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环促会培训的心得小结(初稿)
上海 肖志强
难得有一次机会参加环促会的培训,见了好多好朋友,宣传了济溪,只是表层的现象,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次培训做一次我们的小结,当然,本文仅代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首先,中国大学生环境保护的组织和活动活跃开展近十年了,目前严格上来说还处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的状况,环促会所组织的培训,对于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应该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这个推动作用的力量有多少,既和环促会的课程安排有关,更重要的还是学员的态度,学员学习的态度.个人觉得环促会的课程安排应该以学员的实际需求出发,又突破学员现有的思维和眼界,对学员素质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对于本次培训,除了对“绿色中国青年论坛的发言安排”持保留态度外,对其他的安排环节,个人表示认可。这样,培训的效果,就取决于学员个体的学习态度了。能认真学习的,就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在思维和眼界方面都能取得很大的提升。如果只是去结交朋友的,除了比较兴奋之外,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只是浪费了一个名额和国家的财富罢了。
第二:我有幸参加了“战略环评的绿色中国论坛”,虽然对很多的演讲嘉宾的演讲不好理解消化,当时也比较困。但个人觉得环促会这样的安排还是非常有必要,非常有价值的。一、我们有必要通过这些中国的高层的演讲,接触这些最高端的思维和最新的信息,对于我们自身的提升非常有帮助。二、这个论坛让我们看到,中央政府正站在一个更高端的层面区战略思考环境保护的全局(本次论坛只涉及到战略环评的一个方面),中央政府所要思考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代价,资源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环境保护与地区利益、城乡利益的关系,环境保护中所展现的社会民主、公平、和谐等等问题,使我们目前没有想到的,或者是不可能解决的。所以,个人认为,我们不应该只是做一个“愤青”,只知道指责和抱怨,缺乏战略的思维和眼光;更加希望的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心平气和的“奋青”,深刻理解社会的现状和根源,理解环保与经济建设、环保与政治民主、环保与科技进步、环保与文化建设、环保与时代信仰的关系,奋发图强,提升自己的能力,协助和推动政府做一些对解决社会不公正的问题的事情。
三、对于“绿色中国青年论坛”,我也提一些个人想法:一、我个人对真心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学生会、团委的骨干表示极大的欢迎,对环促会的这一举措表示理解和支持,希望借助这些朋友的更有力的条件和更加优秀的个人能力,推动学生环境保护运作的进一步发展,也许这也是解决大学生环境保护运动低水平重复建设瓶颈的一个契机,我们可以期待,中国大学生环境保护运动的一个高潮。二、我欢迎学生会和团委的朋友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运动,但对于本次论坛九个发言的朋友只有一个是环协背景的,我有些个人看法:这既然是中国绿色青年的论坛,本土成长起来的绿色运动的青年应该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应该是八比一的关系,虽然他们讲得都很好,我觉得五比五是比较合适的。如果优秀的青年比较多,我建议论坛的时间可以延长,由一个半小时延长到三个小时或一个下午,甚至一天。这样的比率可以升为八比八或十比十,就是说在比率持平的基础上,增加发言的机会,让一些真正有想法的同志以表达的机会。
四、再说一个可能会被人骂的问题,我知道有一部分的人参加了九次的培训,个人认为,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是对协会,对社会都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中国的资源本来就稀缺,特别是环境保护的资源更加稀缺,而有一部分人不负责任地重复占有一些资源,就意味着更多的人缺少了这些本该拥有的资源。一个协会借助环促会的九次培训能培养九个骨干,而资源高度的不均衡后,也许只能培养一个极端的“领袖型”的负责人,而这个负责人的离任就意味着这个协会的滑坡。所以,我们在对自身利益进行权衡的时候,还要有一个综合的思考,个人认为,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三次的培训已经对协会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了,否则,参加一百次也是白搭。如果只是考虑环促会工作的协作,第三次参加的学员已经足够。况且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是各地区或各高校环协的负责人,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配合意识都是比较强的,哪怕是第一参加培训的,只要给与表现的机会,都不会比老营员差的。当然,在参与的同时能对整个培训的质量的提升有自己独特战略性的思考,并且能落实在培训中,对历届的学员的成长都能起到很重要的帮助的朋友除外。
以上是初稿,作为开个头,有说的不对的请及时提出来,待进一步修改完善。以上言论谨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相信绿色青年都是有很强的参与精神和民主意识的,所以期待更多朋友的小结,我们积极配合环促会的工作,至下而上的推动培训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
|