景致与背后的艰辛,哪个更有感染力?一目了然。

  在三北地区,三北工程被当地人民自嘲为“政策加烧饼”工程。也正是三北工程符合民意,有好的政策,广大人民群众拿着这仅有的一个烧饼, 克服了各种困难,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干出了今天的成绩。换句话说,正是这种精神, 成就了三北工程的今天。

  因为,相对于一项这么艰巨的工程,国家虽然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更多的还是靠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推进。在三北地区,我们真实地了解到,正在实施中的三北四期工程建设还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目前剩下的宜林地基本都是水资源更为贫乏、造林难度更大的“硬骨头”,啃这样的“硬骨头”,植被覆盖率每提高0.1个百分点,都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有关三北工程投资不足的真凭实据。2005年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统计公报显示,“十五”期间,国家给三北投资25.7亿元,为四期规划中央投资的10.21%;加上地方和群众的投资,累计为49.91亿元,为四期规划投资的14.1%。再来看看建设情况:“十五”期间,三北四期工程累计完成建设任务303.11万公顷,占规划任务的31.9%。这就是说,三北人民用14%的投资,完成了32%的建设任务。喜忧参半中,未来何其难……

  调研时,当地有关人员不止一次地反映,三北工程投入不足,且多头管理,计划、资金、工程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不清,缺乏对工程的系统指导等。但问他们对三北工程建设有什么想法时,他们说:“就是希望工程别停下来!”

  其实,早有专家在为林业把脉时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国林业发展总的趋势很好,但发展的协调性欠佳。仔细琢磨,我们会发现,这一点似乎明明白白地表现在对待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上——顾此失彼,重视了其它工程,忽视了三北防护林工程。

  若深究厚此薄彼的程度,大可根据2005年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统计公报算一笔账,“十五”期间,国家对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四期三项工程每公顷投资分别为4.1万元、4000元、848元,三北工程的单位面积投资仅为另外两个工程的的2%和22%。“十五”期间,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工程、三北四期工程的投资中,国家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分别为91.. 85%、86.. 32%、51.. 5%。数据实在是够跌宕,够起伏……

  三北地区,这个占国土总面积42%的地区,目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但这一地区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很大。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心逐渐向中西部转移, 三北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振兴,决定着中国2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

  孔子曰:“三十而立。”如今,肩负着改善我国半壁江山使命的三北工程已近而立之年。能否确有所立?或许还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绿源”环保协会  地球,你我共有;绿色,你我共享。http://www.hnly.org 凤凰环境保护发展中心:http://www.pepdc.cn  创建和谐的绿色家园是我一生的梦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21 09:16 , Processed in 0.03047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