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675|回复: 0

“颜色革命”考验大国能源安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1 21: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3年年底,格鲁吉亚反对派手举玫瑰来到议会大厦,以示威方式完成了政权更迭;一年之后,季莫申科将一支栗子花插在警察的防暴盾牌上,乌克兰反对派同样用示威的方式夺取了政权。如今,继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栗子花革命”之后,吉尔吉斯斯坦又一次上演了“郁金香革命”。这已经是中亚地区的第三次“颜色革命”了。

中亚政治突变背后的大国资源争夺

   文/周翎 萧文

4月3日,在经历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判之后,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阿卡耶夫与吉议会代表团签订了辞职议定书,正式宣布从4月5日起正式辞去吉总统职务。至此,被外界媒体称为“郁金香革命”的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变动终于告一段落,由事变而导致的全国大规模骚乱也暂告平静。

吉尔吉斯斯坦风云突变

仿佛在一夜之间,吉尔吉斯斯坦风云突变:总统阿卡耶夫出逃,反对派成立新政府,阿卡耶夫的支持者又紧急赶往首都比什凯克,抗议反对派夺权……吉国内局势变化速度之快、来势之迅猛确实让外界瞠目结舌。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事变呢?

事情要从2月27日吉尔吉斯斯坦举行的一院制议会选举说开去。吉议会2005年应从两院制过渡到一院制,新议会共有75个议席,由全国75个选区按每区1个名额选举产生。3月13日,吉议会第二次选举结束,选举中产生的75名议员中,来自亲政府阵营的代表达到30名左右,而西方支持的反对派当选者不超过8人。反对派因此而指责政府操纵大选,从而开始大规模的示威和静坐,逐步发展到围困当地政府大楼。

3月18日,反对派占领南部的奥什州和贾拉拉巴德州政府大楼。3月20日,两州出动警察驱散人群,使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矛盾骤然升级。抗议者开始围攻和焚烧警察局、占领机场和当地政府大楼,并要求阿卡耶夫总统下台。 3月24日,吉尔吉斯斯坦最高法院宣布不久前举行的议会选举“结果无效”。
就在3月24日下午,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也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约7000名的反对派示威者冲击并控制了总统府邸和政府大楼,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出逃。

美国:不爱民主爱石油?

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事变过程中,美国的表现最为耐人寻味。根据美驻吉大使斯蒂芬·扬向国会提交的报告说,吉议会选举期间,美国在各项推动“民主”和支持反对派候选人的活动方面已经花了 500万美元,报告呼吁美政府在支持吉反对派方面再拨款2500万美元。   

而事变期间,美国的表现也相当 “积极”:当反对派强占政府机关,火烧警察局时,美国和欧安组织则说这是议会选举中的“舞弊”行为引起的;而当执政当局出动警员驱散占领地方政府机关的反对派时,他们则要求冲突双方不要采取强力行动,美国驻吉大使提出愿充当调解人;21日,美国大使、欧安组织驻吉代表会见了反对派领导人,22日反对派领导人宣布向首都进发,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要求当局“无条件和反对派谈判”。2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埃雷利要求“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与反对派展开对话,不要预设条件”,并公开表示“以武力解决分歧是不可接受的”。

尽管美国声称对吉国事务的介入是为了支持当地的“民主”,然而,观察家们却对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吉尔吉斯斯坦曾经被誉为“中亚民主的样板”,在这个面积不到20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00万的中亚小国中,有该地区数量最多的反对党,有声援反对党的电视台、广播和报纸,甚至连令原苏联执政当局谈虎色变的西方非政府组织也可以毫无阻拦地“高效运转”。因此,有观察家指出:中亚的石油才是美国介入吉尔吉斯斯坦事务的根本原因。

中亚是世界上仅次于中东地区的第二储油地,在东起哈萨克斯坦,西抵里海周边广大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保守估计,这一地区的天然气储量在 14 万亿立方米左右,石油储量在 1000 亿到 2000 亿桶之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有 70 亿~ 100 亿吨,仅次于海湾地区,被认为是 21 世纪的 “第二个波斯湾”,其中 60% ~ 70% 的石油集中在靠近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里海大陆架。

美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其能源消费占世界的1/4,而能源生产只占世界的19%,其石油储量也只占世界的2 .12%。维护本国的石油利益,是自20世纪以来,美国国家战略部署的核心问题。苏联解体以来,中亚地区出现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中亚五国所独有的北隔俄国、东临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仅次于中东的油气资源,很快便引起了美国的关注。为使中亚成为继中东之后美国可以控制的新能源基地,美国曾于1997年邀请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访问美国,并在资金上对阿卡耶夫予以大力帮助。吉尔吉斯斯坦本国虽然不产石油,但其地处中亚战略要冲,由里海输入中国的石油管道都经过吉尔吉斯斯坦。如果能够在该国出现一个亲美政权,一方面有利于美国以吉尔吉斯斯坦为桥头堡加紧对中亚的渗透,另一方面,则可以控制中国的石油进口,遏制一个潜在的石油消费大国。前苏联对外情报局局长、69岁的退役中将谢巴尔申于3月21日接受俄罗斯《新闻时代报》采访时,曾公开称美国总统小布什为“基督教的哈瓦比分子”,指出“关于确立民主、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言辞只是为了掩饰世界石油争夺大战的实质,美国在此地区(指中亚地区)没有其他利益”。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对吉尔吉斯斯坦事务的介入还将长期继续下去,美国国务卿赖斯对吉尔吉斯斯坦事变的态度似乎也表明了这一点。据美联社报道,3月24日,也就是吉尔吉斯斯坦政局突变、反对派占领政府大楼和总统府邸的同一天,美国国务卿赖斯对媒体表示吉尔吉斯斯坦政局的突变“是一种进程的开始”。同样是在3月24日,俄罗斯新闻社报道,美国国务院新闻中心发表声明,宣称布什政府将继续支持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和民主改革”,2005年将提供3100万美元援助。美国国务院在声明中还称:“(美国)将继续支持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和民主改革……美国还在密切关注着(吉尔吉斯斯坦)正在出现的新需求。”

