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当众多舆论还在回味中国互联网2007年度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事件时,阿里巴巴集团继B2B业务分拆上市之后,马云又在杭州对外称,阿里巴巴集团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出炉。
在上市一个月之后,阿里巴巴集团第一次公开自己的非财务性报告,对密切关注阿里巴巴的利益相关者来说,意味着什么?阿里巴巴上市一个月后,紧接着发布互联网首份社会责任报告 ■ 本报记者 于佳莉
电梯缓缓地在温特莱中心A座的9层停下,左手边雅虎中国的Logo显得出奇的抢眼,不过,这个曾在互联网史上有过“战绩”企业,早已印上阿里巴巴的标签。
顺着标志走进去,数十个印有阿里巴巴标志的奖章分外耀眼,这在很多公司总裁办公室才能看到的东西,在这里出现,似乎有些出乎意料。或许,这正是阿里巴巴的风格。
12月10日下午2点,如约见到了负责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金建杭。休闲打扮,轻松办公,这在互联网界已形成一种隐性习惯。金建杭也不例外,与普通员工一样,他脖子上挂着胸卡,更增添了几分平易近人。
借助报告寻找理念的认同
金建杭:其实,很多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么一群人付出如此多努力,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去扶助中小企业、个体创业者乃至部分弱势人群,主要还来自团队的使命感。从公司创建开始,我们一直在做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东西,比如打造诚信体系、解决就业问题等,只不过没有用“社会责任”去概括。
《公益时报》:当时决策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时,内部高层是否一致通过?
金建杭:阿里巴巴是为社会责任而生的,创业最初的18个人,今天仍然能够留在集团中,没有分裂,因为他们血液中有共同的东西,这就是社会责任。其实马云在很早之前就提出过这个概念,但真正把它变成阿里巴巴企业社会责任活动,除了设想外,进行系统性研究还是在去年。
《公益时报》:当然,企业倡导社会责任无可厚非,但其实未必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金建杭:但对阿里巴巴来说,从公司高层到业务部门再到具体的员工,都需要找到一种对阿里巴巴自身理念的认同,比如企业社会责任对象是谁,如何与公司战略结合,子公司发展过程中如何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我们都需要有自己的一个系统梳理。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发报告不是说为了做给别人看,说我们自己多有责任感,报告更主要的还在于想通过报告把员工对这方面的认识形成一种共识。
客户价值第一
《公益时报》:您刚才一直说阿里巴巴的企业社会责任贯穿于商业模式,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是否出现过不和谐的情况?
金建杭:没有,目前还没有,运行都很顺畅,比如说淘宝,到现在为止,淘宝都不是盈利的,但我们愿意去培育这个市场。当初的设想是淘宝要为中国100万人提供就业平台,今年第一季度我们已解决10万人就业,当然还不包括与之带动的相关行业如物流等行业。
《公益时报》:上市后,对于投资人来说,往往更看重所投资企业的直接收益。您怎么看待阿里巴巴对投资者的责任?
金建杭:这确实是个敏感的问题。阿里巴巴的价值排序是客户第一、合作伙伴第二、员工第三、股东第四。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重视股东的利益,而是说,通过一层层的价值,只有让顾客满意,合作伙伴受益,员工乐意后,企业才能取得更高的收益,股东才能最终获益。此外,我选择阿里巴巴的投资人都是认同阿里巴巴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的,而且这些投资人更看重这个企业的长期效益,而不是短期的盈利。
社会责任与业务战略融合
《公益时报》:据悉,阿里巴巴将要成立企业社会责任部门?
金建杭:这个事情早就说过了,而且高层也一致通过。只不过去年一直忙于上市,没有在这上面花很多工夫。这个部门成立以后,主要任务在于协调全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我们将尽快推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在集团公司内部的制度化。
《公益时报》:阿里巴巴是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业务战略融为一体的?
金建杭:企业社会责任最灵魂的地方是与公司业务相联系。阿里巴巴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内生于商业模式,并与企业发展战略融为一体。只有使社会责任成为内在核心基因,才能具备恒久性和可持续性。
《公益时报》:您能否具体阐述一下。
金建杭:阿里巴巴一直致力于打造电子商务,当然这个体系也为很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另一方面,也通过电子商务起到了节约能源等作用,比如,记得浙江一个有名的网商,以前在没有使用电子商务前,一年光登机牌就有130多张,而使用了电子商务之后,每年只有30张登机牌。据调查统计,一架航班起架一次,相当于砍200多棵树。按这样计算,他相当于保护了100多棵树。阿里巴巴通过信息化、全球化的电子商务减少了很多能源的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