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日到14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其间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十三次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等一系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会议。这些会议将着重讨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在会议的第一天澳大利亚加入《京都议定书》,美国因此成为唯一没有签署这项协议的发达国家。
便装上阵 不怕炎热 解开领带,脱下衬衫,换上轻便的休闲服装,也成为此次气候变化会议的一道特色风景。 “着装的原则是放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言人约翰·哈伊说,“不打领带、不穿外套。”
根据《框架公约》网站上发布的信息,着装要求“与会者可以在更为舒适的环境中展开讨论,同时少开空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巴厘岛2日当地温度达到了28摄氏度,炎热而潮湿。《框架公约》执行秘书伊沃·德·布尔身着印度尼西亚传统蜡染上衣,作出表率。
植树吸气 “自产自销”
为遏制全球变暖,保护环境,印度尼西亚28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植树7900万棵。 印度尼西亚环境国务部长拉赫马特·维图拉尔说,这些树可以吸收此次气候变化会议预计产生的约5万吨温室气体,从而做到温室气体“自产自销”。
维图拉尔说,这些树木分布在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和爪哇岛4500公顷的土地上,品种包括松树、金合欢和当地一种热带阔叶树。这些树长成后,共可吸收约9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大大超过气候变化会议期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印度尼西亚政府决定用这些树来消除本次会议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维图拉尔说,“此外,我们还希望将这次会议办成一个积极的能源会议。”
骑自行车去开会
在会场所在地之一杜阿岛,随处可见与会代表们骑着自行车往返各个会场之间。原来印尼政府在这里开辟了一个“无车区”,投放了至少200辆自行车,鼓励与会者骑自行车代步,做到节能减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