俄罗斯:以静制动暗打“太极拳”

吉尔吉斯斯坦曾是原苏联版图的一部分,向来被俄罗斯视为传统势力范围。2004年,乌克兰发生“栗子花革命”后,俄罗斯曾四处奔走;然而,对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的事变,克里姆林宫的反应却出人意料的冷静。

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局势24日发生急剧变化后,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主席米罗诺夫在莫斯科对媒体说,俄罗斯不应该介入吉尔吉斯斯坦目前的局势,因为这属于吉内部事务。俄国防部发言人当天也发表声明,重申驻扎在吉尔吉斯斯坦坎特军事基地的俄罗斯军人不会介入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事件。

其实,稍加观察便不难发现俄罗斯此举的用意。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内动荡与格鲁吉亚、乌克兰有本质的不同。在后两者中,革命的领导人,无论是格鲁吉亚的萨卡什维利还是乌克兰的尤先科,都是坚定的反俄亲美分子,而此次吉尔吉斯斯坦事变中的反对派领导人大都为原政府高官,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更何况,吉尔吉斯斯坦的穆斯林人口比例很大,阿拉伯世界自“倒萨”战争之后对美国的极端敌视情绪也不太可能使吉国出现一个如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一样的亲美政权。吉代总理巴基耶夫于4月1日接受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记者采访时,就曾公开表示支持加快独联体国家在经济等各领域的一体化进程。而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学者也认为,新政权不会改变阿卡耶夫时代的外交路线。

俄罗斯的忍让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实际上,莫斯科在“郁金香革命”中的作为颇类似“太极拳”:表面的平和之下,掩饰不住的是频繁而迅猛的发力。
尽管在吉的根本利益并未受损,但是,美国的介入毕竟损害了俄罗斯在吉的战略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事变,使得“颜色革命”有进一步蔓延之势:在乌兹别克斯坦,来自不同阵营的反对派对吉国事变表示羡慕;在白俄罗斯,反对派已经公开打出了“我们比吉尔吉斯斯坦人差在哪里?”的标语;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出现了自199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反对派活跃分子在蒙古大呼拉尔(议会)大楼前集会,举行抗议活动,支持吉尔吉斯斯坦“革命兄弟”,呼吁议会自行解散,指责执政高层官员贪污腐败……无论这些国家中哪一个成为下一场“颜色革命”的爆发地,都将大大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针对这一形势,克里姆林宫已经在积极展开行动,遏制“颜色革命”在中亚的蔓延。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4月4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开始在塔吉克斯坦境内举行代号为“边界-2005”的联合军事演习。与事先的计划不同,参演国对此次演习方案进行了重大调整,增加了武力平息“颜色革命”的演习课目。有报道认为,此举主要目的是吸取吉尔吉斯斯坦事件教训,力争通过演习达到提高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军队对抗“颜色革命”的能力。就在同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海滨城市索契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了近5个小时的会谈,就加强两国在军事技术和能源领域的合作、建立国家联盟以及独联体国家局势等多方面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表明了态度。在如此敏感的时刻,俄罗斯的一系列举动,实在意味深长。

中国:面临挑战何以应对

吉尔吉斯斯坦的政局突变,使得周边大国的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其中,中国受到的挑战最为严峻。

中亚广阔的市场为中国扩大出口和西部地区的开放提供了机遇,中亚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中国多元化能源战略的主要保障之一。据估算,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在2020年将达到60%,确保油源已成为攸关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中国里海能源管道也经过吉境内,吉尔吉斯斯坦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石油进口的安全。

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新疆接壤,而吉国南部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颇为活跃的地区,也是“东突”分子的藏身之地。中、吉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反恐,打击“东突”势力,防范和遏制疆独。2003年,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就领土主权争议达成协议,同年两国进行首次联合反恐军演。而如今,美国对吉尔吉斯斯坦的介入很容易引发当地穆斯林的反美情绪,一旦这种情绪为宗教极端势力所利用,极有可能引发所谓的“伊斯兰革命”,使得吉南部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新温床,进而成为“东突”分子的聚集地,威胁中国领土安全。

同时,中国西部经济的发展也与中亚息息相关,目前正在修建的“中吉乌铁路”,全线近600公里,贯穿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依照中国的“铁路十五规划”,“中吉乌铁路”将与南疆铁路共同形成亚欧大陆桥的南部新通路。这条铁路建设可大幅缩短从新疆到中东和波斯湾的路程,并可延伸到欧洲,甚至有可能贯通北京直至巴黎,成为21世纪的“丝绸之路”,从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腾飞。然而,吉尔吉斯斯坦的事变,使得这条铁路前途未卜。

美国对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动荡的介入,在能源安全、领土安全与经济安全三方面都对中国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无怪乎前苏联对外情报局局长谢巴尔申中将认为:“美国控制境内没有石油的吉尔吉斯斯坦,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中国,因为美国把中国视为全球竞争对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1-16 07:49 , Processed in 0.0286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