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160|回复: 0

2007年环境热词大盘点  中国环境报

[复制链接]

223

主题

1187

回帖

848

积分

黄河

积分
848
QQ
发表于 2008-3-28 22: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转折之年

  2007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转折之年。

  这一年,挑战与机遇并存,艰辛与喜悦交汇。

  这一年,是人类文明概念扩展的一年。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到生态文明,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这一年,是政策创新的一年。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推行绿色信贷、调整出口退税……一系列新政策密集推出,使环境保护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转变,对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年,是智慧迸发的一年。“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简简单单的九个字,折射出人与自然关系正在从对立走向和解、从掠夺回归关怀。只有给予江河湖海足够的人文关怀,恢复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才能为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这一年,也是警示反思的一年。由于太湖蓝藻暴发,江苏省无锡市的市民们第一次体会到了水的珍贵。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已然成为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一度为当地政府引以为荣、被全国各地推崇备至的“苏南模式”,迫切需要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反思。

  这一年,更是强力行动的一年。国务院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转批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环保总局首次启用“区域限批”、“流域限批”重典。前三季度,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双双下降。中国的环境治理,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拐点。

  这一年,大事相继,内涵丰富。希望本报编辑部精心挑选的这些环境热点词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您回顾过去一年波澜壮阔的环保历程,从中体味整个社会在思想、理念、价值观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2008年,让我们共同努力。愿生态文明之光,照亮前进的道路!

  节能减排

  纵观2007年的中国环保,“节能减排”无疑是贯穿全年的第一大关键词。年初,从中央到地方都将节能减排作为工作重点。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发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停“五小”、燃煤机组脱硫、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官员们的政绩观,也改变着中国人日常的生活习惯。

  曾有国外媒体用全民运动来形容中国的这场节能减排行动。2007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将节能减排作为工作的重点。临近年终,权威部门传来的讯息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首次出现“双下降”。2007年,环境治理首次出现“拐点”。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国人看到了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总目标的希望,明年将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至关重要的一年。保质保量地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仍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气候变化引发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生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气象灾害占70%以上,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严寒酷暑,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呈现增多增强的趋势,尤其是2007年入汛以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破纪录的强对流天气,极端强暴雨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正为控制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承担更多责任,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扮演积极角色。去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潘基文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建设性的参与表示肯定。

  岁终年末,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为人类今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指明了方向,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

  华南虎

  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了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随后,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部分网友、专家等方面的质疑,并引发全国性关注。从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再到国家林业局,无数次吊足公众胃口的新闻发布会,均未给出一个最终的答案。

  时至今日,华南虎事件仍无定论,但抛开照片真假问题,持续数月的华南虎事件的最大意义,正如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办主任曹清尧认为的那样,是社会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的表现,是大家关注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反映,是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关心。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珍稀动物、濒危动物的今天,人们更应该认识到,没有适宜其生存的环境,动物保护只能是无源之水。事实上,是否存在华南虎,并非整个事件的关键,创造一个更适合动物繁衍生存的环境,才是当务之急。

  生态文明

  2007年环境保护中最激动人心的关键词莫过于“生态文明”。2007年10月15日,“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进入十七大报告。

  今年,我国连续发生了几起重大环境事故:太湖暴发蓝藻,无锡百万市民喝不上干净的水;深圳湾出现大面积有毒红潮波等。有人将这一新概念的提出理解为,环境严重透支的中国在经济发展急行军之后开始艰难转折。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之后的觉醒,是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相博弈后的权衡。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比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大得多。只有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科学发展才能落到实处,永续发展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将“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报告,实际上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同时也将节能减排从实践推向了文明的新高度。
   蓝藻暴发

  2007年5月29日,在高温条件下,太湖流域出现大面积蓝藻暴发,供给无锡市民的饮水源也迅速被蓝藻污染,无锡市城区大批市民家中的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短时间内,整个无锡笼罩在水污染危机的巨大阴影之中。名列中国经济前十强城市的无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蓝藻带给无锡市民的缺水之痛,以及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深思,使2007年的夏天显得不同寻常,难以忘却。

  太湖蓝藻事件的警钟,不仅敲向无锡,而且值得所有城市对照反思,引以为戒。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科学发展观应有之意,应该铭记在官员、企业家和公众的头脑之中。只有保护生态环境真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摆脱环境污染事件。否则,污染问题随时可能暴发,民生无法真正保障。

  厦门PX项目

  厦门拟定投资108亿元建设PX项目工程,引发几千名市民强烈抗议。因PX项目主要是生产一种苯,这种物质一旦泄漏,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但是PX项目每年可带来800亿元的收益。是要GDP还是要环保?厦门市民通过对自己切身利益的关注和诉求,使得该项目最终搁浅。

  事发后,国家环保总局宣布,将对厦门市全区域进行规划环评,项目去留问题将根据环评结果予以重新考量。在此过程中,公众可以全面深入参与、表达和监督。政府官员在主持环评座谈会时多次声称:“我可能反对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4月11日,环保总局公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环保总局表示,将以信息公开为突破口,进一步带动环境公益诉讼等法规的出台。

  休养生息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针对我国目前的水污染形势,提出了实行人性化管理、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战略思想。这一政策举措,得到国内外的充分肯定。

  有媒体评论称,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是综合运用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指导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体现,是保障人类文明繁衍生息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有效途径。

  然而,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显然不是一个人人受益,无人受损的帕累托改进过程,相反是一个触及广泛利益调整的博弈过程。怎样保留江河湖海带给我们的巨大经济利益而又消除环境恶化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限批

  2007年年初,为维护中央宏观调控的权威、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环保总局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第十三条和第二十一条,动用了“区域限批”这一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环境监管措施,以惩戒严重违规的行政区域、行业和大型企业。随后,环保总局又把“区域限批”这项被称作“连坐”的处罚制度用在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两县和5个工业园区。

  “限批”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既解决了一些长期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也使一些地方政府逐渐甩掉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的依赖,加速跨入发展新型产业的行列。但是,这种行政手段也带有与生俱来的不足,环保总局表示,要将运动式的“风暴”转变成常规化制度,同时,也将不断努力,希望通过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绿色信贷

  在节能减排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除了落实行政监控手段,还需要辅之以金融调控等市场机制。2007年7月30日,环保总局联合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其核心内容可用“绿色信贷”概括,也就是说,国家将对节能减排不力的企业从信贷方面加以调控。

  在资源价格机制尚未理顺、环境税费严重偏低、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远未达到理想状况的情况下,通过限贷行为,为“两高”企业构筑“绿色壁垒”,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政府以市场化手段监管惩处违规行为,也可谓一种创新,但是,要想让这些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还需完善各个环节的操作细则。

  9月,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第十二届“绿色中国论坛”上,描绘了包括绿色税收、环境收费、绿色资本市场、生态补偿等在内的环境经济路线图。

  无车日

  从去年9月16日开始,为期一周的“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宣传活动,在全国掀起了一阵绿色出行“风暴”。在9月22日“无车日”当天,全国108个城市以各种活动来积极响应。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不但倡导北京有车族“每月少开一天车”,而且身体力行,步行或骑折叠自行车上下班。

  根据建设部测算,开展“无车日”活动一天,仅民用轿车即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城市污染排放总量约90%。这些响当当的数字说明了一个浅显的事实,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事。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保护环境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因此,这样的活动,应该成为常态;这样的行为,应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27 15:05 , Processed in 0.02972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